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聰穎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北京 100191
在上個世紀初,由于信用交易的盛行以及現代商業的繁榮。我妻榮教授對債權制度與近現代發展關系進行研究之后,將債權之有無特定財產作為標準將其分為普通債權和擔保債權,提出了“債權具有優越性”這一打破傳統認知的命題,發表了《債權在近代法中的優越地位》一系列著作。他以“財產債權化”這一現象作為論證債權不平等性的主要論據,證實了在農耕經濟向金錢經濟轉變的過程中,信用交易成為主流交易方式。在此趨勢之下,相比較財產所具有的本質價值——“專門貸與他人而請求代價”,“財產之擔保價值的獨立性”日益重要。擔保債權的優越性不僅僅作用在社會經濟的發展中,還體現在它對債權人權利順位的影響上。可見,擔保債權的行使對于對于普通債權之實現有著根本性的影響。
首先,破產凍結制度使得擔保債權人與普通債權人之間的債權清償率相差甚異。擔保債權在得到確認之后,盡管其行使會因為凍結制度產生一定的滯后性,但仍然可以在擔保財產的價值范圍內得到清償。無擔保債權人職能就剩余財產進行按比例的清償,通常清償率極低。擔保物權人是否在自身債權不受影響的情況下,為避免夜長夢多,更傾向于選擇效力更優的破產清算。因此我們不得不考慮在破產程序中擔保物權的可支配性和優先受償性是否具有完全的可行性?以及在破產法中擔保物權的權能及效力能否進行變更?以及如何變更?如上文所述,只有在破產程序中合理的保護與限制擔保物權的行使,才能使破產法與擔保物權制度最大的發揮自身的立法價值。
如何在程序層面規制擔保債權的實現、由其是在破產重整通過的過程中,調整不利當事人的權利,主要涉及到的是重整計劃草案表決組的通過設置。
首先,表決要通過分組的形式進行。各國破產法目前都以分組的方式進行重整計劃的表決。但要明確的是,只有受到重整計劃影響的利害關系人才有表決權;且通過重整計劃后,破產分配默認以小組為基礎統一標準。問題在于,分組的依據是以權利的類別還是破產清償中具有相似的地位為標準呢?在美國法上,遵從了“基本類似”(即順位相同)原則,我國的學者也持此主張。相應的也應該存在例外情況的可能性,如《企業破產法》第82條第2款,人民法院應該必要時設定小額債權組隊重整計劃草案進行表決。同種權利的這種差別對待必須以“充分商業理由”為基礎。
其次,擔保債權在重整計劃下的破產實現,同樣應當重視表決分組所具有的程序保障功能。如不足額擔保債權在進行表決分組時需要“切割”為擔保部分與無擔保部分,分別劃入擔保債權組與無擔保債權組。對于不足額擔保債權人,其債權當中的無擔保部分并不享有優先受償的地位,故其債權與足額擔保債權并不具有足夠的類似性。
重整制度相比于破產清算,最大的特征就在于其合意屬性及對利害關系人意思自治的重視。重整制度的意定屬性及重整計劃分組表決之正當性與利害關系人在實際表決之前對相關信息的掌握同樣相關。根據《美國破產法典》§1125(b),若未遵守信息披露規則即進行表決意見的征集將導致極為嚴重的后果,不論所征集的對重整計劃的贊成意見還是反對意見。都應當予以排除,不納入表決通過與否的計算。
對于重整計劃表決的信息披露,《企業破產法》并沒有對信息披露聲明規則直接作出規定,而僅在關于重整計劃內容的第81條間接涉及。盡管在國內的破產實踐中,利害關系人在表面上也享有表決權,但表決權的實際行使也許并不屬于充分知情基礎上的真實意思表示。除了擔保不足額時擔保財產的估值標準,擔保債權的破產實現也存在其他應當予以披露的信息。例如,在重整計劃打算對擔保財產進行拍賣時,至少應當對拍賣的具體方案、具體方式(比如是單獨拍賣還是與其他財產共同拍賣)、具體時間、拍賣之后的清償時間予以詳細披露。
擔保債權在破產程序內,將于多大范圍內遭到調整,又將于多大范圍內得到保護是破產法上極其重要的問題。對擔保債權的破產調整與保護進行研究,不僅能就擔保債權在破產程序中的處理起到定紛止爭的作用,亦有助于債務人財務危機的非破產處理,包括擔保債權于其間的實現。盡管在破產程序中,債務人的權利能力將受到限制,但不管所進行的是清算還是重整,都仍然以盡力實現營利與盈利作為目標。
[ 參 考 文 獻 ]
[1][日]我妻榮.債權在近代法中的優越地位[J].王書江,張雷譯.1999:217-219.
[2]許德風.論擔保物權在破產程序中的實現[J].環球法律評論,2011(03).
[3]韓長印.簡論美國重整計劃表決的信息披露機制——以美國法為借鑒.人民司法,201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