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曉涵
中國計量大學,浙江 杭州 310018
親屬相盜,即以非法占有為目的,盜竊親屬所有的數額較大的財物或多次盜竊親屬財物的行為,加害人與受害人之間存在親屬關系。親屬相盜的犯罪主體有別于一般盜竊案件,在處理過程中應當均衡考慮親情倫理與刑法精神這兩個標準。
“親屬相盜”自古以來便有所記載。“御宄以德,御奸以刑。”宄主要指的便是親屬之間所發生的盜竊行為。在這樣的記載中我們能夠從中得知當時對盜竊親屬財物的行為是進行寬緩處理的,也體現了中國古代社會對禮法綱常的重視。
親屬相盜有許多問題都不明確。是在何種情況下才能認定為卻有追究刑事責任的必要?家庭成員或者近親屬的范圍?“財物”的范圍?這些都需要加以明確,否則在司法實踐中往往會難以處理此類案件,并發生相似案件不同處理的情況。
我認為我們需要關注的要點是“家庭成員或者近親屬”中家庭成員、近親屬的范圍,“財物”的范圍,如此才能更好地對親屬相盜作出定性。
2013年司法解釋將親屬相盜范圍定為家庭成員或近親屬,在此,我們應當明確家庭成員以及近親屬的范圍。
1985年最高人民檢察院在《關于“要把偷竊自己家里或近親屬的,同在社會上作案加以區別”如何理解和處理的請示報告》的批復中指出:“近親屬”是指夫、妻、父、母、子、女、同胞兄弟姐妹。《民通意見》第12條規定:民通法則中規定的近親屬,包括配偶、父母、子女、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孫子女、外孫子女。《刑事訴訟法》第82條規定親屬為:夫、妻、父、母、子、女、同胞兄弟姐妹。《行政訴訟法》規定近親屬為:配偶、父母、子女、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孫子女、外孫子女和其他具有扶養、贍養關系的親屬。上述法律法規對親屬范圍的規定都不一致,如此也為司法實踐中司法人員辦理案件造成了一定的阻礙。
考慮到親屬相盜案件中盜竊行為人與受害人之間的親情倫理關系,大部分學者傾向于:除了夫、妻、父、母、子、女、同胞兄弟姐妹外,再加上其他同居的親屬,也就是將非同胞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也包括在內。我認為,應當適當擴大親屬相盜案件中“親屬”的范圍。因為除上述所提及的親屬外,不乏有其他感情深厚的親屬。其作為特殊案件本意就是為了維護親情關系,因此我認為應當加上其他聯系較為密切的親屬。另外,在養父母與養子女之間,也存在家庭關系,其與血親家庭成員之間擁有相同權利義務與法律地位,在長時間的生活中勢必也建立了深厚的親情關系,因此,養父母、養子女也應當作為親屬的一部分。
所以我認為對親屬的范圍認定應全面綜合地適當擴大,綜合考慮雙方的親情關系,同時考慮被害人意志,也就是2013年司法解釋中所提及的被害人諒解。
我認為財物可以分為兩類:家庭共有財物、家庭成員或親屬的個人財物。
家庭共有財物屬于家庭成員共同所有,因此加害人所盜竊的財物是對除他之外的家庭成員財產權利的損害。雖然行為人屬于家庭成員,對共有財產享有一定的份額,其竊取的共有財產也涉及了對自己份額外的財產權利的侵害,非法占有這部分財產侵犯了其他家庭成員的財產權利。那么,共同財物的份額應當如何界定?巴西刑法條文規定:偷竊共同消費的財物,其價值不超過犯罪人有權利得到的部分,則不受懲罰。本人也較為認可這一條文的規定。我們不應當因為加害人在家庭財物中擁有一定的份額而斷定其免受處罰,同時我們也不應當盲目地認定盜竊家庭財物即犯罪。此間份額大小起著較為重要的作用。我認為,若是盜竊份額不明顯的,可以按照“不認為是犯罪”處理,若是侵犯了各人應占份額較為明顯的共有財產的,或者侵犯的數額遠遠超過其本人應有份額或產生其他嚴重情節的,則將其認定為是盜竊罪并追究刑事責任,但是“應當酌情從寬”。
家庭成員或親屬的個人財物我們應當理解為三種情況:1、家庭成員或親屬所有并占有的個人財物;2、家庭成員或親屬所占有的他人的財產;3、他人占有的家庭成員或親屬的財產。盜竊罪保護的法益是所有和占有關系,我們可理解為加害人必須與財物的所有人和占有人都具有親屬關系。日本大谷實教授認為親屬相盜適用的范圍只及于親屬內部能夠處理被害的范圍,在他人占有親屬所有的財物和親屬占有他人所有的財物的場合,不可能在親屬內部解決和處理。親屬相盜作為特殊情況,其從寬處理是因為其中的親情倫理關系,若是一概的擴大財物的范圍,那么法的權威會受到一定損害。因此,我們應當將家庭成員或親屬的個人財物范圍限縮在家庭成員或親屬所有并占有的財產,其他兩種情況都不屬于親屬相盜的財物范圍,而應當以一般盜竊進行處理。
本文主要探討的便是親屬相盜中“家庭成員或者近親屬”的范圍界定以及“財物”的范圍界定。筆者認為對親屬的范圍認定應當全面綜合地適當擴大,綜合考慮加害人與受害人的親情關系,同時考慮被害人意志。與此同時限縮財物的范圍,僅將家庭成員或親屬所有并占有的財產認定為親屬相盜中所侵犯的財物。
[1]左丘明.國語[M].南京:鳳凰出版社,2009:160-161.
[2]申世濤.罪刑法定原則下的親屬相盜問題[J].湖州師范學院學報,2008,30(3):93.
[3]彭文華.親屬相盜問題研究[J].人民檢察,2002(5):21-24.
[4]侯方.家庭成員及近親屬間盜竊罪中外比較研究[J].經濟與法,2009(7):121-122.
[5]大谷實.刑法講義各論(第2版)[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8:208-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