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健伊
大連財經學院法學院,遼寧 大連 116600
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對農村地區的發展產生著重要的影響,新時期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過程中,為了促進農民群眾的發家致富,解決農民群眾生產生活中存在的問題,就要加強對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工作的重視,并積極探索對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制度進行完善的措施,為農民群眾流轉土地承包經營權創造一定的便利,有效促進農村經濟活動的優化開展。
對當前我國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制度建設情況進行系統的規劃和分析,可以發現在建設活動中還存在一定的問題,對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工作的穩步推進產生了一定的影響,并且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制度方面存在的缺陷也導致制度保障作用被弱化,會制約農村經濟建設活動的有序推進。具體分析現階段我國農村地區承包經營權流轉工作存在的問題,發現集中在以下方面得到體現:
現階段,雖然我國已經開始針對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工作出臺了一系列的政策法規,但是從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工作的基本發展情況看,政策法規還不夠完善,無法支撐流轉機制的穩定運行,甚至導致流轉機制出現了不健全的情況,在實際開展流轉工作的過程中市場機制的調節遇到障礙,盲目無序流轉時有出現,會對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工作的深化開展產生不良影響[1]。
新時期在組織開展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工作的過程中相關部門對流轉方式的限定還不夠明確,存在一定的模糊性問題,農民群眾能夠依法對土地經營權進行出租和轉讓,通過這些方式完成流轉,但是在進行出租或者轉讓、互換的過程中卻沒有進行明確的規定,導致流轉工作無法得到有效的規范,會對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工作的順利推進產生嚴重的不良影響。
現階段我國雖然已經進一步加強對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工作的重視,并且針對這項工作制定了相應的制度規范,力求能夠增強工作的規范化和有序化程度。但是系統分析,我國尚未構建完善的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配套措施和制度,導致制度的規范性不足,無法針對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工作提供相應的支持,甚至會影響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工作的實際效果[2]。所以在未來工作中還應該結合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工作進行系統的研究,制定科學的管理規范,完善配套制度,保證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工作的優化開展。
在對當前我國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制度缺陷形成客觀認識的基礎上,要想促進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工作的全面優化開展,加快工作現代化建設進程,就需要結合存在的問題制定更為科學的制度完善措施,爭取可以循序漸進的改善現狀,為農村農民工作的穩步推進奠定基礎。
立法的不完善對農村土地承包經營工作產生了嚴重的不良影響,新時期為了促進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工作的優化創新,完善流轉制度建設,就應該從立法層面入手對制度建設進行規范,借以逐步推動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工作的系統優化。首先,在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物權屬性方面應該從立法角度對物權屬性加以確定,保護農民群眾對農村土地的承包經營權的支配效力和保護效力,保障土地交易活動的安全有序。其次,從立法層面對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涉及到的多種流轉方式加以規定,并結合不同的流轉方式制定相應的管理措施,爭取能夠促進流轉工作呈現出合法化和規范化發展狀態,切實保障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工作的實際效果[3]。再次,借助立法規范對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單基本范圍進行適當的拓展和延伸,取締現階段對農民群眾實施的不適當限制,確保農民群眾能夠積極參與到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工作中,為農村經濟的發展提供有效的支持。最后,基于立法的完善還應該從地方性法律法規入手,對流轉當事人雙方的權利義務關系進行明確,從法律角度入手保障當事人的合法權益,為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工作的全面優化開展奠定堅實的基礎。如此,基于立法完善,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工作就能夠逐步呈現出規范化和有序化發展態勢,整體發展水平也會顯著的提高,對農村地區的發展和我國和諧社會的建設都產生著相應的積極影響。
在對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制度進行完善的過程中,應該將流轉方式的完善作為重要的工作內容,從流轉方式入手增強制度建設的科學性和合理性,為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工作的開展提供相應的支持。在實際對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方式進行完善的過程中,結合我國國情應該制定有針對性的完善措施。首先,取消經營權流轉工作中對受讓方的限制,將受讓方是“農戶”的規定轉變為受讓方可以是“具有從事農業生產經營能力的自然人和法人”。這樣就拓展了流轉范圍,能夠增強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工作的科學性。其次,針對土地承包經營權出租工作進行調整,保證土地能夠得到更為科學合理的利用,為農村的土地承包經營權的再流轉創造一定的便利。再次,對農村地區承包經營權的抵押工作進行適當的完善,強化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的社會保障功能,為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工作的順利推進提供有效的支持。最后,還應該結合時代發展需求對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入股方式進行完善,吸納更多的資金參與到農村集體經濟的建設和發展活動中,切實保障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工作的有序推進,提高工作效率和效果[4]。唯有如此,在對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方式進行完善的基礎上,流轉制度的作用才能夠得到更加有效的發揮,在有效推進農村土地經營權流轉工作穩步開展的基礎上,爭取能夠促進農村經濟建設發展水平的逐步提高,為農村現代化建設奠定堅實的基礎。
在對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制度進行完善的過程中,配套保障制度的完善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全面推進配套保障制度的完善能夠促進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工作的深入貫徹落實。
首先,要進一步推進農村社會保障制度建設,對土地福利功能進行適當的弱化。土地在農民群眾的生產生活中是最重要的社會保障,只有維護農民群眾在土地方面的權益,才能夠促進農村經濟建設的穩定發展。因此在新時期對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制度進行建設和完善的過程中,應該加強對農村社會保障制度建設的重視,促進土地經濟功能的發揮,逐步推動土地承包經營權在實現物權化的基礎上向著市場化配置的方向發展,進而在新時期對農村地區的經濟建設產生相應的積極影響,促進經濟建設和整體發展水平的逐步提升[5]。
其次,全面加強對農村土地市場的管理和培育,對中介服務組織進行建設和管理,爭取可以在穩步推進市場經濟建設的條件下,促使我國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向著更好的方向發展。在此基礎上,還能夠促進資源的優化配置,土地流轉價格也能夠在市場的規范下實現有序化發展。這樣,借助土地市場的締造和中介服務工作的系統優化,可以使我國農村土地承包經營工作呈現出更為穩定的發展狀態,土地承包和經營權流轉工作的科學性和規范性也會得到明顯的提升,對農村經濟建設發展產生相應的積極影響。
最后,對政府部門的管理職能進行完善,對農村社會化服務體系加以改革。在結合我國農村地區的實際情況對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配套制度進行完善的過程中,政府管理職能的強化發揮著重要的作用,為了保障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工作的穩定性和科學性,政府部門就需要結合本地區實際情況有序推進管理工作,并且發揮政府監督的職能,促進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工作的有序發展[6]。同時,政府也要轉變傳統的工作理念,在宏觀調控的基礎上逐步構建更加完善的社會化服務體系,爭取能夠在科技和金融等多方面為農民群眾提供全方位的服務和指導,進而改善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工作的外部環境,支持流轉工作的優化創新。
綜上所述,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制度的完善涉及到多方面的內容,相關部門應該注意從多角度制定相應的完善措施,逐步推進制度建設工作的優化開展,進而真正發揮出制度保障作用,為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工作創造良好的條件。
[ 參 考 文 獻 ]
[1]郭鳳武.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制度的完善[J].農技服務,2017,34(1):194-194.
[2]牛玉璞,張梅.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制度的完善[J].沈陽工程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7,13(1):19-23.
[3]李沿江.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的制度完善[D].華中師范大學,2014.
[4]孫光日.論我國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制度及其完善[D].延邊大學,2013.
[5]武焱.論我國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制度的完善[D].山西財經大學,2016.
[6]湯德森,李婷.完善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制度[J].決策與信息,2017(7):53-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