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曉潔
甘肅政法學院,甘肅 蘭州 730070
吉爾吉斯斯坦在1991年通過了《外商投資法》之后又相繼通過了《對外經濟活動基本法》《自由經濟區法》《企業有外商租賃經營法》與《外資企業法》。在于立新、王壽群等主編的《國家戰略:“一帶一路”政策與投資》就詳細論述了吉爾吉斯斯坦對于外商在本國投資的一系列的規定,在書中,他們認為吉爾吉斯斯坦在發展的過程中尤為重視外商的投資,并且吉爾吉斯斯坦還公開表示在最近幾年的最重要的工作就是為投資者提供優質的基礎設施,構建相關的投資體系,使經濟規則穩步前行,保障投資者在吉國的融資自由。
對于具體的法律制度,我國的學者以四個層次為視角:外商投資優惠政策、征收與國有補償化、投資利潤匯兌與外匯管理制度以及投資爭議解決制度。(1)外商投資優惠政策方面,表現為稅收優惠與特區優惠。郭學蘭認為吉爾吉斯斯坦對于外商的優惠政策表現為減免稅收,簡化許可證。特區優惠方面,我國學者主要認為吉爾吉斯斯坦的特區優惠方面分為三類:特殊的海關制度,特殊的外匯制度與出入境制度。(2)征收與國有化補償方面。通過我國學者對吉爾吉斯斯坦在征收與國有化補償方面的研究整理發現,在吉爾吉斯斯坦國家中,政府不能夠任意的對外國的投資者的資產進行國有化或者征收,只有在為了社會最高利益的時候才可以進行。同時,對于被征收或者國有化的外資應當按照市場價值進行賠償。(3)吉國的法律規定,投資者可以自由兌換貨幣的形式以及可以終止投資,可以將投資金額取走或者轉匯國外,并且還可以進行再投資業務與貿易業務。針對這個問題我國學者也主要是通過對吉爾吉斯斯坦法條的分析來研究的。明確了在投資活動停止后保證投資的措施,同時規定了投資者可以撤出將其投入到吉爾吉斯斯坦的財產。(4)投資爭議的解決制度方面。當有條約的時候首先應當以條約為準,如果條約未規定,則按照投資者和吉國國家機關先前約定的條款解決。
通過分析與梳理吉爾吉斯斯坦與其交往最密切的中亞國家的貿易投資政策,來分析吉爾吉斯斯坦的投資方面的市場準入的情況,陳曉娟曾經在她的碩士論文中對于吉爾吉斯斯坦與其他中亞國家簽訂的政策協議進行過梳理。吉爾吉斯斯坦這些年在經濟上實行全開放的政策。從陳曉娟的梳理中得知,吉爾吉斯斯坦在獨立以后,不斷地實行開放的經濟政策,不斷地降低投資的市場準入的標準,通過不斷地加入到中亞各國的區域經濟統一體中,不斷地發展本國的外貿經濟。
我國學者對于吉國市場準入具體研究,除了以上兩點宏觀方面以外,還對于吉爾吉斯斯坦投資的市場準入的具體的實踐情況進行了研究。各個學者的研究的側重點,針對的內容是不一樣的,有的是重點研究的吉爾吉斯斯坦的穩定投資環境下的市場準入,重點研究了吉國的投資的環境。比如田潤鋒認為吉爾吉斯斯坦有著較為良好的投資環境,因為吉國有穩定的政治局面,經濟上推行加速市場經濟與私有化的政策,對外商的優惠政策比較多,而且吉爾吉斯斯坦可供投資的領域多等。吉國對于某些基礎的設施建設的市場準入仍然沒有放開,還有國家親自管理,其他的個人與法人沒有資格。比如李建民提到吉爾吉斯斯坦的鐵路、公路、管道、電網由國家自然壟斷。由于吉爾吉斯斯坦的礦產比較多,各個國家在吉國礦業方面的投資也比較的多,因此還有很多其他學者則關注吉爾吉斯斯坦的礦業方面的的投資的市場準入,例如劉海田、孫靜等就提到吉爾吉斯斯坦有著豐富的礦產資源,且投資的環境較為寬松,吉爾吉斯斯坦制訂了一系列的吸引外資的法律,對于外商投資礦產開發最為和善的法律為《地下資源法》該法鼓勵外過投資者參與礦產資源的勘探與開發,允許外商與吉爾吉斯斯坦本國合作開發,也允許獨立出資開發、勘探礦產資源。楊貴生,褚曉霞,楊浩然等人提到吉國的地下資源的所有權為國家所有,但是有一部分小型的是可以屬于集體與個人的,外國的法人與自然人可以使用。同時規定了在吉爾吉斯斯坦進行礦產勘探與生產方面的項目必須有生產許可證。從以上的梳理中我們可以看出除了某些基礎的設施由國家壟斷以外,其他方面的市場準入相對而言較為寬松,是比較好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