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艷容 高崇慧
云南財經大學法學院,云南 昆明 650000
動物保護是指對瀕危和珍貴的野生動物以保存、保育,在處理人與動物的關系時,以不給動物帶來不必要的痛苦和傷害為前提①。動物福利是給予動物在健康安樂的生活環境下生存,減輕傷害與痛苦,在自然環境中自由自在的生活。總結起來就是國際上保護動物享有不受饑渴的自由;享有生活舒適的自由;享有不受痛苦傷害和疾病的自由;享有生活無恐懼和悲傷感的自由;享有表達天性的自由②。
以上表述可以發現,動物保護的內容包含了動物福利的內容,而動物福利也暗含了反虐待動物意思。動物保護的側重點是珍貴稀有型的動物和快要滅絕的動物,主要是保護動物種群,以免它們以最快的速度在地球上消失。而動物福利的重點是保護用作實驗的動物、飼養類動物、寵物類動物、協助人類工作的動物和表演類動物,盡量杜絕動物受到虐待和身體的損傷,減少動物遭受身體的折磨與精神的痛苦。
給予動物保護保障動物自由生活,避免非人道的屠宰和虐殺方式,以人道主義的關懷給動物立法,其中的內涵與動物福利中更加合理、人道的利用動物的要求有一致性。比如在動物繁殖、人工飼養、長途運輸、即興表演、幫助實驗、陪同人類、協助工作、傳染疾病時撲殺的過程中,盡可能的減少它們的痛苦③。
早在1950年,我國就發布了有關動物保護的行政法規,如:《關于稀有動物保護辦法》(1950)《水產資源繁殖保護條例》(1979);在我國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野生動物保護法》,明確提出禁止虐待野生動物,對待野生動物得違反公序良俗④。當然,這也是我國人道立法的重大進步。
在2016年修改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陸生野生動物保護實施條例》,僅規定了依法受保護的珍貴、瀕危、有益的和具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
由于我國的這些法律只規定瀕危物種受保護。以殘忍的方式傷害或者殺死其他動物賣作食品,則不會受到任何懲罰。生活中,許多虐待動物的現象屢禁不止。某些地方政府為防止狂犬病的蔓延,不顧動物的疾苦大范圍的圍追流浪狗將其亂棍打死;為更大程度的牟利,部分皮草交易市場養殖戶為提高皮草質量采取了活剝豹子的殘忍方式取得毛皮;為吸引顧客某些地方的特色菜肴竟是使用沸水煮活貓等殘忍的烹制方法,這些殘忍方式無一不反映了法律不健全的弊端。
1.立法目的僅限于生物學意義上的保護
我國對動物立法的目的僅體現的是對動物的如何管理與利用,如《漁業法》總則的第一條就寫了,保護漁業資源、發展漁業資源,保障養殖人員的合法權益。《中華人民共和國動物防疫法》在總則中規定了防疫動物是為保護人體健康,對動物防疫工作的管理,預防、控制和撲滅動物疫病。而一些西方國家不僅從法律上保障了動物的生存與生命權,而且還詳細規定了具體做法以及違反法律的相關后果。例如:英國的《農業法》規定在家畜安寧中任何人(包括飼養主人)因過錯給生活在農用地上的家畜造成額外傷害和折磨,都構成犯罪⑤。
2.保護的范圍狹窄而且沒有明確界限
我國對動物的保護大多在珍稀與瀕危動物中,范圍十分狹窄。劉海洋潑熊事件的例子中對狗熊的界定不明確而且傷害與虐待動物的犯罪無法可依,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野生動物保護法》中認定狗熊是國家二級保護動物,而動物園圈養的狗熊,能否被認定為野生動物并未明確規定。在專家建議稿中,提出把那些圈養在動物園的難以馴服的動物歸類為野生動物,但專家建議稿并未被采用。
3.粗化式的立法,導致操作性困難
在我國,對動物的保護規范性的立法僅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野生動物保護法》中,具體的立法在《漁業法》、《畜牧法》、《動物防御法》也有體現。在《畜牧法》中有對防御措施、安全管理、運輸條件、生存空間和飼養飲水條件等規定,但對于防疫的具體標準、疫病發生后的照料與處理方式,防止動物生活空間狹小帶來的身體不適、受傷和脫逃的防護安全措施沒有具體規定。而許多國家不僅對動物的居住環境、肥胖標準、運輸方式、屠宰方式、生育環境都有詳細規定。在現實生活中遇到類似侵權問題時,無法可依。
近年來,虐待動物時有發生,對于網絡上被曝光的虐待事件,大部分網友的評論都存在對關心動物的誤解:“人連自己都管不過來,還要管動物”,“你不吃肉嗎?那還殺豬嗎?”,一些借底層人民的痛苦生活現象披露,“好多人吃不飽穿不暖,有沒有人管?”
許多人對動物福利有一定誤解,認為動物福利就是要給動物同等、甚至更高的權力。他們擔心動物福利出臺與“人的福利”、“社會福利”產生現實沖突,擔心立法上會提高飼養和保護動物的門檻,帶給動物的很可能不是保護,而是傷害⑥。比如,在宰殺一些動物時,需要用麻藥來減輕動物死亡的痛苦,反對者認為在我們很多農村地區人遭受痛苦都沒有錢買麻藥,何況麻醉動物。
對少數民族的民族傳統沒有進行適當的法律解釋,一些民族的傳統娛樂方式可能消失,比如斗雞、斗牛,再如苗族的牯藏節是苗族最隆重的祭祖儀式,宋代至今都沿用的民族傳統,可能會因動物保護立法而消失,然而我國是一個多民族統一的國家,尊重少數民族的文化習俗有利于維護多民族和諧統一,因此為動物立法的行動也裹足不前。
英國開啟了動物福利立法的先河,對動物的保護不僅包括大型動物還有鳥類、寵物以及對這些動物的麻醉、寄宿、遺棄的處理等等,美國法禁止殘酷對待所有動物,其最大特點是對保護范圍做出了延展,范圍擴大到所有動物,即野生的和家養的動物。德國在2002年將動物保護及動物福利的條款納入了德國基本法修正案中,這是世界上首憲法的形式確定了動物保護及動物福利,為德國動物福利法的執行提供了最高的法律依據及最強的法律效力。
英國禁止斗雞、斗熊,對虐待動物的人會怎樣虐待動物、飼養動物是否肥胖都有詳細判斷規則;美國對動物長途運輸的時間、動物走失采取的措施以及動物實驗采取的麻醉辦法還有動物屠宰減輕痛苦的規定十分詳細;德國不僅對動物的生存環境、建筑材料有嚴格規定,還對領養措施、領養人的經驗、經濟狀況等做了規定。
英國對不及時給患病動物治療,對寵物肥胖以及不合理對待動物都有相關罰款以及刑事處罰;美國對運輸、屠宰動物不嚴格按要求運輸與屠宰都要處罰,對脊椎動物的實驗要經過嚴格的行政審批;德國對動物的保護從領養人條件步步把關,還要簽訂跟蹤調查文件。
印度、巴基斯坦、菲律賓以及我國臺灣地區在西方規定虐待動物的大潮影響下,紛紛制定了動物福利方面的法律,旨在保護動物的生命權,尊重動物,以更人道的方式對待動物的飼養、屠宰、養殖。
1.動物福利立法已成為現實呼聲
現實生活中愛護、關心動物的群體并不是少數。除了那些為保護動物專門建立起來的動物保護組織,還有遍及社會各個階層的愛動物人士,有的把自己的出租屋專門用來收養流浪狗,有的把流浪動物送交向動物收養所,這些人不僅包括我們平常的老百姓,還有那些本身就很貧困的弱勢群體,還有很多明知殘忍但無能為力的而選擇沉默的人們。
2.食品安全問題越來越嚴重
市面上為了讓商品更加好看,出現了瘦肉精,三聚氰胺,一滴香等食品安全問題。食品檢疫局,工商局對那些沒有檢疫過的也無法通過檢疫的狗肉貓肉一直在市面上公然銷售⑦。而對于那些存在疾病的動物肉,人們大多都盲目食用,食品安全的防御根本沒有起到多大作用。
3.動物虐待視頻正毀損青少年的身心健康
事關青少年身心健康問題,對于網上曾經出現的黃色、暴力內容,很快就會受到重視,并且采取禁播或關閉的措施。然而,虐待動物的視頻在網絡上廣泛傳播對青少年身心健康的危害并不亞于黃色、暴力,那真實的血腥變態的情景,都會影響孩子們的尚未發育成熟的大腦。事實上,孩子們純潔的內心看到這些血腥場面,往往變得囂張跋扈、不會關心他人,事件的背后正麻木著孩子們的心智。
1.立法目的需明確
立法目的是制定一部法律的基礎,一部法律有了目的就有了方向,就有助于立法內容的展開,例如:德國1998年制定的《動物福利法》第一章在原則部分就規定:“本法旨在保護動物之生命,維護其福利”。我國的立法目的僅在如何對動物利用和管理,沒有從根本上突出動物保護的目的,而且內容老舊,更新修改緩慢。所以動物立法首先要在立足我國基本國情的基礎上,重在維護生物多樣性與保存動物資源,通過明確的立法目的,具體規定立法內容。
2.設計動物保護的立法標準
首先要明確動物的分類,對野生動物、非野生動物進行概念上和種類上做出區分,還要在動物保護法中增加動物物種,明確對供實驗的動物、飼養動物、寵物類動物、協助人類工作的動物和表演動物進行分類規范,最后通過法律來分別設計這些動物的生活條件、動物運輸、屠宰操作的各種標準。現實中,許多實驗動物都是作為研究人體的替代品,活生生的被當作手術的犧牲品。而在英國連動物肥胖了都要受到嚴格懲罰,并且還有一套關于鑒定動物肥胖的標準的法律,其《動物福利法》中規定是:“由專門檢測肥胖的人員將手放在寵物身體兩邊,是否能感覺到它的肋骨;再站到寵物前方,看看能不能見到它的腰部;最后,撫摸寵物的背部,看是否能感覺到它的髖骨。如果達到上述要求,表明寵物不肥胖。如果寵物起床緩慢、走動有困難,則說明存在肥胖或照顧不周的問題⑧。”
3.防御動物疾病,保障食品安全
人們的衣食住行都離不開動物,近幾年來發生的食品安全事件幾乎都與肉有關,因此,有關部門必須加強監管,對動物的養殖條件加以嚴格規范,從最基本的動物飲食到科學養殖以及動物疾病的防疫把關。
4.對動物生存環境的保護
首先,擴大被保護的動物物種的范圍,而不僅對瀕危和珍貴的野生動物立法;其次,確立領養動物的標準、對進行實驗的動物或宰殺的動物采取減輕痛苦的措施、禁止殘酷訓練動物進行表演、并且以溫和的方式防御動物疾病;再次,制定動物居住環境標準,有條件的地方,在不傷人的情況下擴大動物的活動范圍也就是建立專門的動物保護區。
5.規范動物保護的法律內容
借鑒外國動物福利立法的有益經驗,一是確立動物保護的范圍,如:實驗動物、表演動物、寵物、飼養的動物以及宰殺供人類吃的動物;二是對動物的飲食、居住環境、通風、光照、活動范圍、醫療條件、養殖條件以及宰殺標準進行規定;三是對違反動物福利的相關做法給予相應的處罰,如虐待動物罪,而不是毀壞財物罪;四是建立相關保護體系,國家提供保護動物的相關資助,鼓勵大部分人類捐款救助流浪貓、流浪狗,建立健全更優質的動物救助體系。
人與動物的關系是長久以來的話題,西方國家對動物保護方面的立法已有百年之久,但基于我國的社會制度、經濟條件、人文素養、倫理道德的影響,我國對動物的立法還在基礎階段。雖然對比國外的先進立法體系來說,我們已經落后很多,但是我們也不能盲目跟風,要立足當下的基本國情來制定法律,我們更要意識到道德約束對動物的保護的作用,那些以殘忍虐殺、殘暴屠宰的方式對待動物的行為更容易麻木人類的心智,而以仁慈之心、寬厚胸懷對待動物的人們,對待他人一定有更多的溫婉善良,鼓勵動物福利立法,讓人們不要喪失保護動物的最后一道防線也是正確之舉。結合我國人文條件與社會發展狀況,相信在不久的將來一定有一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性質的動物保護法出現。
[ 注 釋 ]
①陸承平著.動物保護概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1.
②王曉文,韋偉著.國內外動物福利立法情況與經濟效益比較分析[M].廣西:東畜牧獸醫出版,2017(3).
③鄭林春著.中美動物福利立法的比較研究[M].湖南:湖南師范大學出版,2013.
④王炳龍著.我國動物保護法律制度探究[M].西安:西北大學出版社,2014.4.
⑤宋偉編著.善待生靈—英國動物福利法律制度概要[M].北京: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出版社,2001:113.
⑥趙英杰著.公眾動物福利理念調研分析[J].東北林業大學學報,2012.
⑦曾金秋.餓了么全線下架狗肉等餐品稱:因檢疫缺失[EB/OL].http: // news. foodmate. net/ 2016/ 11/ 402034. htm,2016-11-3.
⑧劉莉莉.英國出臺《動物福利法》寵物超重,主人受罰[EB/OL].http: // news. sohu. com/ 20070406/ n249256342. shtml,2007-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