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瑩
江蘇師范大學,江蘇 徐州 221000
我國的排污權交易試點工作在不斷的推進,但出現的問題也越來越多。從法律的視角和市場機制來看我國的排污權交易存在的問題。
1.我國排污權法律屬性不明確
目前,法律學者及其專家在法律層面不停的探究總結,但仍不能明確排污權的法律屬性,從而阻礙了排污權交易在我國的發展。目前為止,對排污權的法律屬性有四種學說,分別是用益物權說、準物權說、環境權說及行政法學說。
用益物權說和準物權學者是從民法的角度來思考排污權。用益物權學說認為排污權交易類似于用益物權,若將其通過量化而以物權憑證的方式表現出來,則可成為物權的客體;準物權學說是民法學派的第二種學說,該學說認為排污權交易是一種新型的準物權,不同于傳統意義上的物權,但又具有物權的一些特征;環境權說持有者往往是將排污權交易與生態環境有關的環境權聯系在一起;行政法學說認為排污權是基于行政許可的有限授權。由于排污權交易在法律屬性上的爭議較大,導致界定不明確。
2.法律體系不完善
(1)我國的排污權交易沒有明確的法律依據。近年來,我國在環境法律體系方面有諸多改變,從無到有,并隨著國家的發展而逐步完善。但是,我國的生態環境卻未得到重大改善,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國在環境立法上存在不足。除現行的《大氣污染防治法》《水污染防治法》、2005年國務院發布的《關于落實科學發展觀 加強環境保護的決定》以及2011年中國務院發布的《國家環境保護“十二五”規劃》中提到了排污權交易的少數的相關制度外,我國并沒有統一的排污權交易的法律文件。
此外,我國對排污權交易的市場準入沒有具體的法律規則。理論上排污權交易會因實施地區城市級別不一,市場的等級也就會不同。然而,在我國并沒有對排污權交易的準入市場做出具體的法律規定,因此,在市場交易中容易發生矛盾。
(2)排污權交易的立法層次不統一。我國的排污權交易處于試點階段,在全國一些省市展開了工作,由于沒有統一的法律標準。因此,有些試點地區政府根據本區的實際情況以通知的形式發布與排污權交易相關的管理辦法和實施細則,有些地區的實施細則是由環保廳以通知形式發布。各個地方制定的文件等級低,因此,效力范圍有限。
(3)排污權交易的監測審查制度沒有統一標準。排污權交易過程需要一個公平的交易環境,對排污廠商的初始分配、排污量以及交易過程進行監測、審查顯得尤為重要。但是就目前來看,我國多數試點地區的排污量審核、監控、報告體系不完善,排放量的監測核查方案缺乏統一標準,核查、核證均由地方環保行政主管部門負責,缺少中央環保部門和其他社會組織機構的參與,存在企業瞞報現象和權力尋租的可能。沒有統一的排污權交易的市場監測審查制度對排污權交易的發展及其不利。
(4)排污權交易相關法律具有滯后性。法律具有滯后性,我國在排污權交易方面的相關法律政策也體現了法律的這一特性,不能及時解決發生在排污權交易過程中的問題,不能像美國一樣利用自己的相關政策完善排污權交易制度,從而增加了我國排污權交易的實施的難度。
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到:要加快生態文明制度建設,發展環保市場,推進節能量、碳排放權、排污權、水交易制度,建立吸引社會資本投資生態環境保護的市場化機制。由此可見,排污權市場體系的重要性。從1987年上海排污權試點到現在,我國的排污權交易市場建立了一段時間,獲得了一些經驗,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總體來看,我國的排污權交易的市場仍存在一些問題,從而無法形成一個完善的市場體系。
1.排污權初始分配不完善
排污權初始分配是進行公平公正的市場交易的前提,是交易的關鍵,因為排污權初始分配關系到企業的排污數量,排污數量會影響企業的利益。目前來看,我國的排污權交易市場上有有償使用和無償使用兩種使用方式,缺少統一的初始分配制度。就免費使用的方式來說,不利于排污權交易的進行,因為企業會為獲得更多排污權,讓自己的最大化利益而做出一些不恰當的手段,同時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企業的的積極性,從而降低了排污權市場體系的發展速度。
2.排污權交易價格不明確
科學合理的價格有利于排污權交易的順利進行,提高企業的積極性,激勵企業減少排污,改建技術,實現綠色可持續發展。但是,目前我國對于排污權交易價格沒有明確規定,在有償使用中,成本價格、使用價格、排污指標交易基準價格、掛牌交易價和成交價格方面都沒有具體的標準。這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排污權交易市場體系的形成。
3.排污權交易平臺不獨立,受政府干擾
作為企業,最主要的目標是盈利。在排污權交易中,若沒有政府的管理約束,那么企業會為了自身的利益最大化,不會積極主動減排。因此,需要政府在排污權交易過程中發揮自己的職能,監督管理企業的交易。但此時又不能過分干預,否則會影響排污權交易的市場性。但是我國就存在政府過分干預的現象,從而排污權交易平臺不獨立,喪失了市場交易平臺該有的獨立性。
排污權交易除在法律、市場上有不足外,在技術方面也有困難。成熟的技術能讓排污權交易更好的發展。以美國為首的西方發達國家對于排污權的交易有先進的監測、實施技術。美國在排污權交易的控制企業都安裝了先進的監測設備,為排污權交易的發展提供了可靠的保障。然而,盡管我國的環境監測網絡雖基本建成,但實行的是自動檢測設備、設備簡單、技術落后、企業自己報告,相應的環保部門沒有進行全方位跟蹤、監管力度不夠。對于排污權交易的技術監管問題仍然是目前的一大難題。
通過對我國排污權交易制度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應當作出一些策略,建立屬于自己的排污權交易制度。
完善的法律體系能為排污權交易制度提供根本的制度保障,促進排污權交易的發展。因此,建立完善的法律體系尤為重要。
1.明確法律屬性。讓排污權得到法律的確認,并且明確排污權交易的法律概念和法律屬性。目前我國的排污權交易法律屬性不明確,多種學說并存。其中,行政法學說中的排污權交易的許可制度是主流學說,行政法具有公法性質。但目前來看排污權交易應該是排污權擁有者可以占有、使用、收益、處分的權利,具有私法性質,從而我國的排污權交易的屬性很矛盾,不能看到排污權的真正性質。為了實施排污權交易制度,我國應充分利用現有的排污權交易許可制度,在此基礎上,今后頒發的排污許可證應該規定排放污染物的主體、種類、濃度、數量、期限、地點和方式;可以通過國家法律將排污權交易許可證中的行政性排污權轉化為私權性排污權,即將排污許可證中規定的排污量或部分排污量轉化為可以轉讓或交易的排污權。
2.在立法方面,提高立法層次,并且統一。我國的立法層次不一,沒有統一的排污權交易的立法機關,難以形成統一、完整、有效地法律體系。針對這一問題,我國應統一立法,對于排污權交易的立法權要集中實施。在實行我國現行的《環境法》、《大氣污染防治法》和《水污染防治法》外,制定相關的法律法規,修訂并完善專門的排污權交易制度相關的法律。
3.在司法方面。環境污染一直是熱點問題,近幾年我國在民事訴訟法和行政訴訟法中都對公益訴訟也越來越重視,都作出了相關的法律規定,要推動公益訴訟的發展,加強其與排污權交易制度的銜接。
4.在執法方面,完善落實責任問責制度,并且加強排污執法的監督。問責是確保環境政策有效執行的有效措施,在排污權交易問責制度中要明確排污權交易的主體、責任內容和處罰機制,從而讓排污權交易嚴格實行。排污權交易是一項大工程,包含了許多的事項,涉及部門多。因此,在執行過程中要對排污權交易平臺建立嚴格的監督機制,對排污權交易的審查、以及交易種類、數量、場所進行監督,讓排污權的相關法律得到貫徹落實。
排污權交易市場是進行排污權交易的關鍵。我們應從排污權的初始分配、價格、政府的適當管理和有效監管幾方面來規范和完善。
首先,對排污權交易的初始分配權,我國要嚴格確定污染物的總量,總量的明確是排污權交易的主要部分,在總量的初始分配中要做到公平公正,合理分配。
其次,明確排污權交易的價格、交易主體的資格。排污權交易的價格影響著交易的公平,對交易時不同種類、數量的價格分別定價,并且價格并不是固定的,要隨市場的波動進行適當的調整,讓排污權交易公平、公開、公正的。明確排污權交易的交易主體資格,讓個人、企業、環保組織及其銀行等金融機構積極參與交易,讓市場的發展更加全面完善。
再次,政府在排污權交易市場中要適當發揮職能,不能過分干預,讓排污權交易市場發揮自身獨立的特性。
最后,加強對排污權交易市場的監測。在現實交易中,要嚴格監督市場秩序及其對交易數據的監測;同時要加強對網上交易平臺的監管,現在我國的電子市場十分發達,要完善電子市場的相關制度,讓排污權交易在現實市場和電子市場都得到監管,從而讓交易市場得到規范和完善。
排污權交易是一項復雜的過程,對技術要求高。我國的技術設施雖已建設,但是技術落后,監測的數據與實際數據不一致。這一系列的問題需要建立科學、精確的監控和信息系統來解決,從而保證排污權交易數據的及時準確,為排污權的交易發展提供有效數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