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小莉
(516003 惠州城市職業學院 廣東 惠州)
女性就業平等權的保護問題不僅關系到女性的就業狀況,從更深一層的含上來看反映了整體社會的性別思想,對社會就業環境的穩定和經濟的發展有著重要的作用,而目前的就業環境下性別不平等的問題更加嚴重,故而思考保護就業平等權是構建和諧社會的關鍵課題。
社會性別范式下,女性就業平等權從法律的角度來看屬于一項基本的公民權利,憲法中明確地提出了勞動者就業不能因性別而出現歧視,女性享有與男性相同的就業權利。雖然我國近些年據不完統計女性就業人員的數量占總就業的百分之四十左右,但就業平等權保護仍是急需解決的重點問題。一是,我國現有的對女性平等權的保護法規和法律體系還不完善,沒有隨同就業市場的變革而調整,存在明顯的不適應性,如就業年齡的限制上女性比較嚴格,一般是在三十歲以下或者二十五歲以下,減少了女性就業和再就業的機會。二是,就業招聘的過程中,就業機會不平均、隱性性別歧視較為嚴重、依據性別分配就業崗位問題嚴重,再加上工資待遇不同,都是現存的就業平等權保護中存在的問題[1]。
現階段,我國已經在女性就業平等權保護上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顯示了女性在經濟社會活動中的地位和作用,但在實際的就業環境下仍存在不平等的問題。在社會性別范式下,必須多角度、全方面地保護女性就業平等權,可借鑒如下的幾點措施。
就業平等權本身就屬于法律范疇,在憲法、勞動法中都有提及基本趨于成熟。但從就業現狀來看,盡管女性在就業上與男性有同樣的機會,勞動待遇上也基本持平,就業性別歧視卻未得到解決,加上法律制度上的不完善都加大了平等權保護的難度。這就要求相關的組織部門和政府建立更加完善的法律法規,以法律保障女性就業平等權。
首先,改變傳統的法律制定理念。當前,有關社會性別就業平等權利的法律在制定的過程中都是以社會主義經濟體制下生理性別的不同為理念,雖一定程度上維護女性的權利,但在立法的初級階段女性就業權利就處于劣勢,極大地限制了女性就業的自由程度,將女性定位在弱勢群體范圍。因此,想要有效的保護女性就業平等權就必須從法律制定的理念入手,緊跟時代發展思想,削減立法中對性別的偏見,借鑒先進的社會性別范式框架,給予女性更自由的就業選擇權利,逐步地從思想的平等發展為實際就業環節的平等。
其次,制定反對性別歧視的法律條款。有據可循的法律條款是保障女性就業平等權的關鍵,像美國就出臺了諸如就業年齡歧視法、平等報酬法等法律規定,給就業者提供可靠的法律支持。通過上文對出現的歧視問題的研究,可以發現我國需要一部專門的保護女性就業平等權的法律,強制性地減少就業中的性別歧視問題。在進行法律制定時,可以從女性含義、對用人企業的要求、職業資格認證、確定性別歧視標準以及法律責任方面入手,保證內容的詳細和可操作性。
最后,增減現有法律。我國出臺的《反就業性別歧視法》在未發行和應用之前,現有的法律對女性就業平等權已做出了相關的要求。但隨著社會經濟的進一步發展,現有法律規范也要對概念含糊、責任不明確等不足進行修改,并添加缺失的內容,像《憲法》是我國其他法律的立法基礎,對就業平等權的規定較為籠統,就可以在不改變立法核心的基礎上,盡量地將內容細化,區分出女性平等權和平等權保護,從法律根源上確定女性就業平等權的地位[2]。
從實際的女性就業平等權實施的情況來看,只是從立法層面對平等權進行保護無法在就業上改變現狀,這就需要將法律權利實體化,健全救濟機制。
第一,設立專門的保護女性就業平等權的組織。我國市場就業的負責機構是社會勞動保護局,在實際的監管上因受政府的限制較大,無法將存在的性別歧視切實地解決,所以建立專門的組織機構或委員會可以針對就業市場上出現的問題實時監督并及時聯系上級部門對問題進行處理,給女性就業人員提供專業化的就業政策咨詢和指導服務,更好地保護女性的權利。
第二,增加公益性的投訴渠道和部門,為女性提供法律援助。法律法規的制定只能夠給女性就業平等提供一定的保障條件,但現實的就業環境下訴訟渠道的不完善或不暢通都給女性就業平等權的保護帶來了阻礙。再加上就業人員對法律法規的了解程度不高,一旦出現問題也難以在復雜的法律條款中找出維權的內容。這時,政府和相關的組織機構必須借助便利的條件與媒體合作加大宣傳有關女性就業平等權保護的法律知識,讓就業者和用人單位都形成法律意識。之后為女性投訴和維權提供公益性制度,減少投訴過程中大量金錢的投入以及權利不對等無法維權等問題出現的幾率。在公益訴訟制度設計時,可以賦予權利受到損害的女性作為代表訴訟的權利或者可委托婦聯等組織對侵權單位提起訴訟。通過這一形式不僅可以維護女性就業平等權,還可以引起社會群眾以及企業的重視,促進社會范圍內對男女性別平等的認識。
我國社會就業環境的嚴峻不僅提高了失業率,也使得性別歧視問題更加顯化。在社會性別范式下,女性就業平等權保護存在諸如法律不完善等問題,可以采用健全相關法律和完善法律權利的實體化兩個對策,實現性別平等。
參考文獻:
[1]高磊,彌天昊,婁真.全面放開二孩后女性就業歧視問題法律對策研究[J].法制博覽,2017,11(26):97-98.
[2]葛瑩.淺析女性就業平等權的法律保障[J].現代交際,2016,36(24):1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