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 也
四川省資陽市人民檢察院,四川 資陽 641300
檢察機關案件管理制度基于檢察權運行的客觀需要而產生,通過對執法辦案活動動態監督和全程制約,進而確保檢察權的規范運行。自全國各級檢察機關案件管理部門成立以來,不斷探索新的案件管理模式,強化了對案件辦理的宏觀管理,促進了檢察工作有序運轉和執法活動的高效運行。
案件質量監督的重點和核心應是權力行使過程中的監督和制約,檢察機關的案件管理是對全部訴訟活動的監督管理,案件操作流程合法就是要嚴格依據法律制定明確的操作規程,嚴格按照訴訟過程和辦案過程精細梳理各業務流程,嚴格按照相關實體法和程序法規定制定包括案件實體和程序以及法律文書監管各流程的標準。
案件管理對辦案的監督建立在統一受案、全程管理的基礎上,集案前、案中、案后監督于一體,其監督具有基礎性、客觀性。在程序監控各個環節嚴格落實《人民檢察院案件流程監控工作規定》,完善常態化的統一業務應用系統網上巡查、流程日志機制,全程、同步、動態監督司法辦案活動。
及時將監管發現的情況與檢察官績效考評有機結合,增強流程監控的有效性。把風險防控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充分履行組織協調和督促檢查職責,強化對業務部門開展風險評估預警工作情況的嚴格把控和定期巡查,最大限度地把矛盾和問題預防在發生之前、化解在萌芽狀態、處置在初始階段。
案件評查是案件管理、質量評價、績效考核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順應司法責任制改革和以審判為中心的訴訟制度改革的需要,評查工作是否有效,與評查標準科學化、評查人員專業化、評查結果運用度息息相關。實踐中,我們逐步探索建立了承辦人員逐案自查、案管辦重點評查、檢委會檢查、專家委員點評評查和檢務督察通報評查的“4+1”評查模式。
評查范圍全覆蓋,案件評查的范圍涵蓋整個檢察業務工作,包括:對批捕、起訴案件的定期復查;對公益訴訟案件訴前調查的評判;對主訴、主辦檢察官辦案質量的跟蹤檢查等。通過對各業務部門辦理的各類案件進行評查,將監督權貫穿于案件辦理的全過程。
評查工作的難點在于評查人員的主觀性以及可能產生的隨意性,要使評查尺度、評查標準預先取得公知公信的認可,必須制定明確、規范、細致的涵蓋案件評查各個環節的具體量化標準,使評查全過程有章可循、有據可依。
制定檢察機關案件評查人才庫管理辦法,加強優秀評查人才的儲備、培養、使用和管理。人才庫人員由專家型評查人才和骨干型評查人才組成。建立評查人員培訓制度。采取組織論壇、參與案件研討會、旁聽檢委會等方式加強評查人員的專業素能培養。
建立案件質量評查檔案對每次案件評查的信息予以記錄,全面直觀反映承辦人在案件辦理中的情況,并將評查信息納入績效檔案,將評查結果與績效考核、等級晉升等掛鉤。有效提升了辦案檢察官的規范執法意識,為落實檢察官辦案責任制和終身負責制奠定了基礎。
分析研判機制以統計分析月報、季度綜合態勢分析、專題分析報告、年度業務運行態勢分析報告為載體,既反映整體業務運行格局又突出重點業務,既關注靜態數據指標又強化對實時運行態勢變化的研判,為領導決策和業務部門辦案提供參考和服務。
通過工作通報、業務分析點評會等方式,收集匯總司法不規范問題,固定每月或每季度對問題進行分析、點評、認領。通過持續開展規范司法行為專項整治工作,把業務分析研判的問題開列清單,督查督辦促進問題整改。
將一定時期的業務數據、業務分析態勢報告和考評結果作為一項重要依據,確定相應加權值進行運算,測算和確定員額制檢察官辦案數量、質量、效率等參數標準,制定員額制檢察官業績考評辦法和計分細則,為員額制檢察官辦案管理提供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