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科技大學蘇州理工學院 江蘇張家港 215600)
創新教育的基本概念就是以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為目的的教育,它著眼點于通過對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的培養,從而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創業教育是指在創新教育的基礎上,立足時代發展脈絡,引導學生將創新意識與創新能力付諸于實踐的教育。它的目的是培養學生敏銳的感知機遇,并將對機遇的感知轉化為勇于把握,從而將創新意識與創新能力轉化為現實生產力的能力。由此可見,創新教育是創業教育的基礎,而創業教育則是創新教育的具體實踐,二者是相互制約相互促進的辯證關系。
創新創業教育附屬于職業生涯規劃課程的內容;在教學方式上,大多數教師注重對學生職業的規劃的指導,而忽視了學生的創新教育。更有甚者,由于一些高校教師自身缺乏關于創新創業的實踐以及存在創新創業只是少數人的事等一些不正確的觀念,導致很多高校將創新創業教育一筆帶過或者直接忽視。這就導致學生沒有或很少獲得關于創新創業方面的理論知識,使他們得不到應有的創新創業方面的實踐鍛煉機會,從而導致學生的創新創業積極性的降低。此外,還有許多高校對創新創業持有較為偏頗的觀念,他們認為創業就是商務實踐,從而只是重視對學生進行實務技能的訓練而忽視了對學生進行創新綜合能力素質的培養。
創新創業教育不僅需要教給學生理論知識,還要給予學生實踐性的訓練。而現有的承擔大學生創新創業的高校教師多以就業指導中心的老師和輔導員為主,他們對創新創業的教學經驗大多來自于對書本理論知識的學習,對創新創業課程的講解來自于對現有案例的分析,他們并沒有很豐富甚至缺乏實際經驗。因此這就造成了創新創業課程現有的師資力量與理想的師資力量差距很大的問題。此外,由于部分高校對創新創業教育還缺乏更深入的認知,因此在資金,設備的配備上,在創新創業校園文化的營造上,在政策的鼓勵上還沒有落實到位,這就導致學校創新創業氛圍不濃厚,學生創新創業積極性不高等問題。
創新創業教育實施以來,取得的效果并不理想的首要問題在于高校未形成專業的創新創業課程體系。因此探索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的途徑,可以從創新創業課程的開發,構建合理的創新創業教育體系著手。在課程的開發上,可以將經濟學,企業管理,創業營銷,領導人科學等融入創新創業課程之中;在培養目標上,應將學生的創新思維與創業能力的培養放在首位;在教學形式方面,不僅有課堂理論教學,還應有實踐探索教學,還可以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各種創業競賽創業活動等,從而一個更加完善的多層次的創新創業教育體系。
要想改變現有的創新創業教育存在的問題,不僅要從創業創新課程的開發入手,還應在校園里面營造良好的創新創業氛圍,讓學生在良好的氛圍中接受創新創業文化的熏陶。因此,各大高校必須統一思想,積極配合起來,著力構建一個上下協調,互相支持的工作格局。在此基礎上,高校應該在人力配備,資金設備上為大學生的創新創業實踐活動提供必要的支持。除此之外,學校還可以通過定期舉辦創新創業活動,通過校園宣傳欄,通過開展主題教育,鼓勵學生參加競賽,學術交流等活動來提高學生的積極性,激發學生的創業熱情,營造良好的創新創業氛圍。
課程開發與氛圍的營造分別從不同的方面解決了創新創業教育面臨的困難,學校畢竟是育人的場所,育人成果的好壞與師資力量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因此建設一支高水平的教師隊伍也就成為了提高創新創業教育水平的必要途徑。可以從兩個方面去建設高水平的教師隊伍。第一,組建一支專業的兼職教師隊伍,以解決創新創業實踐經驗不足的問題。兼職教師隊伍可以由實踐經驗豐富的教師,創業成功的校友,優秀企業家等組成。第二,在高校里面,不僅要加強對現有的大學生就業指導中心教師的培訓之外,還應鼓勵專業教師積極參與創新創業教育課程的開發,直接的創新創業教育活動等活動中來,還可以組織師生到創新創業教育開展的較好的高校和一些優秀創新型企業去參觀學習。
我國高等院校開展的創新創業教育在理論與實踐層面還存在著許多不容忽視的問題,這是一個客觀事實。但這并不意味著我國的高校創新創業教育就毫無希望了。我們應該在認清現狀的基礎上,立足時代發展對所需人才的要求,積極探索解決高校創新創業教育問題的途徑,建立良性的可持續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發展機制,就一定能培養出符合時代發展要求的創新創業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