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信芝
湖南科技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湖南 湘潭 411201
政治生態問題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一直在強調的亟需解決的問題。政治生態是特定政治系統的各構成要素內部之間相互作用、相互影響、相互制約,以及政治系統與其他特定社會系統整體之間相互作用、相互影響、相互制約所形成的聯動效應。政治生態是黨內政治生活現狀以及政治發展環境的集中反映,是黨風、政風、社會風氣的綜合體現。[2]2015年3月9日,習近平參加十二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吉林代表團審議時指出:做好各方面工作,必須有一個良好政治生態。基層黨組織既是全黨戰斗力的基礎,又是黨聯系群眾、了解群眾的橋梁,每一個黨員都發揮著重要的作用。[3]正所謂:“基礎不牢,地動山搖”,因此加強基層黨組織的政治生態治理迫在眉睫。但是在基層黨組織治理過程中卻存在各種各樣的問題。
當前,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錯綜復雜的國際環境和現實社會問題帶來的負面影響,在基層黨組織中一些基層黨員甚至是領導干部出現了理想信念動搖、信仰缺失、思想道德嚴重下滑、貪圖享受、缺乏進取精神等問題。有些人,作為新時代的馬克思主義戰士,竟以批評、嘲諷馬克思主義為噱頭;有些人精神空虛,“不問蒼生問鬼神”,熱衷于求神拜佛、算命看相,認為共產主義是虛無縹緲的;有些人把配偶子女移民到國外,給自己“留后路”,當起了“裸官”;還有一些人追求金錢名利,信奉名利至上、享樂至上,心里沒有敬畏,行為沒有底線。這些問題需要引起高度重視。
現階段,各種各樣的問題存在于基層黨組織中,其中“四風”問題相當嚴重。“在形式主義方面,主要是知行不一、不求實效,文山會海、花拳繡腿,貪圖虛名、弄虛作假。”[5]有些黨員干部熱衷于造聲勢、出風頭、講空話,根本沒有將上面傳達的工作落實到基層。“在官僚主義方面,主要是脫離實際、脫離群總,高高在上、漠視現實,唯我獨尊、自我膨脹。”[5]有些黨員干部整天守著辦公室,不愿意下基層去調研,不去真正的接觸群眾,聽取人民的心聲,在處理事情上不考慮群眾意愿,運用“簡單粗暴”的方法解決問題,制造矛盾,使黨群關系變得極度緊張。“在享樂主義上,主要是精神懈怠、不思進取,追逐名利、貪圖享受,講究排場、玩風盛行。”[5]有些黨員干部開始懶政怠政不作為,得過且過的混日子,還有的花天酒地,本著“今朝有酒今朝醉”的態度虛度時光。“在奢靡之風方面,主要是鋪張浪費、揮霍無度,大興土木、節慶泛濫,生活奢華、驕奢淫逸,甚至以權謀私、腐化墮落。”[5]有些黨員干部大興土木,辦公大樓、辦公場所講究奢華,將辦公大樓建設的富麗堂皇。還有的出門住高檔酒店,吃山珍海味,喝美酒佳釀。這些問題都損害著黨的美好形象,威脅著黨的執政地位,要及時制止。
自十二大以來,雙重領導體制便發揮了積極作用,根據黨章規定,黨的基層紀律檢查委員會在同級黨的委員會和上級紀律檢查委員會的領導下工作,同時又接受他們的監督。但在實踐中卻出現了一些不協調的現象。在基層黨組織中,由于對權力監督不當,使得一些黨員和干部濫用手中權力,以權謀私,貪污腐敗,甚至出現了區域性、系統性、塌方式腐敗;監督意識薄弱,黨內監督落實不到位,再加上一些不正當的黨內關系,導致監督制度成為一種形式與擺設;當前黨內監督主要是上級領導監督為主,有些人為了不損害自己的利益,對別人的問題視而不見,而且大部分都是事后監督,很難發現問題,從而導致監督的作用沒有發揮出來。權力監督缺乏,監督制度不完善,使得黨的公信力嚴重削弱。
政黨是一個特殊的政治組織,它的形成與發展不僅是一種政治現象,也是一種文化現象。早在很多年前毛澤東同志就說過:“文化是不可少的,任何社會沒有文化就建設不起來。”[6]文化是一個民族生存和發展的重要力量,是推動社會文明進步的重要條件和重要手段。政黨文化作為一個新的政治概念,內涵十分廣泛。一方面,它包括一個政黨的意識形態、指導思想、價值觀念、奮斗目標、綱領路線,構成了政黨的思想和靈魂;另一方面,還包括黨員的思維方式、行為習慣、觀念、作風等,體現著一個政黨的整體文化素質和外在形象。[1]基層黨組織政治生態中之所以存在這么多問題,最根本的原因就是政黨文化的缺失。
政黨文化的各方面都有鮮明的意識形態,政黨的“意識形態,就是政黨文化的核心內容,雖然它不是政黨文化的全部,但它奠定了政黨文化系統賴以產生的基礎和靈魂”。[7]我們黨作為馬克思主義政黨,應當始終擁護馬克思主義,堅定馬克思主義信仰不動搖,與時俱進的學習、發展馬克思主義的理論。但實際上在基層黨員內部卻是不重視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學習和思想政治教育,即便是開展學習馬克思主義理論和思想政治教育的活動,一些基層黨員也只是為應付檢查而流于形式,甚至有些人根本就不信奉馬克思主義,對馬克思主義嗤之以鼻,因才會使黨員的理想信念動搖、信仰缺失。正是因為這些教育不足,才會使黨員在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享樂主義和奢靡之風中隨波逐流,不能自覺抵制,導致黨員貪圖享樂、以權謀私、貪污腐敗、思想道德嚴重下滑。
政黨文化中一個最大的糟粕就是封建文化,它的存在阻礙了黨的發展,同時也束縛了政黨文化的進步。封建文化在其形成和發展過程中,會受到很多因素的影響和制約,如當時社會的發展水平、人們的學習認知水平、時代條件以及社會制度等局限性,因此會不可避免地吸收一些具有時代局限性的文化、習慣,甚至是一些糟粕性的東西。“圈子文化”就是典型的封建文化,一些黨員把上下級之間的關系搞成封建文化中人身依附關系,搞小山頭,組小團伙、劃小圈子,將舊社會那種君臣父子關系搞的聲聲色色。官僚主義和奢靡之風更是盛行,官僚主義的本質便是封建思想作祟,奢靡之風的本質便是剝削階級思想、腐朽生活方式的現實反映。除此之外,“一人得道,雞犬升天”“刑不上大夫,禮不下庶民”“君臣關系”“今朝有酒今朝醉”等封建文化,而這些封建文化現在已成為束縛和阻礙中國思想文化進步和經濟社會發展的消極因素。
貪污腐敗、官官相護、錢權交易、監督不嚴、“四風”盛行等一些現象之所以存在于基層黨組織政治生態中,這些都是政黨文化中作風問題的表現,之所以會出現這些問題是因為基層黨員對黨的紀律和規矩的認識不足。“一些人無視黨的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為了自己所謂的仕途,為了自己的所謂影響力,搞任人唯親、排斥異己的有之,搞團團伙伙、拉幫結派的有之,搞匿名誣告、制造謠言的有之,搞收買人心、拉動選票的有之,搞封官許愿、彈冠相慶的有之,搞自行其是、陽奉陰違的有之,搞尾大不掉、妄議中央也有之。”[4]“在遵守和維護政治紀律方面,有少數黨員干部政治紀律意識不強,在原則問題和大是大非面前立場搖擺”,“有的地方和部門對維護黨的政治紀律不夠重視,個別的甚至對中央方針政策和重大決策部署陽奉陰違。”[4]正是因為紀律規矩的缺乏,才會使這些問題更加嚴重。
政黨文化的健康與否,直接影響著基層黨組織政治生態的好壞。“營造良好的從政環境,要從人抓起,從人做起”,“領導干部要堅守正道、弘揚正氣,堅持以信念、人格、實干立身”,“要堅持原則、恪守規矩,嚴格按黨紀國法辦事”,“要嚴肅綱紀、嫉惡如仇,對一切不正之風敢于亮劍”,“要艱苦奮斗、清正廉潔,正確行使權力”。[4]只有加強政黨文化建設,才能更好地優化基層黨組織政治生態。
中國共產黨是馬克思主義政黨,中國共產黨人是馬克思主義者,因此共產黨人必須堅定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對共產主義的信仰,這是共產黨人安身立命的根本,是共產黨人的靈魂。習近平在全國組織工作會議上指出:“事實一再表明,理想信念動搖是最危險的動搖,理想信念滑坡是最危險的滑坡。”[8]因此,要加強基層黨組織的理想信念教育,補足精神之“鈣”。一方面,要從加強學習抓起。提高黨員干部的馬克思主義理論水平,進一步深入開展“三嚴三實”專題教育和“兩學一做”學習教育活動,使廣大黨員干部的理想信念更加堅定,不斷增強政治意識,提高政治站位,從政治上保持、發展黨的先進性、純潔性。另一方面,要讓政治擔當落地。堅定地理想信心需要貫徹到日常的實踐中,不能只掛在嘴邊,基層黨員干部在開展各種工作時要腳踏實地,盡職盡責,勇于擔當,真正做到“在黨言黨,在黨憂黨,在當為黨”。
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5周年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也明確指出:“全黨要堅定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更基礎、更廣泛、更深厚的自信”。[9]它表明了黨在文化建設進程中理論自覺的進一步升華,深刻地揭示了文化自信在“四個自信”中的重要地位。文化自信的提出,要求黨始終以先進文化代表者的形象站在時代制高點上,引領我們的事業不斷走向新的輝煌。[10]在政黨文化中仍有一些具有積極作用和借鑒意義的思想精華。例如:“大力弘揚中華民族勤儉節約的優秀傳統,大力宣傳節約光榮、浪費可恥的思想觀念,努力使厲行節約、反對浪費在社會蔚然成風。”[5]還有堅持和發揚艱苦奮斗精神、還有“兩袖清風”的高尚品格等。努力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增強文化自信。一個政黨只有具備了文化自信,才能更有勇氣、骨氣和底氣去更好地代表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更好地抵制各種不良社會思潮的侵襲、更好地把握文化和意識形態的主動權與領導權,用先進的理論武裝自身和教育引導廣大人民群眾,從而為國家和民族的文明進步提供強有力的思想保證、精神動力和智力支持。
政治紀律是最根本、最重要、最關鍵的黨的紀律,嚴守政治紀律則是嚴守黨的各項紀律的基礎。正所謂“沒有規矩,不成方圓”。遵守黨的政治紀律,就是要求各黨員始終堅持黨的領導,始終堅持黨的基本原理、基本路線、基本綱領等,時刻與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自覺維護中央權威,不斷增強政治意識,提高政治站位。正確認識和對待黨的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不但要認識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的基本內涵,還要正確認識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對黨員干部提出的基本要求,更要清楚認識到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的責任性,領導干部要帶頭遵守黨的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任何人違反政治紀律、政治規矩都要嚴肅追究其責任。通過嚴守黨的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是維護黨的團結統一,來
營造基層黨組織黨內和諧政治生態。
[1]祁剛利,何艷杰.政黨文化:內涵、特點及功能[J].理論探索,2008(03):20-22.
[2]車轔.習近平黨的純潔性建設思想的政治生態學分析[A].湖北行政學院學報,2016(02):63-68.
[3]習近平參加吉林代表團審議[EB/OL].中國吉網,2015-03-10.
[4]中共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習近平關于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論述摘編[M].北京:中國方正出版社,2015.
[5]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十八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上)[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4.
[6]毛澤東文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
[7]趙理富.政黨文化探析[J].湖北行政學院學報,2002(05):12-17.
[8]習近平.在全國組織工作會議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3-06-28.
[9]習近平.在慶祝建黨95周年大會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6-07-01.
[10]劉曉玲.文化領導權理論視閾下的政黨文化自信[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16(12):4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