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璨
揚州市邗江區人民法院執行局,江蘇 揚州 225009
第一,法官的獨立性不足。法院執行工作的效率和執行工作的成果漸漸成為影響法院形象的直接影響因素。而法院系統本身獨立性欠缺的問題又直接催生了法官責任心不強、抵觸難度大案件的心理。如此惡性循環,整個社會都會失去對審判機關權威性和公正性的信心。首先,現行法院審判機制并沒有形成誰辦案、誰負責的健全責任機制,落到法官手中的案件是自上而下、層層審批而來,這樣案件審判的質量和審判的程序規范性和法官之間的聯系不是很緊密。部分情況下,案件即便無法執行,也和法官沒有直接、必然的聯系。其次,在執行程序之中,執行法官只有一種角色,即法院工作人員,他們不能以個人的身份出現在法庭之中。受到中國現行司法制度的制約,法院執行的效果受到嚴重的行政機關影響,執行法官很難做到獨立、客觀,不獨立性表現得較為明顯。
第二,法律文書不規范。一般情況下,法律文書是指人民法院以國家名義制作的、具有強制執行效力的文書。規范的法律文書具有語言精練、表達含義明確的特征,這樣才能保證在案件執行的過程中不出現歧義和分歧。個別案件之中的個別審判員,由于缺乏責任心和嚴謹性,經常在判決文書中出現粗心大意的情況,導致文書出現歧義和錯誤。筆者在調查中發現部分法院出具的判決書甚至可能會缺失當事人的名稱和地址,因為一字之差而大量地浪費人力、物力和財力,會進一步加大執行的難度。
第一,地方保護主義嚴重。部分地方政府和法院往往出于地方保護主義的想法幫助被執行人規避法律制裁和法律執行。一些地方法院在接受異地案件的執行通知時,往往不能客觀、科學地從法律角度看待案件本身,而是從本地區經濟利益的角度出發,對委托法院采取敷衍和搪塞的辦法,導致本地執行人借助法律空隙拒絕執行、轉移財產,長期對異地申請人拖延、搪塞。更為嚴峻的情況是,在外地法院經過多方查驗和努力得知被執行人有可供執行的財產并準備執行的時候,一些當地法院反倒拿出先于立案等種種原因阻礙申請,導致異地申請人的權利不能得到實現。
第二,黨政機關、交通部門、金融部門、房產部門不能給法院執行提供協助。比如在法院執行的過程中曾經出現過這樣的情況:法院去金融部門查詢被執行人存款,金融部門之中就有人和被執行人通風報信、拖延進度,使得被執行人獲得時間進行財產轉移,逃避法院執行;再比如法院在向交通部門進行車輛信息查詢時,交通部門的一些人員對法院進行期滿,與被執行人在私下達成協議,導致相關交易抵押查詢不能及時發現,延誤法院執時機。
在我國社會主義法治文明建設如火如荼開展的進程之中,增強公民法律意識、引導公民知法護法是非常重要的。部分法院執行申請人,一味地要求法院進行執行,完全不考慮被執行人情況和案件具體情況;部分被執行人則逃避自身應當承擔的義務,面對執行采取拖延、躲避、逃脫的態度。由此可見,普法教育的開展已經刻不容緩。國家和法院要讓申請人明白,當法院已經嚴格地按照法律程序采取執法行為之后,即便申請人的權利沒有得到完全實現,也不意味著法院沒有執行到法律所賦予的職責。
過去一些執法人員因為自身缺乏文明執法、嚴肅執法的意識,導致執法亂情況的出現,引起了群眾很大的不滿。這樣亂執法的行為將會進一步增加執法難的情況。面對這種現狀,法院和相關部門應該進一步加強對執法干凈的政治建設、作風建設和法律建設,就還要對執行法官的素質進行教育和提升,對現存的干部人事管理制度進行徹頭徹尾的變革,使得隊伍素質和執法人員素養均得到提升。
筆者認為國家應當盡快地將執行制度從《民事訴訟法》之中獨立出來,使得執行難的問題從根本上得到解決。我國立法部門可以借鑒日本、奧地利等國家的立法形式,成立《民事強制執行法》,為法院執行提供更加強勁的基礎。
近年來法學理論界一直在探討的一個問題是執行機構是否需要從人民法院內部脫離出來。部分學者認為人民法院做出的判決再由人民法院執行,會讓判決結果和執行程序的公正性和效率性受到侵害。筆者認為判決結果由人民法院內部單獨的執行機構執行,已經體現了獨立性。案件的審判和執行在同一部門對案件的銜接有很大的裨益,可以避免執行機構陷入到孤立的陷阱之中。目前的任務是在人民法院內部進行執行體制改革,將民事執行權作為一種獨立于司法權和行政權邊緣的國家權力。比如,相鄰地區案為排除地方干擾,可以互相交叉執行,由上級人民法院統一對下級進行調度。
[ 參 考 文 獻 ]
[1]吳玲.民事執行問題研究[J].中國司法,2004(8):19-21.
[2]亓旭巖,焦興凱.淺談執行協調聯動機制的構建[J].法學雜志,2009(6):109-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