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暢宜
廣西壯族自治區糧食局臨桂糧食儲備庫,廣西 桂林 541199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要堅持全面從嚴治黨,必須思想建黨和制度治黨同向發力。”這明確指明了提高黨建科學化水平的總方向。要提高國有企業黨建工作的科學化水平,應立足國有企業發展環境所發生的巨大變化,從提高企業黨建制度執行力出發,方能有效應對國企黨建所面臨的新情況、新問題、新挑戰,是新形勢下加強和提升國企黨的制度科學化水平的關鍵,是在企業內部實現黨要管黨、制度管黨的基本要求。
“制度的執行”是將靜態的制度條文賦予能動性,制定制度目的就在于“實現”,其“實現”是以“制度的執行”為前提條件,以制度執行力作為保障。若只重視制度的制定而輕視制度的執行,再好的制度也是空中樓閣而已,難以收到實效。就目前國有企業黨內制度執行現狀來看,“失之于寬、失之于松、失之于軟”的問題尚存,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維度:
世界著名法學家伯爾曼1971年在波斯頓大學的講演集《法律與宗教》中指出:“法律必須被信仰,否則它將形同虛設”,其實制度也是如此,兩者有相通之處。縱觀當前國有企業黨建形勢,絕大部分黨員同志對黨建制度的剛性約束力已有普適化的認識,但仍有不少黨員同志缺乏對黨建制度的真正信仰,對相關制度的制定依據以及制度執行對自身的影響缺乏深入了解,尤其是不重視“認為”與自身利益關聯性不強的制度規定,執行制度的積極性、主動性不高。
囿于我國古代人治思想的影響,“重人治、輕法治”的觀念目前還影響著部分國企黨員干部,導致部分黨員干部的制度意識不強、法律意識淡薄,對制度的權威性認識不夠,依靠制度進行企業管理的觀念不強。加之部分黨員干部存在對黨建制度的認知困難、認同障礙,包括對這些制度制定和執行主體的能力、動機、目的存疑,缺乏堅定性,這些都會影響黨建制度執行實效的發揮。
一是部分國有企業當前對于黨內法規制度的理解存在偏差,導致執行標準不統一,這讓各級黨組織和黨員同志在執行制度時莫衷一是或者不知所措。二是對制度執行效果未能開展有效、及時、全面的績效評價。部分國企未能在實際工作中根據普遍的差異性去制定“黨內制度執行績效評價標準”,無法真正意義上保證“制度面前人人平等”,削弱黨建制度執行的嚴肅性和權威性,使之成為“空架子”。
“一個行動勝過一打綱領。”制度的生命力在于執行,這已成為制度治黨的普遍共識與價值追求。在新的歷史背景下,要不斷推進制度治黨的創新發展,必須狠抓制度執行、扎牢制度籬笆,充分發揮制度執行力的作用,真正做到讓鐵規發力、讓禁令生威。
一是強化制度執行人的制度執行意識和規矩意識。在“剛柔并濟”的雙重保證下,實現黨內執行主體對制度的敬畏感和責任感。二是全面提高制度執行人的執行能力。一方面要求執行人對制度的內容入腦入心,另一方面又給予執行人充分的授權和硬件保障。三是夯實黨員領導干部自覺接受約束的守紀意識。尤其是國企的領導班子特別是主要負責人應樹立自覺接受黨員群眾以及制度的被監督意識,在單位充分發揮“頭雁效應”,身先垂范、帶頭執行,讓執行制度、遵守制度成為工作習慣,形成自上到下的制度執行推動力。
“動員千遍不如問責一次”,應根據上級黨建制度要求和原則,進一步規范程序性制度的實施細則,不斷細化黨內實體制度的運行程序,力爭做到每項制度都有與之銜接的監督執紀問責的保障,保證制度執行有剛性;將制度執行情況作為問責情形之一,清晰劃定責任歸屬和追責范圍,扎實落實黨內制度執行問責制度,切實保障黨內程序和實質實效的力度、溫度。
一是在企業內部建設良好的法治環境。加強法治理念宣傳,努力營造“知法守法護法”的良好氛圍,加強企業黨員領導干部對法律知識的學習和實踐,培養法治理念,為制度執行提供法治環境。二是建設黨員領導干部帶頭示范環境。在制度執行中領導干部的帶頭示范能形成一個制度執行的良好導向,該導向能督促和激勵企業廣大黨員同志執行制度的自覺性、積極性、主動性,極大保證和提高制度執行效力。三是建設制度執行的組織領導環境。企業各級黨組織應承擔起推進黨內制度建設的領導責任,抓好黨內制度的審核工作、制度執行的監督工作和后勤保障工作,做好各個職能部門的溝通協調,形成各負其責、齊抓共管、整體推進的制度執行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