劉秀娟
(510000 華南理工大學 廣東 廣州)
新時期背景下,對職務發明創造進行有效地實踐以及轉化已經逐漸開始引起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同時,隨著我國國內專利申請數量的不斷提升,相應的,對職務發明進行現代化的法律框架設計,也逐漸成為了對其進行體制創新所需要重點考慮的問題之一。因此,就投資入股對職務發明轉化所具有的促進作用,以及職務發明股權報酬制度實施所要面臨的挑戰進行分析十分具有必要性。
首先,在利用入股的方法,實施職務發明轉化的過程中,會面臨諸多的挑戰。其中,所建立的職務發明報酬制度,不僅需要對發明者或企業的單方面權益進行保障,而是需要重視確保發明者以及相應公司可以具備一定的利益分配權限。第一,對職務發明所具有的價值以及意義進行有效評價,始終是相關的理論闡述以及實踐中所需要應對的主要困難之一。第二,職務發明者獲取報酬的主要憑證應為,其于發明、研究過程中所發揮出來的實際價值,以及其可以為企業帶來的各種效益,因此,對發明者的價值進行有效評估十分具有必要性。再次,專利權是一種具有特殊性質且無具體形式的資產,通常在對其進行價值評估時,缺乏有效的參照依據,因此,具備一定的評估難度。最后,以往所采用的以統一標準進行價值評估的方式,基本不具備應有的科學性,因此,無法將職務發明自身所具有的價值良好的體現出來[1]。
首先,在職務發明組織作價入股以及進行專利實施的過程中,需要針對職務發明的二次轉讓相關問題,和轉化機構進行共同協商。通常情況下,基于需要對職務發明的完善以及長久化效益進行充分考量,所以,職務發明組織極少會贊同對發明專利實施二次轉讓,基于此,便可以通過與轉化機構簽署二次轉讓合同以及經雙方協定后,并需要遵從發明人意見的方式,降低交易訴訟問題出現的可能性。其次,以現如今的實際情況為基礎,職務發明企業需要創建出具備較高實效性的股權報酬公開制度,對更好地維護發明人合法權益具有積極意義。基于此,發明人與相應單位在簽署勞動協議的過程中,便可以就職務發明股權報酬相關的問題進行探討以及研究[2]。
想要有效降低由于股權變更而出現的個人稅繳納相關問題出現的可能性,可以通過了解以及吸收外國成功經驗的方式。其中,世界范圍內的多數國家,均已經對更好地優化職務發明報酬制度設計以及實施了多種措施和改革。我國于該方面,可以通過以相關的法律制度為基礎,并對其進行有效明確的方式,對將代為持股作為目標的股權轉讓控制在個稅繳納范圍之外,以對由于其而產生的各種征稅問題進行合理解決,有助于維護發明人的基本合法權益。
就分散持股問題而言,想要讓發明人所具有的股東權利得以充分發揮出來,可采取依照《公司法》中的具體規定,利用股份代持法對其進行合理解決。同時,發明者也可以通過與相應機構簽署股權代持合同的方式,對自身以及對方的義務進行明確以及約定,并通過要求相應單位代為持股的方式,行使自身股權,有助于此單位以及發明人對目標公司的權益進行最大化的實現。此外,倘若個別發明人想要通過自主行使股權的方式,實現股權集中,也可以通過委派個別人,亦或擇選第三方,并使其作為代持股權負責人的方式,行使自身股權。于多個個體或者團體作為發明人的情況下,相應企業應通過組建發明人隊伍的方式,依照發明人中的每個個體在研究以及發明過程中所發揮的實際作用,對其進行有效的股權轉讓以及分配,對推進職務發明股權報酬制度的優化進程具有積極意義,同時,也有利于相應企業更好的實施相關決策[3]。
首先,職務發明所具有的實際價值和發明人在進行研究以及發明時所進行的努力,對明確職務發明股權報酬的比例具有直接影響。其次,在其他國家對《專利法》進行修改時,也已經加設了公司可以依照所規定的雇傭標準以及簽訂合同中的內容等,對職務發明的獎酬原則進行整改以及優化,并可以通過對上述原則進行有效判斷的方式,對其是否具備較高的程序性以及規范性進行明晰,有利于促進各種相關的保障法律更好地實施以及執行。
再次,我國所發布的有關條例草案中,初次提出,要求企業在明確報酬金額的過程中,需要對各項職務發明可對相應產品產生的積極影響,亦或為提升工藝經濟效益所進行的努力等,并要求企業可以依照其自行制定的規章制度等,或與發明人達成的協議,對獎勵方式、報酬數額以及程序等進行調控。綜上所述,該條例不僅有助于各企業更好地實施報酬數額的明確操作,也有利于對報酬的計量參數進行有效確定。其中應注意的是,在對條例實施具體整改的過程中,需要對發明人于公司中的職位及其已經獲取的薪酬進行充分考量,并應對合作企業對職務發明者及有關隊伍之間的信任關系進行考慮,有利于更好地明確發明者所獲股權的數額以及比例[4]。
總而言之,可以有助于提升職務發明創造轉化率且具備較高實效性的方法為:以更好地滿足市場實際需求為目的,作價入股,以及在所設立的新公司中進行實施。其中,也應對職務發明股權報酬所需面臨的挑戰,利用健全各種相關機制的方法,進行合理解決。
參考文獻:
[1]劉鑫.科研管理的新模式:職務發明報告機制的引入與適用——職務發明報告機制的比較研究及其對我國的啟示[J].科學管理研究 ,2017,35(05):108-111.
[2]沈偉,劉強.職務發明獎酬制度約定優先原則研究——兼評《職務發明條例草案(送審稿)》相關規定[N].邵陽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7,16(02):22-29.
[3]向波.職務發明的判定及其權利歸屬問題研究——兼論《專利法修改草案》第6條的修改和完善[J].知識產權,2016(09):12-20.
[4]陶鑫良.職務發明性質之約定和職務發明報酬及獎勵——我國專利法第四次修訂中有關職務發明若干問題的討論[J].知識產權 ,2016(03):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