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小勇
上海海事大學,上海 201306
目前我國現行有效有關海員權利的法律和行政法規有《勞動合同法》,《海商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船員條例》等,但這些現行法律法規在現在的航運市場背景下卻顯示出其一定的局限性。
《勞動合同法》是一部調整社會勞動關系的法律,它的法律價值在于追求雇主與雇員雙方關系的平衡點。但是海上的勞動雇傭關系及海員和船東或海員管理中介公司間的勞動合同關系卻和普通的岸上雇主和勞動者之間的勞動合同關系有較大的差異。
《海商法》的立法主要參考了《海牙維斯比規則》(即《修改統一提單若干法律規定的國際公約議定書》)其主要調整的是在國際海上運輸中承運人和托運人的法律關系和與船舶、貨物有關的法律關系。所以其中涉及海員權利保護的方面是比較少的,并且其中沒有關于海員勞動合同及海員上船協議等內容的相關規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船員條例》是國務院為了加強海員管理,提高船員素質,維護船員的合法權益,保障水上交通安全,保護水域環境而制定的法規。但我國立法人員卻沒有區分出遠洋海員和內貿沿海船員的差別。此行政法規大都是對海員權利的泛泛而談,在實際的有關海員勞動糾紛的案件中,法官往往很難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船員條例》的相關規定做出裁判。
我們生活在一個由全球經濟支持的社會,若沒有海運,整個世界貿易將無法運行。是那些遠離大陸的船員,駕馭著輪船穿梭于江河湖海,讓輪船成為大陸的延伸,承擔著內貿和外貿進出口物資的運輸任務。但,社會普通人對海員這個職業的陌生與社會上對海員職業的不良傳聞,使得海員往往受到職業歧視。一方面,社會一些人認為,長期的性壓抑和枯燥的生活會讓海員在船舶靠港時在異國買醉抑或嫖娼。另一方面,遠洋海員往往被視作社會最低階層而得不到應有的重視。
若一個國家要誕生偉大的航海家,必然要有一個國家對此行業的尊重作為堅強的后盾。在大航海時代,杰出的大航海家麥哲倫得到葡萄牙皇室貴族的大力支持;明朝鄭和的七下西洋也是因為有大明皇帝的財力和人力的支持才得以遠行;現代的馬士基則有丹麥舉國之力的支持。而在我國的海員勞動合同上卻充斥著一系列的不平等條款:不滿服務年限離職,要賠償培訓費,否則扣押海員證,并承諾社保全額自付等等。
由于海員長期在外漂泊和社會的接觸機會比普通工作者要少的多,導致海員被“遺棄”的現象頻發,當然這些并不是個例,但有關當局卻未引起足夠的重視,直到事件上了央視才能解決。由于海員這個職業長期與社會脫節,若想這個特殊的職業群體被社會理解和關注,則需要有人在岸上為海員守望和發聲。
海員社會保險制度的發展與完善代表著我國海員社會保障制度的發展水平,也為海員社會福利制度的發展奠定了基礎。目前航運市場中的船公司不主動給海員繳納社會保險或變相的從船員工資中全額扣除社會保險的數額(公司應繳納數額和個人應繳納數額)的灰色操作已成為行業習慣,所以將海員的社會保險的具體繳納細則納入海員法的范疇將更有利于海員社會權益的保障,與此同時設立專門的機構主管機關主管海員的社會福利保障問題,考慮到海員工作的特點,適當地提高海員的社會保障標準。
中國大多數的船公司不給休假在家的海員發放社會最低工資的行業現狀也是導致大量海員中途紛紛離職的主要原因。雖然在《中華人民共和國船員條例》中的第四章第二十九條規定:“船員用人單位應當向在勞動合同有效期內的代派船員,支付不低于船員用人單位所在地人民政府公布的最低工資。”但是目前實際操作中卻極少有船公司會如此給休假中的海員按照當地最低工資標準發放工資。所以《中華人民共和國船員條例》這類的法規對船公司的約束力并不大,并且船員條例中的第七章法律責任并未對船員用人單位和船舶所有人的此類違法的行為規定其所應承擔的民事責任和刑事責任。
上述關于海員權利的問題僅靠現行的法律法規并不能高效公平地解決,故目前急需一部《海員法》去維護海員的合法權益。唯有這樣,才能更好的使海員享有滿足相應安全標準和體面的工作生活環境的權利,享有應有的福利和其他形式的健康和社會保障的權利,享有平等公平的再就業機會和與世界航運市場相對應的薪酬權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