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秋蓮
中共開封市委黨校,河南 開封 475000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深化司法體制改革是政治體制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這必將有力地推進我國現代社會治理體系建設。針對這一趨勢背景,筆者通過分析近年來國內、省內警務改革的探索實踐,就進一步優化縣級公安機關警務運行機制提出對策思考。
縣級公安警務機制體制改革,可以說是一場自己拿起手術刀割除“痼疾”的改革,帶有強烈的主動性、自覺性。近年來,基層民警普遍感覺“累”,其中既有過勞的“身累”,也有心竭的“心累”,折射出公安機關的管理方式、運行機制等存在根深蒂固的問題,不能適應新形勢下社會治安管控的需要,一是機構設置隨意性大。以筆者所在地區的一個縣級公安局為例,尉氏縣公安局下設紀委監察室、政工室、警務保障室3個綜合管理機構,以及指揮中心、刑偵大隊、禁毒大隊、交管大隊、治安大隊、法制大隊、經偵大隊、出入境管理大隊等執法勤務機構,以及看守所、拘留所共計21個局直單位,19個派出所。二是省市縣三級公安機關和縣級公安機關內部改革存在矛盾。目前,縣級公安機關推行警務機制體制改革,普遍優化資源配置,推動警力下沉,但自下而上的改革往往缺乏頂層設計,改革理念、推進信心及取得成果容易受到人為因素的影響。三是警力分布不平衡。
一是機關化問題嚴重。同時,一些基層公安機關的勤務缺乏針對性,常常是有民警無警情,有警情無民警,難以適應治安實際。二是警種協作能力不強。各警種科室之間各自為政,各管一塊。三是傳統思維模式仍然存在。面對犯罪現狀,一些地方還是“坐堂式”等案上門,搞人海戰術破案子、專項行動抓打擊等“突擊式”“運動戰”的過去式警務運行機制,有的上級部門部署工作未經過深入調查,工作方法和模式往往滯后于警情的發展。
一是容易產生“公安萬能”錯覺。以凌源市為例,目前公安機關協助政府城市拆遷改造“綜合執法”,協助城管“重點糾違”、協助交通部門“抓黑出租”等新非警務活動屢屢發生,很容易引起警民矛盾。二是容易滋生“權責不明”隱患。上、下級之間權力清單不明晰、權責不明確,一些本來可以由基層公安機關審批的事項都需要上級公安機關審批,以致出現有權無責、有責無權的現象。
一是“財權、人權”受制于人。按現行干部管理權限,縣級公安機關財權、人事權隸屬于所在地黨委、政府。二是警力非戰斗性減員現象比較突出。警種、內部機構和內設機構的不斷增多,導致公安機關中層領導數量不斷增多,出現了“指揮員”多、“戰斗員”少的不合理現象。
第一,對縣級公安機關要“簡政放權、高配重用”。機構和人員是管理體制的重要因素,也是影響管理體制運行的重要變量。
第二,對公安經費、裝備分配要“分級管理、分項負擔”。公安經費應由中央財政和地方財政統一供給、全部保障。具體想法是:中央財政主要負責全國公安機關的裝備費和服裝費等重點項目;省級財政主要負責保障公安機關行政經費,地市財政主要負責公安機關辦公辦案經費等;縣級財政主要負責保障當地公安機關基礎設施建設。
第一,突出“大部制”推進公安機構改革。把自上而下的改革和自下而上的改革結合起來,鼓勵基層的實踐創造,激發基層民警的改革熱情,充分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把警務機制改革的過程變成全警廣泛參與、普遍受益的過程。
第二,突出“治理能力”推進管理體制改革。一是改革巡邏管理體制,將市局、縣(市、分)局、派出所三級巡邏調整為縣(市、分)局、派出所兩級巡邏。二是改革特警管理體制,實行特警駐區制,承擔處突維穩、反恐防暴、治安防控等工作。三是改革多警種聯合執法體制,賦予交警治安執法權,賦予公安檢查站交通管理職能。三是做強實戰打擊,提升立體作戰效能。主要是依托社會應急指揮中心,實現110、122、119、120“四臺合一”,建立統一、高效、權威的指揮機制。
一方面是建立“工作規范化、管理精細化、激勵多元化”的內部管理模式,另一方面以績效考評為抓手,嚴格問效獎懲,激發隊伍活力,制定科學規范可行的考評辦法和標準,突出一警多能、綜合執法和實際成效,確保警務機制改革推動整體業務工作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