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 倩
福州大學,福建 福州 350116
律師調解是指律師、依法成立的律師調解工作室或者律師調解中心作為中立第三方主持調解,協助糾紛各方當事人通過自愿協商達成協議解決爭議的活動。是繼訴訟調解、行政調解、人民調解、商事調解等調解模式之外的另一調解模式。律師調解制度,運用法律專業知識來解決現實糾紛,緩解了法院訴訟調解的壓力。正因為如此,律師調解才要堅持以下基本原則,充分發揮其作用。
律師調解是律師作為主體協助各方當事人自愿協商達成協議解決糾紛的活動。相比較而言,律師更為熟悉法律運用規則,在此基礎上的調解,更要遵守法律,不得違反法律的禁止性規定,不得損害公共利益。另外,律師調解不同于人民調解,在律師調解下雙方當事人達成的協議,具有法律效力。調解或和解協議具有給付內容的,債權人可以向有管轄權的基層人民法院申請支付令;債務人未在法定期限內提出書面異議且逾期不履行支付令的,人民法院可以強制執行。經調解達成的具有民事合同性質的協議,當事人申請確認其效力。正因為調解協議具有強制執行力,律師調解制度更要注重調解內容的合法性,同時要通過對律師資質調查限制、調解違法的解決辦法來規范依法調解。
律師調解制度需同其他調解模式一樣,需要以當事人的自愿選擇為前提。律師開展調解工作,應當充分尊重各方當事人的意愿,尊重當事人對是否調解、找誰調解、調解內容的選擇。這就要求律師在接觸當事人時,須告知糾紛解決方式,分析利弊,在當事人拒絕采用律師調解時,也要保障其訴訟權利。同時,律師在調解工作中,應當跳出當事人主義的價值理念,平等對待雙方當事人,保證其地位權利平等。
傳統意義上律師參與訴訟代表的是一方當事人的利益,具有傾向性。而律師調解制度中,若要保證律師調解的公正合法性,則必須跳出當事人主義的框架,保持中立性質,公平對待雙方當事人,不得有偏向任何一方當事人的言行。要切實履行這一原則,我認為下一步要進一步規范律師調解制度中的律師行為,明確其所承擔的義務與責任。另外,類比法院訴訟與調解制度,可設置多名調解員共同參與糾紛調解程序中,這樣可以有效減少調解過程中的不公現象,維護律師調解的公平性與權威性。
調解制度相較于訴訟制度,具有保密性,這也是當x事人選擇調解制度的原因之一。民事訴訟中,除涉及國家秘密、商業秘密、個人隱私外,都應公開審判,牽扯人員多,民事判決也應該對社會公開。而調解制度一般只涉及雙方當事人、調解人員,調解協議不對外公開。因此,在律師調解制度中,需要規范律師調解人員的行為,除當事人一致同意或法律另有規定的外,調解事項、調解過程、調解協議內容等一律不公開,不得泄露當事人的個人隱私或商業秘密,同時也要建立相關的追責制度。
當事人選擇調解制度的另一大原因,則是調解制度與訴訟制度相比較,更為便捷高效,有利于糾紛的快速解決。律師運用專業知識開展調解工作,應當注重調解人員之間的相互配合,提高工作效率,靈活確定調解方式方法和程序。其次,律師調解工作室和律師調解中心應建立一套完善的工作機制,類比仲裁機構,設置秘書處,幫助處理日常事務,以充分實現調解制度的便捷高效。另外在這一制度中,要賦予和強化律師的調查取證權。調解離不開最基本的證據支持和事實判斷,尤其是律師調解制度需要通過對法律專業的分析來促使雙方當事人達成和解。目前我國律師的調查取證能力幾乎為零,收集證據幾乎全部依靠公檢法或者行政部門。我們還需注意,因為律師調解促使達成的調解協議具有法律效力,因此不能一味地追求便捷高效而忽視公平正義,調解糾紛查清基本知識,履行必要調解程序仍然不能省去。
律師調解作為新興的調解制度,應該加強其與訴訟調解、行政調解等調解制度的對接,充分發揮各自特點和優勢,增強其生命力和影響力。另外,應該建立律師調解制度與訴訟制度的銜接。如在人民法院設立律師調解工作室,若調解不成,應快速轉至訴訟程序,調解程序中的確定的案件事實、證據是否能直接為法院訴訟所用?在什么條件下可以為訴訟所用而無需雙方當事人質證?在調解與訴訟的轉換中,應設置更多的具體規范來解決疑惑。
總之,律師調解制度目前正在試運行,要想獲得更長久的生命力,則要堅持上述基本原則,在實踐中設置更多的具體規則來保證律師調解制度的運行。同時,試點地區的人民法院、司法行政機關和律師協會要加強宣傳與監督。
[ 參 考 文 獻 ]
[1]姚敏利.淺析律師調解試點改革中調解與法律確認對接機制的完善[J].新西部,2017(33):89-90.
[2]汪文穎.論調解優先原則的司法適用[J].河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7(2):2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