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祥菠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法學院,北京 100191
版權貿易是以版權為標的的交易活動,是與版權有關的經濟權利的轉讓與許可。具體地講,即版權所有人與作品使用人之間,就有償轉移某部作品之版權中的某項或幾項財產權進行的法律行為。版權貿易不同于一般意義上的圖書貿易,圖書貿易的標的物是有形的財產——已經完成出版印刷的圖書,而版權貿易的標的物則是無形的財產權利——版權。①版權貿易以主體和客體是否具有涉外因素為標準可以將其劃分為國內版權貿易和國際版權貿易兩種,廣義的版權貿易包含國內、國際這兩種情形,狹義的版權貿易僅包含國際版權貿易。本文中所探討的版權貿易即指狹義的概念,它包括版權引進和版權輸出兩個方面。②
長期以來,我國的版權貿易引進量都遠大于輸出量。版權貿易本身是一個商業過程,但其中涉及了很多法律問題。以最近幾年大幅增長的版權輸出為例,一部作品想要成功輸出首先需要這部作品的題材本身是具有原創性和世界性的,其次,國內出版商還要在國外市場上對這部作品進行廣泛地宣傳并選定合作的外方出版商,最后,雙方才能通過談判訂立合約并執行,從而完成一個完整的版權輸出過程。在這個完整的過程中,最后一部分訂立合約的過程是整個流程中涉及法律問題最多的部分,版權貿易中的一些核心法律問題也都集中于此。所以,本文將通過對幾個典型案例的研究探析這一過程中經常出現的法律問題和主要爭議點,并嘗試著提出一些針對性的措施來預防和解決這些常見問題。
在版權貿易中,一個極易產生糾紛的問題與引進和審批手續相關。由于我國大陸地區特殊的文化管理制度和文化作品引進審查制度,實踐中經常出現的情況是中方被授權人在與外方代理商簽訂了版權引進合同后,卻由于相關作品未能如期通過廣電總局或其他有權機關的行政審批而未能上映/出版,或未能如期上映/出版,并由此引發了一系列爭議。這個問題其實也可以從兩個方面來分析,其一是在實質的層面上,如果相關作品因未能如期通過行政審批而未能(如期)上映/出版,責任應當由誰來承擔?其二是在辦理流程的層面上,相關的審批手續應當由誰負責辦理?這兩個問題看上去很相似,實則涉及了兩個非常不同的方面,第一個方面涉及的主要是作品的內容,當然,這里的內容既包括思想性的內容,也包括技術性的內容,而行政審批則包括電影審查、圖書審查等一系列文化作品審查制度。第二個方面涉及的則主要是非實質性的東西,即辦理上述審批手續的義務應當由誰來承擔的問題。
就第一個問題而言,筆者查閱了數個相關案例,其中,審理案件的法院通常認為,依據《著作權法》和《合同法》的精神,權利人方面提供的影片、書籍等應該能夠達到我國大陸地區的播放、出版標準,即通過政審和技術審核,中方被授權人對此支付相應的合同價款。也就是說,對于版權引進貿易來說,外方著作權人或代理商通常有義務提供符合我國強制性法律法規的作品,如果該作品因實質內容上的原因未能如期通過行政審批而未能(如期)上映/出版,責任應當由權利人或代理商來承擔。比較典型的案例如香港泰吉影業發行有限公司與香港萬臣國際文化傳播有限公司著作權合同糾紛上訴案③,在該案中,香港泰吉影業為涉案電影的著作權人,萬臣公司為被授權人,萬臣公司在收到合同約定的15部影片母帶后將其送交國家廣播電影電視總局直屬單位電影衛星頻道節目制作中心進行技術審查,其中《女兒當自強》等12部影片審查結果為技審不合格。后萬臣公司將該母帶送還香港泰吉影業并要求其在規定期限內修復,但泰吉影業未在約定時間內修復完成,故萬臣公司以此為由拒絕支付尾款。在案件審理的過程中,兩審法院均認為,權利人香港泰吉影業提供的影片應該能夠達到我國大陸地區的播放標準,即通過政審和技術審核,被授權人對此支付相應的合同價款,而本案中的被授權人萬臣公司在依約取得的影片母帶存在瑕疵無法通過技術審查的前提下有權拒絕履行支付尾款的合同義務。將法院的這一判斷標準抽象化即可發現,在雙方沒有約定的情況下,依據《著作權法》和《合同法》的精神,在版權引進貿易中,權利人方面有義務提供能夠達到我國大陸地區的播放、出版標準的影片、書籍等應該,否則應當承擔違約責任。
就第二個問題而言,筆者也查閱了數個相關案例,但結論與上一個問題有所不同。相對于內容而言,審批手續辦理責任由誰承擔的問題在實踐中并沒有形成相對統一的標準,法院的第一判斷標準是合同約定,如果合同沒有約定則往往會根據合同履行的實際情況和行業慣例進行判斷。比如在北京盛世驕陽文化傳播有限公司(簡稱盛世驕陽公司)與俊雅國際有限公司(簡稱俊雅國際公司)著作權合同糾紛一案中④,雖然《版權授權協議》約定俊雅國際公司提供的電視劇應當符合我國強制性法規的規定,但并未約定俊雅國際公司應當負有辦理相應電視劇作品的引進、審批等手續的義務,所以法院最終認定對盛世驕陽公司主張的俊雅國際公司負有辦理相關進口、引進審批手續的法定義務不予支持。
綜上所述,在版權貿易中,合同雙方當事人在簽訂合同的過程中對一些重要的細節條款應當充分協商,明確權利主體證明其具有主體資格的方式,詳細約定權利證明文件的種類、數量、形式乃至格式等細節。同時,對于引進審批手續的相關條款也應當充分重視,在合同中明確約定審批手續應當由誰來辦理等問題,使得合同雙方在履行合同的過程中都能夠有據可循,有約可守,從而減少合同履行中的法律風險。
[ 注 釋 ]
①徐建華,葉新.版權貿易教程[M].蘇州:蘇州大學出版社,2012:8.
②徐建華,葉新.版權貿易教程[M].蘇州:蘇州大學出版社,2012:7.
③該案為北大法寶推薦案例,案號為(2011)高民終字第39號,【法寶引證碼】為CLI.C.829371,本案經過了兩審終審,終審法院為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審結日期為2011年5月6日.
④該案為北大法寶中的推薦案例,案號為(2012)高民終字第919號,【法寶引證碼】為CLI.C.891695,經過兩審終審,終審判決由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做出,審結日期為2012年10月25日.
[ 參 考 文 獻 ]
[1]徐建華,葉新.版權貿易教程[M].蘇州:蘇州大學出版社,2012:7,8.
[2]中國版權年鑒委員會.中國版權年鑒2014[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4:247,249.
[3]姜漢忠.版權貿易十一講[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0.
[4]王遷.著作權法[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5.
[5]夏卡莉.中國圖書版權貿易分析研究[D].武漢大學,2004.
[6]北大法寶.推薦案例[EB/OL].http://www.pkulaw.cn/Case/,2016-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