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春 高大洪
西藏大學政法學院,西藏 拉薩 850000
本文所選研究區域為那曲地區基層人民法院,2014年1-7月那曲地區各車載流動法庭累計行程25773公里,出動干警401次,排查調處各類矛盾糾紛374件,調解成功率達98%以上;共開展各類法制宣傳教育102場次,發放法治宣傳材料33253余份,受教育群眾24686余人次。為促進那曲地區社會和諧、維護社會穩定做出了積極貢獻。
(一)經濟發展,法律意識增強。那曲地區位于西藏自治區北部,地處青藏高原腹地,下轄十一個縣區,114個鄉鎮,全地區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總面積46萬多平方公里,占全區總面積的三分之一,那曲總人口約50萬人(多為牧民),占全區總人口的13.9%。現代經濟的持續發展,使得牧民之間的經濟往來在不斷地擴大,廣大農牧民群眾的法律意識也在不斷增強,牧區的各類糾紛呈不斷增多的趨勢。為了解決牧民群眾“打官司難”的問題,那曲各基層人民法院依托人民法院為點、車載流動法庭為線、基層法院為面,以點線面相結合的方式建立起一種全覆蓋的司法服務網絡系統。
(二)流動法庭巡回辦案,群眾少訴累。據筆者調查,流動法庭年均結案中,85%的案件以調解、撤訴等方式結案,且無上訪案件。實踐證明,那曲基層人民法院車載流動法庭巡回審判在化解社會矛盾方面具有更加突出的優勢也應時現實需要。
(三)利用典型案件進行普法宣傳。法官啟動流動法庭進行審判是通過選取具有典型性的案件就地審理,并積極組織民眾旁聽,以此增強群眾的法治觀念,提高群眾的法治意識與守法、用法的能動性。
(一)車載流動法庭運行成本較高。這是那曲基層人民法院審理案件面臨的一大難題,啟動車載流動法庭進行審理的案件,大都發生在偏遠的農牧民地區,交通的不便,當地司法資源的限制都會造成運行成本的增加。
(二)語言障礙。雙語(藏漢)法官的短缺是藏區審判工作面臨的又一大難題,筆者在西藏那曲中院調研報告顯示雙語案件的受理占法院總案件的92%,在現實中,由于語言障礙的限制,藏族的當事人無法與法官有效的溝通,或者無法理解法官的意思等等較為常見,從而導致發生沖突或者敗訴的案例也偶爾發生。即使啟動了車載流動法庭進行審判由于“法官不會說當事人不能理解”的現實情況,已經成為阻礙車載流動法庭審判工作的一個重要因素。
(三)辦案人員工作能力限制。法院干警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駕馭復雜局面、處理問題的能力不強,少數法官駕馭庭審、證據判斷、事實認定、適用法律、化解矛盾、服務群眾的水平不高,與人民日益增長的多元司法需求還有差距。
(一)流動法庭的人、財、物等方面的保障。流動法庭審判必然會增加其審判成本,因此要加大對流動法庭審判的經費保障力度,確保審判人員的津貼落實到位,同時在裝備、財力、物力上予以支持。根據那曲各基層人民法院的工作實際,選派業務精良、辦案綜合能力強的骨干充實到流動法庭的隊伍中去,對巡回審判雙語法官的培養和使用要進一步加強。流動法庭在巡回審判時要配備法警至少2名,同時要做好與基層安保組織的聯動,共同應對庭審中可能出現的意外事件或突發狀況。
(二)加強雙語庭審培訓教育。那曲各基層人民法院應依托區內高校資源的優勢,建立雙語教育培訓基地,送雙語審判人員到基地定期培訓學習,短期培訓與長期培訓相結合;培訓內容應突出重點,針對那曲地區的審判狀況有側重點的進行教學,訓練法治思維,提高綜合素質。
(三)建立雙語法律人才隊伍。新時期的雙語法律人才應該通過加強法學專業基礎的學習,尤其應熟練掌握法學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與基本技能。在高校、基層法院實踐其工作技能,將案件審理達到公平正義,當事人的合法權益得以有效維護。這些都要求基層法官,助理審判員以及其他工作人員的不斷學習,提高自身素質,提高法院工作的整體水平與效率,讓當事人感受到司法的信用,尋求正確的糾紛解決方式。
鳴謝:本文得以發表是基于西藏大學研究生關于選拔“高水平人才培養計劃”項目資助的支持,在此特別感謝西藏大學以及我的導師高大洪教授的悉心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