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楊
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長慶油田分公司第五采油廠,陜西 西安 710021
風險是一個既表示損失大小又包含損失發生概率大小的二維概念,具有認識與控制的不確定性[1]。企業法律風險無論在風險管理領域還是在法律事務領域,都是一個常被提及的概念。然而不同地域、不同領域學者對法律風險概念的理解、表述不盡相同,關于企業法律風險管理的定義存在著多種解讀。經過近些年的發展,有學者將企業法律風險概括為廣義和狹義兩種觀點。法律可以作為企業管理的重要手段而不僅僅是技能知識,使得傳統的企業法律事務工作范圍進一步擴大。
從內部看,國內經濟處于市場經濟轉型期的初級階段,社會情勢復雜,各種明暗規則相互交錯,企業在法律風險防范管理方面可借鑒的經驗不多。外部看,經濟高速發展、企業國際化進程加劇,企業面臨劇烈競爭和國際化挑戰,在這樣錯綜復雜的背景下企業法律風險發生機率大大增加。調查表明,我國企業風險防御能力差、平均壽命短,法律風險防范對企業參與市場競爭和實現自身改革發展十分必要,關系到企業的生存和發展。
企業法律風險管理通過法律和管理融合,為企業創設合法經營環境,可以提高企業法律風險防范能力,預警違法因素,化解企業經營危機。
第一,兩者的工作內容不同。簡單的合同管理、訴訟活動等是企業內部法律工作的重點,而企業法律風險管理則不僅限于此,它運行于整個公司日常生產活動中,比內部事務管理,有著更多的實效性,包括了公司相關事務的法律評估,生產經營中的管理活動,臨時性危機的處理,可以為企業經營發展提供更多建設性意見,對企業發展更加有利。
第二,方法不同。企業法律風險管理不同于法律事務管理局限于法學專業背景,運用法學邏輯處理公司內部法律事務,法律風險管理運用管理學相關知識,屬于法學與管理學交叉管理領域。
第三,理念不同。法務工作更注重于解決企業生產經營過程中發生的法律咨詢、訴訟及案件管理等實際遇到的法律問題;而法律風險管理強調的是一種風險防范機制的建立和運行,更加側重于事前防范,事中的解決和事后的評估。企業的法律風險不是一成不變的,為了使各個部門及時得到法律風險信息,需要企業建立信息系統管理體系,以便于根據業務情況和相關變化做出調整,實現法律風險管理體系的動態更新。
企業法律風險作為單獨的一類企業風險,主要包括如下特征:
1.發生結果具有強制性。企業要為生產經營活動過程中出現的違反法律法規,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法律責任具有強制性,風險一旦發生,企業必然處于被動承受的困境,多年的經營成果可能會因此損失殆盡。
2.發生原因具有確定性。這是區別于其他風險的一個最根本特征,企業法律風險歸根結底是基于法律規定或合同約定。
3.通過對法律規定或合同約定的解讀,明確企業應該做什么,不應該做什么及相應的法律后果,預判斷可能會給企業帶來法律風險的經營行為及違規后果,從而通過各種有效手段加以防范和控制。
企業作為市場經濟的主體,依法管理、依法開展各種經濟活動是法制社會最基本的要求。企業在生存發展過程中的各類經營行為,如成立設立、改組改制、并購及重組投資、采購、銷售等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法律風險,這就要求企業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的法律風險管理體系,為企業的生存發展保駕護航[2]。
隨著管理學的發展,事前管理勝于事中管理,事中管理優于事后管理,已成為大多數人的共識,但大多數企業在實際執行過程中總是等到法律風險發生,導致巨大損失后才想到這一點,以致一切都為時晚矣。企業的法律風險管理體系,是一個包括風險分析、控制、評估,由制度、流程、活動相互結合,集事前、事中、事后管理于一身的有機整體。企業法律風險管理體系的構建,已成為確保企業平穩健康發展的重要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