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青平
浙江大學寧波理工學院,浙江 寧波 315100
在《承認及執行外國仲裁裁決公約》(以下簡稱紐約公約)的第一條第一款對外國仲裁裁決作了定義:由于自然人或法人間的爭執而引起的仲裁裁決,在一個國家的領土內作成,而在另一個國家請求承認和執行時,適用本公約。在一個國家請求承認和執行這個國家不認為是本國裁決的仲裁裁決時,也適用本公約。①在這里包括了兩個標準:一是領土標準;二是非內國裁決標準。②領土標準即在被請求承認與執行地所在國領土之外的外國國家內所作出的仲裁裁決,這是國際上比較通行的以裁決作出地為判斷仲裁決國籍的地域標準。而非內國裁決標準則是指凡依被請求承認與執行地國法律不屬于其內國裁決的即為外國裁決的標準。兩者之間是一種主從關系,后者是對前者的一種補充和擴延,同時其主要目的是對《紐約公約》范圍的擴大。領土標準這一說法盡管在1985年舉行的紐約大會由聯合國經濟及社會理事會提出并作為《紐約公約》草案的一部分進行討論,但由于各國的立法和司法實踐差異很大,大多數非英美法系國家對此表示反對,他們認為:“公約應當適用于對于承認與執行國而言,不認為是國內裁決的裁決。”③出于緩解各國分歧,最終《紐約公約》采取了這種的做法,即以領土標準為主,非內國裁決標準為輔,并將《紐約公約》適用于依該兩種標準確定裁決國籍的標準。
盡管如此,非內國裁決標準在實踐中飽受爭議,連原本主張通過仲裁程序適用的法律決定仲裁裁決的國籍的德法兩國,在其修訂的民事訴訟法中,均采用仲裁地點作為決定仲裁裁決國籍的標準而放棄了非內國裁決標準。
我國在司法實踐的過程中,如果對方同是《紐約公約》的締約國,其所做出的裁決的我國應予以承認并執行;如果對方是非公約締約國,則看是否與我國訂有雙邊司法協定,若有,則按照相關協定的規定辦理,若沒有,則按照互惠原則辦理。
隨著國際自由貿易的不斷壯大,我國在國際商事裁決中所面臨的事務也日益繁重,我國主要以互惠保留和商事保留、原則承認外國臨時仲裁裁決這三點作為厘清外國仲裁裁決的承認與執行其所涉及范圍的主要依據。在康家食品(毛里求斯)有限公司與天津中辰番茄制品有限公司申請承認仲裁裁決糾紛案【(2013)二中民三初字第1號】和ECOMAGROINDUSTRIALCORPLTDPULLY訴深圳市國泰華投資有限公司仲裁裁決案【(2014)深中法涉外初字第60號】對我國加入《紐約公約》時作出的商事保留理解有所幫助,在第一個案例中,因為裁決爭議事項系合同糾紛,顯然不屬于違反法律關于可仲裁性的禁止性規定中的任一一項,第二個案例對“中國僅對另一締約國領土內作出的按照中國法律屬于契約性和非契約性商事法律關系所引起的爭議適用該公約”加以解釋說明。
在實踐過程中,大多數國際商事仲裁裁決都得到了當事人的自覺履行,但也存在敗訴方拒絕履行的情形,這種情況下,勝訴方即可向法院申請承認與執行,這是仲裁裁決具有強制執行力的表現,也是法院支持和協助仲裁的重要表現。《紐約公約》在第三條規定被申請承認及執行地國不應有比本國國內苛刻的程序來規定對外國仲裁裁決的承認及執行。④
我國民事訴訟法對處理承認與執行外國仲裁裁決所需條件以法律條文和規定文件的方式明確。如對第一審涉外民商事案件有管轄權的法院僅限于五類法院,主要是國務院批準設立的經濟技術開發區人民法院,高級法院和部分中級法院。⑤如果當事人為外國人、無國籍人、外國企業和組織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內沒有住所的,則需要寄交或者托交授權經其所在國公證機構證明和中華人民共和國駐該國使領館認證的委托書,或者履行中華人民共和國與該國訂立的有關條約中的規定的證明手續后,才可委托中華人民共和國其他人或者律師代理訴訟。⑥申請時效由于國際商事仲裁中,往往周期較長,不同國家之間法律規定不同,申請執行復雜,僅有一年六個月往往難以滿足日益頻發的國際貿易需求,故在最新的民事訴訟法二百一十五條延長至兩年以方便更有效的保護當事人的利益。
《紐約公約》出于給予各國一定自由裁量權的考慮,故主要對實體部分內容加以規定,而程序部分并未詳細規定。因此當我國加入公約后聲明一切事項依從公約的規定,存在我國法律與公約沖突的,沖突部分以公約規定為準。故而當事人在我國往往遭遇無法可依的情形,且司法人員對其理解不同,使得司法程序效率低下,當事人合法權益受到侵害等問題時有發生。
仲裁法自94年頒布,如今已經過兩次修訂,對實踐中存在的問題作出一定相應的解決方法,如期限時長增加至兩年,但還是與國際其他先進國家存在差距,新出臺的民法總則沒有對涉外方面說明規定,但可想而知,隨著國際化進程發展,中國想要在國際化市場上立足,對于涉外仲裁必然需要更詳盡的法律規定。
盡管在實踐過程中,我國幾乎不會將公共政策作為拒絕承認與執行外國仲裁裁決的事由,但是由于我國公共政策的定義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律的基本原則或者國家主權安全、社會公共利益”,對于其定義,社會公共利益本身涵蓋面廣,程度深淺不一,如果將其都納入公共政策范圍內,顯然不合理。而法院以此項審查時,不同法院之間往往會出現相異甚至相反的結論,司法因此混亂甚至矛盾。⑦故而,我國的公共政策急需在立法上予以內涵上的明確,并在現實中形成一致性的司法實踐。
我國可仲裁事項主要由《仲裁法》第二條⑧,《中國國際經濟貿易仲裁委員會仲裁規則》第三條⑨和《中國海事仲裁委員會仲裁規則》第三條八項爭議⑩對仲裁內容加以限定,并且《仲裁法》第三條將不可仲裁事項也列舉出來來限定仲裁事項范圍。
但是《仲裁法》未對知識產權本身的有效性、破產爭議、不正當競爭及反壟斷問題是否可以仲裁作出規定。根據我國的商標法、專利法、反不正當競爭法、破產法的規定來看,這些爭議均屬于不可仲裁。目前在國際市場上關于知識產權的爭議越來越多,而不能仲裁意味著在我國就不能執行,這對當事人的權利造成極大的損害。根據國家知識產權局印發的《關于開展知識產權糾紛仲裁調解試點工作的通知》,目前我國已經改變知識產權不可仲裁的現狀,通過試點將知識產權納入仲裁范圍。上述其他爭議雖然還不能仲裁,但是將其納入仲裁范圍不僅是國際通行做法,也是必然趨勢。
伴隨著經濟發展,國際貿易將永遠不會停止,面對各國之間巨大的文化、政治差別,如何處理外國商事仲裁裁決的承認與執行將始終是一個熱點話題,只有不斷研究分析,吸取先進國家經驗,結合本國特色道路,將存在的問題明朗,將目光放得長遠,提高法務人員自身見識素養,讓國內外貿易者放心。
[ 注 釋 ]
①紐約公約.
②李迅.我國承認與執行外國仲裁裁決若干問題研究[J].北京仲裁,2017(02):44.
③張炳南.<紐約公約>下外國仲裁裁決在中國的承認與執行[D].華東政法大學碩士論文,2016-04-01.
④<紐約公約>任何締約國在簽署、批準或者加入本公約或者根據第10條通知擴延的時候,可以在互惠的基礎上聲明,本國只對另一締約國領土內所作成的仲裁裁決的承認和執行,適用本公約.它也可以聲明,本國只對根據本國法律屬于商事的法律關系,不論是不是合同關系,所引起的爭執適用本公約.
⑤<最高人民法院關于涉外民商事案件訴訟管轄若干問題的規定>法釋[2002]第5號.
⑥<民事訴訟法>第二百六十四條,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內沒有住所的外國人、無國籍人、外國企業和組織委托中華人民共和國律師或者其他人代理訴訟,從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外寄交或者托交的授權委托書,應當經所在國公證機關證明,并經中華人民共和國駐該國使領館認證,或者履行中華人民共和國與該國訂立的有關條約中的規定的證明手續后,才具有效力.
⑦李洋.淺議“公共政策”的界限——以中國法院承認與執行外國仲裁裁決為例[J].新西部(理論版),2015(23):75.
⑧<仲裁法>第二條:平等主體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之間發生的合同糾紛和其他財產權益糾紛,可以仲裁.
⑨<中國國際經濟貿易仲裁委員會仲裁規則>第三條第一款:仲裁委員會根據當事人的約定受理契約性或非契約性的經濟貿易等爭議案件.
⑩<中國海事仲裁委員會仲裁規則>第三條,仲裁委員會根據當事人的約定受理下列爭議案件:(一)租船合同、多式聯運合同或者提單、運單等運輸單證所涉及的海上貨物運輸、水上貨物運輸、旅客運輸爭議;(二)船舶、其他海上移動式裝置的買賣、建造、修理、租賃、融資、拖帶、碰撞、救助、打撈或集裝箱的買賣、建造、租賃、融資爭議;(三)海上保險、共同海損及船舶保賠爭議;(四)船上物料及燃油供應、擔保、船舶代理、船員勞務、港口作業爭議;(五)海洋資源開發利用、海洋環境污染爭議;(六)貨運代理,無船承運,公路、鐵路、航空運輸,集裝箱的運輸、拼箱和拆箱,快遞,倉儲,加工,配送,倉儲分撥,物流信息管理,運輸工具、搬運裝卸工具、倉儲設施、物流中心、配送中心的建造、買賣或租賃,物流方案設計與咨詢,與物流有關的保險,與物流有關的侵權爭議,以及其它與物流有關的爭議;(七)漁業生產、漁業捕撈爭議;(八)雙方當事人協議由仲裁委員會仲裁的其他爭議.
[ 參 考 文 獻 ]
[1]肖蓓.<紐約公約>背景下我國對外國仲裁裁決承認及執行的實證研究[J].現代法學,2016.
[2]肖芳.國際投資仲裁裁決在中國的承認與執行[J].法學家,2011.
[3]趙秀文.從相關案例看ICC仲裁院裁決在我國的承認與執行[J].法學,2010.
[4]王吉文.論我國對外國判決承認與執行的互惠原則——以利益衡量方法為工具[J].法學家,2012.
[5]傅攀峰.未竟的爭鳴:被撤銷的國際商事仲裁裁決的承認與執行[J].現代法學,2017.
[6]宣增益.論國家間判決承認與執行中的主權原則基礎[J].政治與法律,2009.
[7]宣增益.國家間判決承認與執行——納入WTO體系可行性研究[J].中國法學,2004.
[8]李雙元,謝石松,歐福永.國際民事訴訟法概論[M].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16.
[9]趙秀文.國際商事仲裁法原理與案例教程[M].北京:法律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