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泰灝
四川大學法學院,四川 成都 610207
2008年震驚中外的毒奶粉——三鹿奶粉事件讓中國品牌是成了偽劣產品的代名詞。對人民,對國家,對社會造成了極大負面影響。從我國官方公布的數據顯示,從第一例毒奶粉受害嬰兒到2008年9月21日止,累計39965位嬰兒接受門診的治療,其中正在住院的有12892人,其中部分嬰兒患有不同程度的腎功能不全,有4位無辜嬰兒死亡。①究其原因是在奶粉中摻雜了三聚氰胺化工原料,目的是為了使劣質的奶粉的氮元素含量提高,從而能夠通過食品檢驗。
事情遠沒有結束,隨后事件不斷發酵,其它某些品牌的奶粉均檢測出有三聚氰胺化工原料,食品安全關系每一位人民的健康和安全。
王曉峰認為,大規模侵權的成因有三點:1、規模化生產經營2、企業逐利的本性3、科學技術的不確定性。②朱巖對大規模的侵權成因歸結如下:1、社會交往的廣泛性和高頻性2、人類對科學的依賴以及科學本身的未知性3、在市場競爭壓力下,企業為了生存的需要,以次充好減低成本。③
筆者認為,不得不說自從工業時代的開始,這種規模化、標準化、批量化的生產方式大大地提高了生產力,為人類創造了豐富的物質財富。但是就是以這種生產方式生產出來的產品為大規模侵權提供了可能——同樣的原材料經過一樣的工藝流程成為相同的產品,只要其中任何一個環節出錯,那么這批次的產品就是不符合質量要求的。企業每次生產某批次的產品都是數量巨大的(特別是與日常生活有關的消耗品),因為這樣才能滿足龐大的市場需求,那么數量巨大的不合格產品流入到市場中,無數的消費者就成為了被侵權的對象,其人身或財產會受到重大的損失。這種工業化的生產方式是產品質量大規模侵權的基本條件。
其次企業為了能在殘酷的市場競爭環境中生存下來,所以必須不斷地降低成本,開發新技術,提供新產品,最后能夠通過質量和安全的檢驗。但是這最后一關是有漏洞的——產品質量和安全檢驗的技術肯定跟不上產品創新的速度。于是乎,有些企業為了追逐短期利益而喪失了道德底線,弄虛作假,蒙混過關——利用檢測技術的相對落后。德國大眾汽車的“排放門”事件也很好說明這個問題。逐利是商人的本性,商人存在道德風險。
產品占有的市場有多大,因其受害的消費者就有多廣。產品需要推廣才能被人所知,才能逐漸地被人所接受,長期的宣傳和權威的認可是一種潛移默化的影響力,使消費者在選擇產品可以根據有關信息來做參考,往往越是熟悉的,越是有公信力的產品是大家熱衷于購買的。
綜上所述,筆者認為大規模侵權的成因有如下幾點:1、生產的規模化和同質化,即數量的龐大和質量的統一2、消費者的巨大的需求和市場提供產品或服務的便利性3、企業在自身無法創新時,面對市場競爭壓力下,出現道德風險4、監管者與被監管者存在科學技術水平的差距。
大規模侵權現象在大生產化的現代社會,發生的頻率越來越越高,范圍越來廣,程度越來越深,而且類型呈現出多樣化的趨勢,不僅是產品質量可以引發大規模侵權,環境污染、信息網絡、醫療衛生等等都可以在一定的條件下構成大規模侵權。那么大規模侵權在現有侵權法中是怎樣體現的呢?
楊立新認為,《侵權責任法》確實沒有明文規定大規模侵權,但在《侵權責任法》第2條1款的規定中就包含了這種特殊侵權行為類型,“侵害民事權益,應當依照本法承擔侵權責任”。④其理論依據是,大規模侵權的本質是侵權,可以直接適用侵權法的規定,沒有必要進行特殊規定。大規模侵權和一般的侵權行為不過是量不同,本質上沒有區別,都屬于侵權行為。
朱巖認為,“未來的民法典侵權法編中可以將大規模侵權作為一種特殊的侵權類型加以規定。”⑤理由是大規模侵權不在現有特殊侵權類型之內;大規模侵權是與單一侵權的“二元對立”。
筆者贊同楊立新的觀點,因為任何一種侵權方式都有可能成為大規模侵權,無論是在《侵權責任法》一般規定,還是在《侵權責任法》特殊規定的侵權類型中都存在大規模侵權的可能,所以大規模侵權在《侵權責任法》并沒有直接體現,而是包含在《侵權責任法》第2條1款的規定之中。而且大規模侵權并非與單一侵權對立,單一侵權是指侵權主體為一人,大規模侵權的主體也有可能是一個,所以兩者不存在對應的關系。
大規模侵權的特點在學界有很多觀點,朱巖認為包括侵權案件必須到達一定數量、發生原因為同一個侵權行為或同質的產品或服務,必須造成大范圍的損害。⑥郭璐璐則認為包括主體的復數性,損害結果的同質性以及因果關系的復雜性。⑦而張新寶教授進一步指出,大規模侵權有以下特點:“應符合《侵權責任法》規定的特定類型的侵權責任構成要件,例如地震即不屬于大規模侵權;受害人人數眾多,須數十人以上;侵權范圍一般包括:產品責任、環境污染、重大交通事故、重大高度危險作業、危險物品致人損害,但不包括空難。”⑧
筆者對以上觀點有不同的看法。首先不贊同張新寶大規模侵權應符合《侵權責任法》規定的特定類型的侵權責任構成要件,理由是特定類型的侵權責任并沒有涵蓋所有的大規模侵權類型,而且不可能涵蓋,因為社會的發展會出現更多類型大規模侵權類型。其次大規模侵權的發生基于同一行為或同質的產品或者服務,這點筆者不認為是大規模侵權的特點,比如媒體大規模侵權中,是基于好幾個行為共同作用的結果,虛假消息的散播和網絡管理者的不作為等等。最后不贊同郭璐璐的觀點——侵權主體必須是復數,因為實施大規模侵權的主體可以是單數也可以是復數,比如一個人向自來水廠偷毒也可以構成大規模侵權,但大規模侵權的受害主體必須是復數,這是大規模侵權的特點之一。
筆者贊同真珊珊的觀點——“大規模侵權也會造成公共利益的損害,比如環境侵權領域、產品侵權領域,在給個人造成損害的同時,也造成了社會恐慌,損害公共利益。”⑨具體來說,大規模的被侵權人無論是分散的,還是聚集的,他們作為集體受到的損害事實都會產生連鎖反應,比如造成普通大眾的恐慌,加重人們的不信任感。大規模侵權的結果不僅僅是對被侵權人的人身或財產造成損害,還會對其它人,對整個社會造成無法估量的損害,即社會公共利益受到嚴重侵害。
大規模侵權的特點有兩個:一是大規模侵權的受害主體必須是復數,二是大規模侵權會造成公共利益的損害。
歸責原則是侵權行為構成要件的前提和基礎,只有明確侵權責任的歸責原則才能運用侵權責任的構成要件,正確分析行為人是否應承擔責任。⑩侵權責任法》規定的歸責有過錯責任原則、過錯推定原則和無過錯責任原則。過錯推定原則和無過錯責任原則適用需要有法律的規定。
侵權行為的構成要件,又稱侵權民事責任的構成要件,是指行為人的行為構成侵權行為,并依法應承擔侵權民事責任所必須具備的條件。《侵權責任法》規定的一般侵權行為采取四要件說,即過錯、加害行為、損害后果、因果關系。《侵權責任法》規定的特殊侵權行為采取三要件說,即加害行為、損害后果、因果關系。
大規模侵權發生在《侵權責任法》規定的特殊侵權行為,那么按照法律規定應當適用過錯推定原則或者無過錯責任原則。但是大規模侵權發生在一般的侵權行為類型時,是否只能適用過錯原則,而無法適用過錯推定原則或者無過錯責任原則?換句話說,當發生一般侵權行為類型的大規模侵權時,被侵權人是否要承擔舉證責任?
楊立新認為第二條第一款《侵權責任法》第2條第1款關于“侵害民事權益,應當依照本法承擔侵權責任”的規定,其任務之一,就是為“侵權責任法”的具體規定中無法預料的將來出現的需要適用過錯推定原則或者無過錯責任原則的特殊侵權責任類型,提供請求權基礎,預留了調整空間。那么大規模的一般侵權責任類型相對與普通的一般侵權責任類型,應當是特殊侵權責任類型。所以可以適用過錯推定原則或者無過錯責任原則。
還有些學者認為大規模侵權的因果關系極其復雜,有時會涉及到技術和專業問題,有時多種因素導致一個損害結果的出現。加之侵害人與受害人的地位不平等,信息不對稱等情況,受害人很難舉證侵害人有過錯。基于對眾多受害人權益和公共利益的保護,應當采取過錯推定原則或者無過錯原則。
但是有些大規模侵權類型是適用過錯原則的,比如網絡大規模侵權根據《侵權責任法》第36條的規定,醫療損害造成的大規模侵權有些也適用過錯原則根據《侵權責任法》第54條的規定,還有未盡到安全保障義務造成的大規模侵權等等。
筆者認為,大規模侵權的歸責原則包括過錯責任原則、過錯推定原則和無過錯責任原則。當適用過錯責任原則時,那么就要考慮過錯、加害行為、損害后果、因果關系這四個構成要件;當適用過錯推定原則或無過錯責任原則時,那么就要考慮加害行為、損害后果、因果關系這三個構成要件。問題的關鍵在于如何界定大規模侵權在一般侵權中可以適用過錯推定原則或者無過錯原則的情景。法律規定的某一類一般侵權適用過錯責任的,其大規模侵權不能適用過錯推定原則或者無過錯原則;法律沒有規定適用過錯責任的一般侵權,可以考慮適用過錯推定原則或者無過錯原則。
《侵權責任法》第一條規定:“為保護民事主體的合法權益,明確侵權責任,預防并制裁侵權行為,促進社會和諧穩定,制定本法。”《侵權責任法》的立法目的就是在于保護民事主體的合法權益,同時對受損的民事權益進行救濟以及對不法行為的懲戒。《侵權責任法》為受害人提供了三種救濟措施,即人身損害賠償、財產損害賠償和精神損害賠償。理論上,這三種救濟措施足以滿足應對大規模侵權救濟的需要,但實際情況不是如此,因為侵害主體賠償能力的有限性,大規模侵害主體往往沒有全面履行承擔責任的能力。多數時候侵害主體是沒有承擔全部賠償金額的能力的,而選擇直接破產,因為這個賠償金額是天文數字,不僅受侵害人的賠償是天文數字,懲罰性的賠償金也是天文數字。所以當受侵權人無法得到有效賠償的時候,法律的救濟方式就顯得有局限性了。
在侵權責任法領域中的大規模侵權,因其突出的復雜性特征已經溢出私法體系,開始進入公共決策的視野。賠償基金方案的出臺會為未來可能發生的大規模侵權訴訟風險減壓,并彌補現行法律制度框架下司法介入成本過高,且效果甚微的問題。作為一個法治社會治理層面的技術性方案,大規模侵權損害賠償基金應當得到決策層和社會公眾的普遍支持。
筆者認為,對大規模侵權的救濟主要還是通過制度的創新,比如責任保險制度、設立賠償基金、產品召回制度等等。原因是一旦發生大規模侵權事件,侵權者是沒有履行天文數字賠償金的能力的,超出了其承受能力范圍。為了更好地保證受害人的權利能得到救濟,必須事先做好救濟的準備,通過行業的治理和規范,共同建立責任保險制度,設立賠償基金是有效途徑。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科技的進步、生產力的提高、生產方式的轉變,越來越多的產品呈現出規模化、標準化、批量化的生產特征,這就使不合格的產品可以造成多數人甚至是社會中絕大多數人受到人身或者財產上的侵害,比如三鹿奶粉事件。大規模侵權內容多,范圍廣,不但要從實際事件中總結出特征,還要在理論上加以論證,筆者從大規模侵權的成因、大規模侵權在侵權法中體現、大規模侵權的歸責原則和構成要件、大規模侵權的救濟措施這六方面進行論述,盡可能地發現大規模侵權的理論價值。但筆者學術能力有限,分析不到位之處,還有待學者們批評指出,但希望自己還是能為侵權責任法的發展盡一份綿薄之力。
[ 注 釋 ]
①《“三鹿事件”被遺忘的教訓》[EB/OL].網易新聞.http: //news.163.com/special/00012Q9L/sanjuqingan.html,2017-2-14.
②王曉峰.完善我國大規模侵權的責任承擔制度[J].法制與社會,2016(25).
③朱巖.從大規模侵權看侵權責任法的體系變遷[J].中國人民大學學報,2009(3).
④楊立新.<侵權責任法>應對大規模侵權的舉措[J].法學家,2011(4).
⑤朱巖.大規模侵權的實體法問題初探[J].法律適用,2006(10).
⑥朱巖.大規模侵權的實體法問題初探[J].法律適用,2006(10).
⑦郭璐璐.大規模侵權行為及其歸責原則初探[J].科技情報開發與經濟,2009(10).
⑧張新寶.設立大規模侵權損害救濟(賠償)基金的制度構想[J].法商研究,2010(6).
⑨真珊珊.大規模侵權的歸責原則和構成要件[J].沈陽大學學報,2011(4).
⑩郭璐璐.大規模侵權行為研究[J].山西大學,20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