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雪琴
湖北警官學院,湖北 武漢 430034
價格認定既是法律法規賦予價格主管部門的行政性質的職能,又是價格主管部門對經濟活動和社會生活提供價格公共服務的一種方式。關于價格認定的相關法律規定,散見于不同時期、不同部門或不同地方頒發的各種位階的法規、規章文件當中,尚未形成統一的法規體系,目前全國已有25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地方人大、地方政府制定了價格認定地方法規、地方政府規章。2009年9月24日頒布的《湖北省涉案財物價格鑒證條例》,對推進湖北省涉案財物的價格鑒證工作發揮了積極作用。但隨著國家發改委頒布的《價格認定規定》(2016年1月1日)的施行,《湖北省涉案財物價格鑒證條例》的規定已經明顯不適應《價格認定規定》,有必要對該條例進行重新審視。經過前期的調查研究,對該條例的修正提出了幾點立法建議。
依據《價格認定規定》第2條的規定:價格認定是指經有關國家機關提出,價格認定機構對紀檢監察、司法、行政工作中所涉及的,價格不明或者價格有爭議的,實行市場調節價的有形產品、無形資產和各類有償服務進行價格確認的行為。其由四個要件構成:(1)價格認定提出機關,包括紀檢監察、司法和行政機關。(2)價格認定機構,是各級人民政府價格主管部門設立,并經編制主管部門批準成立的專門從事價格認定工作的法定機構,這些機構有些屬于行政機構,有些屬于人員參照公務員管理的事業單位,其他都屬于財政撥款的事業單位。(3)價格認定客體,是紀檢監察、司法和行政工作中涉及的價格不明或價格有爭議的實行市場調節價的有形產品、無形資產和各類有償服務,(4)價格確認,是根據提出機關出具的價格認定協助書中所明確的價格認定事項運用市場法、成本法、專家咨詢法等專業方法對涉案財物的價格進行確認,并作出價格認定結論的行為。[1]
據湖北省價格認定工作近兩年的統計:2016年全省價格認定工作統計數量16687件,其中涉嫌違紀案件84件,占0.50%;涉嫌刑事案件13479件占80.78%;涉及民事案件168件,占1.00%;涉及行政事項(包括涉稅財物工作)2069件占12.40%;服務政府和價格爭議糾紛調解案件773件占0.38%;其他價格認定工作114件占0.68%。2017年全省價格認定工作統計數量15529件,其中涉嫌違紀案件227件,占1.46%;涉嫌刑事案件13137件占84.60%;涉及行政事項(包括涉稅財物工作)2046件占13.17%;價格爭議糾紛調解案件60件占0.38%;價格管理事務性工作19件占0.12%;其他價格認定工作40件占0.25%。數據表明湖北省價格認定工作的范圍主要集中在三個方面:涉嫌違紀案件涉案財物的價格認定、涉嫌刑事案件涉案財物價格認定和涉稅財物價格認定,其中涉嫌刑事案件涉案財物價格認定的受理數量都占到80%以上。涉嫌刑事案件涉案財物價格認定涉及國家監察機關辦理刑事案件和刑事訴訟的偵查、起訴、審判以及執行的全過程。筆者認為:涉案財物價格認定,是指經監察機關、司法機關、行政機關提出,對辦案機關在辦理刑事案件過程中涉及的價格不明或者價格有爭議的,實行市場調節價的有形產品、無形資產和各類有償服務進行價格確認的行為。
《價格認定規定》第12條規定:價格認定機構辦理價格認定事項,應當具有價格認定提出機關出具的價格認定協助書。價格認定工作具有被動性特點,即價格認定機構只能依據提出機關的協助申請開展價格認定工作,否則不能辦理價格認定事項。刑事案件涉案財物范圍廣、種類多,一般而言,刑事案件需要經過監察機關調查程序和司法機關偵查、審查起訴及審判等刑事訴訟程序之后才能定案。所以提出機關應分為監察機關、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和人民法院四類,具體到某一價格認定事項,還需要進行具體分析以確定價格認定提出機關。提出機關必須向價格認定機構出具價格認定協助書,價格認定機構根據價格認定協助書載明的價格認定事項作出價格認定結論。
1.價格認定受理人員。價格認定受理必須是2人或2人以上的價格認定人員,其中1人必須是實施崗位管理的價格認定人員。價格認定業務受理人員不能擔任價格認定案件的審批(簽發)人員。
2.價格認定受理范圍。價格認定受理范圍包括:(1)刑事案件中涉及的作為定案依據和關鍵證據的有形產品、無形資產和有償服務。(2)經濟犯罪案件中涉及的作為定案依據和關鍵證據的專利權、非專利技術、商標權、著作權特許權、土地使用權、商業秘密、商譽等。但辦案機關在辦理刑事案件過程中,涉及犯罪工具等收繳、沒收待拍賣上繳國庫物品,不作為涉嫌刑事案價格認定受理范圍。
3.價格認定受理程序。價格認定受理人員必須認真審查核實價格認定事項協助書及相關材料。經審查如果價格認定協助書與事實相符合,符合受理條件的,應當按工作流程報部門(或機構)負責人批準,并作出受理決定。價格認定機構應當在收到價格認定協助書之日起5日內決定是否受理,決定受理的,應當與提出機關約定認定期限,并向提出機關出具受理通知書;
價格認定人員審查核實價格認定事項協助書及相關材料后,如有以下情況,應當按工作流程報機構負責人批準,并作出不予受理決定:(1)提出機關不符合《價格認定行為規范》第九條(即不屬于提出機關所在地案件或不屬于分級受理的案件)要求的;(2)價格認定事項不符合相關規定的,即不是用來確定案件性質依據或確定案件關鍵證據的價格認定事項,如拍賣、賠償、交易、企業重組等;(3)法律、法規規定無需進行價格認定的。(4)具有其他不予受理的情形。如價格明確的(有近期交易發票、有標價、有實際銷售價格等);需要法定部門(或專門機構)進行質量技術檢測鑒定,經建議后仍不提供的;滅失物價格認定四大要素不充分等等。
價格認定人員的指定具有兩種情形:(1)一般案件,受理和辦理不得分離。即價格認定人員從受理、實物查驗(勘驗)、市場調查、分析測算、作出結論全過程不得改變。(2)如遇重大疑難案件、需要回避的案件或受理人員請假、休假等特殊情況時可以實施分離。分離后,由部門或機構負責人另指派人員辦理。所謂重大疑難案件應該是指認定標的復雜、數額較大的案件以及案情重大疑難、矛盾集中、影響大的案件等。
1.內部審核
內部審核,是指由價格認定機構指定的其他價格認定人員對初步價格認定結論及相關材料進行審核并對可能存在的問題予以糾正的行為。價格認定機構在指定價格認定人員和安排價格認定工作任務時,往往已經考慮了價格認定承擔部門和價格認定小組人員的資歷及崗位情況,因此,由項目負責人作為內部審核的初審人員、價格認定事項部門負責人作為內部審核復審人員比較合適。此外,根據價格認定工作的特殊性和重要性,建議有條件的地方可設立專職部門或者人員從事價格認定內部審核工作。
2.集體審議
集體審議,是指價格認定機構對重大、疑難的涉案財物價格認定事項按規定程序,由承辦價格認定事項的人員,將價格認定結論提交集體審議小組進行集體審議形成集體審核意見的活動行為。價格認定集體審議組織架構宜采用組長、副組長、成員的架構形式,名稱建議使用“集體審議小組”,人員組成包括:組長為價格認定機構主要負責人,副組長為價格認定機構負責人,成員為班子成員及部門負責人、業務骨干,必要時可邀請價格認定專家參加;集體審議人員的范圍主要為本級價格認定機構的工作人員,數量在5至8人左右,必要時可邀請本級價格行政主管部門領導參加;集體審議中的異議處理原則應按大多數人同意(三分之二以上人員)的結論辦理,但對異議應當據實記錄。
在價格認定結論作為刑事案件定案依據或關鍵證據的情況下,刑事司法機關及其工作人員的責任通過證據傳導機制傳遞給價格認定機構和人員,即價格認定機構和人員承擔著因價格認定結論問題的最終責任。[2]現行的法規文件對價格認定工作的法律責任條款規定甚少且過于寬泛,《湖北省涉案財物價格鑒證條例》第9條規定第(一)(二)項已經明顯過時,如“(價格認定機構)轉讓受委托的價格鑒證業務”、“涂改、出租、出借或者以其他形式轉讓資質證書”等情形,與《價格認定規定》相悖,應當予以廢止。
1.索取、非法收受他人財物,為他人謀取不正當利益;為謀取不正當利益而行賄,或違反國家規定,給予其他國家工作人員以回扣、手續費;
2.不符合受理條件而受理價格認定;
3.無正當理由不受理價格認定、價格認定復核申請且不出具不予受理通知書;
4.無正當理由超期限作業;
5.指派不符合崗位條件的價格認定人員進行價格認定工作;
6.對應當進行集體審議的價格認定事項不予集體審議;
7.價格認定相關資料文書保管不符合檔案管理規定;
8.對留存的涉案財物未盡到保管義務,給當事人造成損失。
具有上述情形之一的,價格認定機構承擔法律責任。由任免機關或者監察機關對負有責任的領導人員和直接責任人員給予行政處分。價格認定人員在依法履職過程中造成當事人財產損失的,依據《國家賠償法》由價格認定機構承擔行政賠償責任。同時價格認定機構具有“索取、非法收受他人財物,為他人謀取不正當利益”的情形并構成單位犯罪的,依法追究相應的刑事責任。
1.貪污、索賄、受賄、挪用公款、利用職務之便為自己或他人謀取私利;
2.出具虛假價格認定結論;
3.負有領導責任的人員違反議事規則,個人或者少數人決定重大事項,或者改變集體作出的重大決定;
4.泄露價格認定工作中獲得的資料數據、泄露國家秘密、商業秘密和個人隱私;
5.調換、損毀留存的認定物品或者將留存的認定物品據為己有;
6.違反規定不進行實物查驗或不如實記錄查驗情況、市場調查情況;
7.違反規定應當回避而不回避,影響公正執行公務。
具有上述情形之一的,對價格認定人員給予行政處分。價格認定人員在依法履職過程中造成當事人財產損失的,價格認定機構承擔行政賠償責任后,應當責令有故意或者重大過失的價格認定工作人員承擔部分或者全部賠償費用。同時價格認定人員具有上述第1-5種情形之一,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相應的刑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