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華辰
濟南市中級人民法院,山東 濟南 250001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二十五條規定:“當事人、利害關系人認為執行行為違反法律規定的,可以向負責執行的人民法院提出書面異議。當事人、利害關系人提出書面異議的,人民法院應當自收到書面異議之日起十五日內審查,理由成立的,裁定撤銷或者改正;理由不成立的,裁定駁回。當事人、利害關系人對裁定不服的,可以自裁定送達之日起十日內向上一級人民法院申請復議。”根據該條,在法院執行過程中,如果當事人對法院的強制執行行為有異議,可依法向執行法院提起書面異議,要求法院審查執行行為的合法性。但是,在執行過程中,當事人對任何執行“行為”都可以提起異議嗎?
在司法實踐中,總是有當事人存在誤區,只要是對執行中的任何行為有異議,即立即向法院提出執行異議。執行中的行為有多種,可以分為宏觀上的整個執行行為,即整個執行程序;具體的某項執行行為,并如,查封、扣押、凍結、劃撥或作出相關執行行為裁定;以及并非程序中的行為,如執行法官的口頭告知,并沒有作出書面裁定。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二十五條規定的當事人、利害關系人可以提出執行異議的“執行行為”,應為具體的某項執行行為,且該執行行為應當為法院以書面形式作出。如果僅就整個執行程序提出異議,要求停止整個執行程序,或者對法院并非以書面作出的非程序性的行為提出異議,則不符合執行異議受理條件。下面以二個案例為例,加以具體闡述。
第一個案例為當事人提異議時,直接請求法院撤銷某執行案件。李某某與另外四人物權確認糾紛一案,法院作出民事判決書,判決李某某與另外四人為某不動產的共有權人。該民事判決書生效后,李某某未履行生效判決確定的義務,另外四人向法院申請執行,法院于2018年1月15日立案執行。李某某不服,以法院民事判決書不具有可執行性為由提出異議,請求撤銷執行案件。法院經審查認為,執行行為異議應當是認為人民法院的執行行為違反法律規定,侵害其合法權益,本案中,異議人李某某以(2016)魯01民初1688號民事判決書不具有可執行性為由提出異議,不屬于執行異議案件的審查范圍。因此,根據本案得知,當事人若對執行行為不服,應當在法院作出具體的某項執行行為后,比如作出書面裁定決定查封、扣押、凍結或責令房屋過戶等內容,當事人才可以就該具體執行行為提出執行異議,這才屬于執行異議案件審查的范圍;若當事人僅就法院的整個執行程序提出執行異議,泛泛地要求撤銷案件的執行,則該“異議”不屬于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二十五條審查范圍。
第三個案例為當事人向法院提出執行異議時,其提出的執行異議所針對的“執行行為”,執行法官并沒有作出。甲公司與乙公司合同糾紛一案,法院作出民事判決書,判決乙公司將其與甲公司在合同中約定的其向甲公司交付的設備交付給甲公司。案件執行過程中,甲公司與乙公司對設備交付的地點發生爭議。由于該設備位于坦桑尼亞,乙公司主張在坦桑尼亞當地交付,甲公卻主張在國內交付。執行法官通過電話聯系乙公司,要求其在國內交付該設備。執行法官僅僅是通過電話的方式口頭告知,并未作出書面裁定要求乙公司在國內交付。乙公司對執行法官口頭要求其在國內交付設備不服,向執行法院提出執行異議。執行法院經審查,認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二十五條規定:“當事人、利害關系人認為執行行為違反法律規定的,可以向負責執行的人民法院提出書面異議……”據此,被執行人提出執行異議,必須針對法院作出的具體執行行為,請求糾正錯誤的執行行為。本案中,異議人乙公司向執行法院提出書面異議,請求改變執行法院要求其在中國境內交付設備資產產權的執行行為。而執行法院并未書面要求異議人乙公司必須在中國境內交付。故異議人乙公司請求糾正的執行行為并不存在,異議人乙公司的異議請求不符合執行異議案件受理條件。故執行法院駁回了乙公司的執行異議申請。對于本案,我們可以得知,提出執行異議,必須針對法院以書面形式作出的具體執行行為。如僅僅是執行法官口頭告知,則不可對此口頭告知的內容提出異議。待執行法官作出書面的文書時,方可對此具體執行行為提出異議。
綜上,當事人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二十五條之規定提出執行異議時,應針對的是執行法院在執行程序中以書面形式作出的某項具體執行行為,方才屬于執行異議審查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