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道通 錢冠宇
貴州省遵義市公安局紅花崗分局刑事科學技術室,貴州 遵義 563000
死亡時間(PMI)推斷是法醫病理學的一大難點,現階段對于死者死亡事件的推斷需要綜合多項因素,如:嗜尸性昆蟲發育情況、胃內容物殘留、尸體現象,盡管具有一定的參照標準,不過準確性尚不能達到滿足。國內外許多學者對玻璃體液變化規律與PMI進行研究,主要來源于實驗室的動物實驗,雖然找出了一些規律,但還未真正的應用到人體死亡時間的推測上,且方法復雜、耗時,不能應用于偵查實踐。只有研究并獲得人體玻璃體液相關離子濃度變化規律與PMI的關系,才能最終應用于偵查破案及法庭科學上。
已知明確死亡時間的男女老少尸體110具,自2011年起,通過出勘非正常死亡,兇殺案,交通事故等尸體中獲得,共計三年時間。
對有準確死亡時間的110具尸體在死亡后每隔4h提取1次玻璃體液,由專人負責玻璃體液取樣和記錄,進針方向在死者眼球外眥側,進針位置在角膜緣外約5mm,留置針處理,針頭居于中央,對針尾進行固定,使用1ml注射器每4h進行一次抽取,抽取量在50μl,所有的樣本用去離子水1:4比例稀釋,編號入EP管,-40℃冰凍保存;在確定死亡時間的尸體,每間隔4小時進行雙眼交替取樣。
以上檢測分三次完成,第一次45具尸體于2012年12月完成,第二次54具尸體于2013年8月完成,第三次11具尸體于2014年3月完成。
37℃水浴解凍,對110具尸體死后4h、8h、12h、16h、20h、24h、28h、32h采集樣本用美國BECKMAN系列全自動生化分析儀,對提取液中的[Cl-]、[K+]、[Mg2+]、[Na+]、[Ca2+]、[P2+]等濃度實施檢測,檢測完成記錄數據并進行數據處理,涉及到標準差計算、一元及多元回歸分析等統計分析和處理。
通過全自動生化分析儀檢測得到的數據,通過SPSS 18.0統計軟件,采用重復測量的方差分析方法進行統計學分析處理。
本文各類參數使用專業統計學軟件SPSS21.0,考慮到重復測量期間獲取的數據較多,而且部分數據存在缺失,尤其是24h、28h、32h中數據缺失,影響到整個數據處理準確性,遂將此部分數據剔除,最終選擇的數據為4h、8h、16h、20h以及24h,將此階段不同時間點采集的數據進行數據分析,研究表明不同時間點死者玻璃體液提取液中的[Cl-]、[K+]、[Mg2+]、[Na+]、[Ca2+]、[P2+]等濃度有明顯的差異性(P<0.001),存在統計學意義;對于其它時間點,考慮到數據不全面,無法做出判斷,將不同時間點測量的[Cl-]、[K+]、[Mg2+]、[Na+]、[Ca2+]、[P2+]等濃度進行繪圖,初步研究認為,隨著死者死亡事件的推遲,玻璃體液中的[K+]呈現出上升趨勢,而[Cl-]、[Mg2+]、[Na+]、[Ca2+]、[P2+]等離子濃度則呈現出下降趨勢,在不同時間點變化幅度方面,[K+]變化更大,而其他離子濃度變化較小。
本文統計結果表明:死后32h內玻璃體液中其中[K+]含量變化的統計結果與劉茜等報道相似,我們運用人體雙眼交替多次微量取樣法提取玻璃體液進行離子濃度的研究,來對死亡時間進行推測,這樣的方法最真實有效,避免人體與動物之間的差異,影響對死亡時間的推斷。假如對同一尸體進行不同時間的取樣,增加了樣本的使用率,加上單個個體玻璃體資源有限,環境及個體等因素的影響,不易應用于統計學分析,得到的結果比較單一,可信度及精準性較低。考慮到現實中冰凍尸體對死后玻璃體離子濃度變化有一定的影響,以及尸體需要盡快的處理,死后更長時間的玻璃體的提取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