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 湃
遼寧省大石橋市委黨校,遼寧 營口 115000
中國政府購買公共服務已經歷了20多年發展以及實踐經驗積累,得出了政府購買公共服務在很多方面都逐漸得到了完善,這種現象在深化行政體制改革、轉變政府職能等各個方面都體現出了非常重要的兼職。但是,在法律的規制方面仍然存在一定的弊端。在服務實踐健康發展的前提下,我們應該找出政府購買公共服務存在的不足,并且完善相關的法律規范。
如今,我國已經全面體現出了依法治國的方針,并且已經成為法制化的國家,政府購買公共服務的工作在依法行政工作的范圍之內。但是,現有的法律法規對公共服務在中國采購的整體有效性低的整體水平,主要通過規范性文件的規定,并輔以法律規制。就立法層面上而言,直到現在才頒布了政府購買公共服務的專門法律。政府采購處一向以《2003政府采購法》為依據。如今的政府采購公共服務主要是由國務院以及部委發行的,但是這些規章制度又不是部門規章以及行政法規的范疇,不屬于正式的立法。就地方的立法層面而言,受各地服務實踐的影響,引入了規范性的文本。由于各個部委的內容都有所不同,同時文件的質量也不高,紅頭形態不好,效果不明顯。由于缺乏全國統一立法和地方立法的普及,嚴重影響了我國政府購買公共服的工作,不利于實現規范和制度化的事務的實踐過程。
第一,服務采購合同的簽訂不規范。在標準文本中,對個別地方政府以及擔負著公共服務的社會組織提出了具體的要求,共同購買。同一內容往往存在缺陷,標準化和可行性。政府在購房合同中,缺乏有效的監督,絕對權力現象存在“金錢”和“暗箱操作”行為,容易滋生腐敗,有悖于服務質量標準規定的要求。在這種情況下合同表現出的內容會很含糊,這同樣也是對社會資源的浪費。
第二,購買程序不公開不透明。根據依法行政的原則和程序公開,公眾對政府購買服務工作的各個方面,包括項目申請、項目審批、選擇承接主體、合同、項目評價的組織與實施、獎勵措施和基金管理,應當公平、公正、公開。
我們應該逐步完善基于法律制度的立法,政府購買公共服務,我們可以采用兩種方法來構建完善的法律體系的基礎:一是繼續對政府采購法律法規存在的“‘完美’的政府采購法實施條例”是目前中國唯一的法律的法律文本的實施,2015將公共服務納入“條例”實施采購內容分類方法,在法律保護的基礎上增加了政府采購的比較。從西方發達國家的實踐經驗,在實踐中,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對完善勢在必行,實施“政府采購法”的規定;二是購買公共服務的特殊規定,如“政府購買服務管理辦法》和公服務管理法規的政府采購等相關細節,為了規范政府采購的過程中,一定程度的透明度,有效性。
(1)決定購買公共服務的主要程序。為了確保采購項目的合理性以及科學性,對于政府購買的公共服務,除了法律規定的采購范圍外,在確定購買服務之前,需要做好項目的分析以及評價工作。在這一過程中,主要包含政府內部的評估,以及采購目錄的確定等。(2)以聽政制度來對所購買的服務項目加以確定。借助聽政程序,公眾以及社會對政府購買服務有了確切的了解,并且服務項目的制定根據社會的需求來完成,以保障采購計劃的合理性以及可行性。
總而言之,政府服務模式創新的必然結果是政府購買公共服務,該項工作的開展,不僅有效降低了行政成本,同時還提升了公共服務的質量以及效率。在積極推進政府購買否工作過程中,相應的立法實踐工作的重要性也得以體現。面對這種情況,我國應該立足于實際國情,不斷完善政府購買服務的相關法律機制,推動政府購買服務工作逐漸趨于制度化、規范化以及法制化,以此來促進我國公共服務事業的不斷發展。
[ 參 考 文 獻 ]
[1]劉東亮.政府購買公共服務中不同供給模式的法律規制路徑[D].山東大學,2017.
[2]王碧君.政府購買公共服務的法律規制研究[D].遼寧大學,2016.
[3]張佩茹.政府購買養老服務的風險規制研究[D].上海工程技術大學,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