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靖雯
昆明理工大學法學院,云南 昆明 650500
風險社會之存在有很多原因,其中經濟文化會帶來一些影響,也有形勢與政策、民眾意識形態的影響,但最主要的因素還是執法機關不當使用權力甚至違法。行政機關濫用權力、不當使用權力是執法風險存在的最關鍵的因素。
行政執法人員的不作為主要表現在行政執法人員在法定合理期限內不履行或者拖延履行其職責的時間。行政不作為具有隱蔽性,主要表現為對于應當履行的職責與義務敷衍或不辦理,行政工作的低效率嚴重影響了政府部門的公信力,甚至是社會穩定。
1.對于違法行為查處不及時
行政機關對于已經發生的違法行為并不能立即處理,導致不良后果持續性嚴重甚至等事件發酵成為社會公眾事件時再處理嚴重影響了行政機關的公信力。后來事情經多方質疑后才表明對該案的重視程度并表明“堅決尊重事實,尊重法律,堅決依紀依法處理絕不護短”,這時候才進入司法訴訟階段。
2.對于矛盾不能及時處理
對于行政相對人產生的一些糾紛只有等行政機關處理之后才能向法院、檢察院報案,而行政執法部門時常不能及時作出處理就導致民眾的權益難以及時被保護。這樣以來,本來是當事人平等主體之間的矛盾和糾紛很容易演變成為當事人與行政機關之間的矛盾,這種矛盾往往不能及時處理將會演變成為更大的矛盾。
粗暴執法是指行政執法人員及其工作人員在執法過程中違反法律、法規規定,采取語言或者是其他方面的攻擊以此來強迫相對人服從其規定的一種違法行為。雖然說公安機關本身就是政府的暴力機關,法律允許警方在特殊情況下有合法暴力行為,特殊情況采取強制手段是合理且正當的,民眾有配合執法的義務,但是與此同時警方不能傷害民眾的合法權利,強制手段也需要受到一些限制。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讓每一個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和正義,所有的司法機關都要緊緊圍繞這個目標來改機工作,重點解決影響司法公正和制約司法能力的深層次問題。只有將公安執法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里”,才能提高執法的公正,才能讓人民群眾無論隨時都能感受到公平與正義
我國正處于法治社會轉型時期,違法犯罪行為的種類越來越多樣化,群眾性事件也時常有發生,甚至是恐怖暴力事件也有發生,然而行政機關不作為、亂作為的現象,很容易造成社會不穩定、民眾的安全難以保障。進一步規范執法依據、執法程序、執法行為,規范執法決策機制、監督機制,保證執法行為是在制度和法治的框架里,是維護社會穩定、保障民眾安全的重中之重推動行政機關重視公民的利益,對于警方過于寬限的自由裁量權需要進行必要的限制,保證警方合理、合法執法,防止警方因濫用權利傷害公民和法人的合法利益,公安機關的中心工作就是執法,同時提高執法質量是執法必不可少的一個環節。
完善警務運行權利機制和執法權力運行機制是當前警務工作中十分重要的一部分,為了適應形勢變化公安機關應該有針對性的開展對于警察能力提高的活動,例如選拔性的執法資格的考試以及評比性的執法質量的考評、針對性的執法能力的培訓等。
行政機關擔任著社會中重要的多重職能,加強監督機制是必不可少的工作。現在正處于法治社會的轉型期,執法環境變化多端,執法難度正逐日增加,執法監督也呈多元化。根據依法治國的形勢政策要求,只有進一步完善行政執法監督機制,強化執法人員的監督意識才能拿應對各種案件。
在近幾年來的案例中,由于公眾的關注和互聯網傳播信息之快速,警方的一些行為或是能觸到民眾關注興奮點的案件可以在一天之內家喻戶曉,這樣很容易造成警方的負面輿情。公安機關應該對這種現象引起重視,對公眾的回應無不反映出警方的工作能力和機智。同時也需要積極引導影響警方的負面輿情,對于民眾的質疑及時出面回答,另一方面要讓在網絡上造謠、隨意發表有損警方名譽言論的別有用心的人收到法律的制裁,一定要用法律堅決捍衛警方的形象和警察自身的利益。
在法治社會轉型期的今天,民眾的意識形態、價值觀也在發生劇烈變化,行政執法機關的執法難度也在增大。當今社會進入“風險社會”,行政執法風險的存在隨時會給民眾的利益帶去損失,尤其是警察執法的過程中由于執法依據、執法程序都需要規范化,決策機制和監督機制都有待完善。本文分析了執法風險存在的原因并且提出了??傊?,有效地避免執法風險造成的損失,一方面需要執法機關自身素質的提高,增強執法人員法律知識儲備和責任意識以及專業知識;另一方面,更需要來自社會各界的監督,人人盡自己所能改善執法環境大局,只有內外配合、雙方共同規范執法,民眾的利益才能得到維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