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 艷
西南科技大學法學院,四川 綿陽 621000
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迅猛,證券市場也不斷發展,我國證券自1984年開始發行股票,后在上海成立了第一家證券交易所,我國證券市場日益成熟,市場操縱行為也隨之發展起來,本文擬從市場操縱行為的形式、方式、手段等方面進行分析。進而對證券市場操縱行為規制提出建議。
操縱市場,又稱為操縱行情,是指某一個人或者某一集團,利用其資金、信息優勢或者持股量或者職權地位來影響證券市場,人為操控證券行情,即拉升、打壓甚至穩定某種證券的價格水平,使證券市場供需關系無法發揮其自我調節作用,誘使一般投資者盲目跟從、參與買賣,從而為自己謀取利益的行為。
證券市場操縱行為危害性大,技術含量高,涉及面廣,行為本身具有較強隱蔽性。在現在證券市場的發展下,行為人往往運用自己的優勢資源,進行違反活動,濫用市場支配地位進行套利。
操縱市場的手段主要有:連續交易(包括利用資金優勢連續交易、利用持股或持倉優勢連續交易、利用信息優勢連續交易、資金優勢+持股或持倉優勢連續交易、信息優勢+資金優勢連續交易、利用信息+持股優勢連續交易)、約定交易、自買自賣、虛假申報、異常價格申報、連續申報、搶帽子交易、特定時間的價格或價值操縱、尾市交易、與大宗交易配合的操縱、蠱惑交易等。這些操縱手段基本可歸為三類:真實交易型操縱、虛假交易型操縱和信息型操縱。
信息型操縱的本質是市場主體對信息優勢地位的濫用。不同于其它市場操縱形態,信息型操縱利用信息的發布與傳播實現操縱股價之目的。信息型操縱具體包括:利用信息優勢連續交易、利用信息+資金優勢連續交易、利用信息+持股優勢連續交易,搶帽子交易和蠱惑交易。
虛假交易是人為的大量的買進賣出制造出虛假證券繁榮,目的在于吸引廣大投資者的加入。在交易量增大的情況下,進行虛假交易的證券操縱者可以趁高價賣出或低價買進以獲利。虛假貿易形式主要包括沖洗買賣和相對委托。
證券市場操縱者利用資金或者資源的優勢,在證券市場的某一時間點——往往是集中競價時間點,對某一證券進行集中的收購或者拋出,造成某一個證券有大筆資金即將進入或有重大利空的假象,也就是所謂的拉升或者打壓。
我國證券市場發展起步較晚,許多制度和措施尚不健全。證券立法也存在許多問題,缺乏系統性規范。刑法會出現有違罪則與罰金相適應的原則,目前罰金形式單一,主要以固定金額為主,當罰金低于收益時,犯罪分子可能會挺而走險。我國目前對于證券市場操縱行為主要以監管機構的通知、通報為主要表現形式,各個通知、規定之間缺乏系統性的規范。民事賠償的往往難以實現,被害人的訴訟權利缺乏保障,由于國內證券交易的高度交易電子化,使得很多證券市場參與者并沒有意識到其權益已被侵害,往往將輕信虛假信息造成的投資失誤當作是運氣不好。
目前,在全球范圍內,大多以罰金來懲治操縱證券市場犯罪在內的經濟犯罪,金融犯罪。但目前我國對罰金的設置存在一定缺陷。缺乏對通貨膨脹和數額非巨大犯罪行為的考慮。可以從以下方面進行完善(1)明確罰金適用的情形:明確何時適用以及罰金數額的多少,可以避免出現重罪低罰金和輕罪高罰金的情況。所判處的罰金數額計算應當明確規定,所罰數額可依據當事人所獲收益以及所造成的經濟損失據以計算。(2)完善相關法律,構建相關反操縱體系應當合理利用證券參與者的競爭來優化市場資源,證券市場的參者包括大、中、小市場參與者,加強市場自發性和自律性的保障功能。(3)完善多方面監督中介機構應當及時有效對上市公司的信息進行收集和整理,并將投資者關心的信息進行及時公布,形成對上市公司的有效監督。行業協會可以通過審計、調查、提起公益訴訟、向監管部門舉報等方式,發現并舉報上市公司的違法、違信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