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月婷
南京工業大學,江蘇 南京 211816
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依法治國理念逐漸的融入到日常生活中,與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同時也是推動我國社會快速和穩步發展的重要保障。因此,對于我國民商法中的相關連帶責任進行細致的研究和分析,有著重要的意義。
我國民商法中的連帶責任就是,在相關法律規定下,由于某一原因是多個責任人承擔相同責任,這時不僅需要承擔自身的責任,還需要承擔全部責任[1]。這種連帶責任不僅僅體現在法律規定中,同時也存在與社會廣泛認同的道德觀念里,是一種建立在人與人關系與社會關系基礎之上,用法律進行規范和約束的行為。
我國進行依法治國已經很多年頭,在司法界也有了一套相對完整的訴訟程序,然而在針對民商法中連帶責任的判定和執行過程中,依然存在的一些難以解決的問題,這些問題嚴重影響我國司法建設的腳步。
民商法不斷的在應用實踐,也在不斷的被改變。在這個過程中,任何規則的改變都會對相關的連帶責任產生直接或者間接的影響。比如說目前民商法在訴訟過程中并沒有與司法程序形成緊密的聯系,假設在一個案例中,單純的使用民商法司法程序,那么針對于連帶責任的,審判和執行就缺乏約束性。如此缺乏約束,流于形式的審判和執行,缺少結果性,也無法體現司法的公正性和嚴謹性。
我們一直認為法律是嚴謹的,有很多人也會認為法律是冰冷的,因為法律是一種規則,是一種規范,它無法用情感來左右。從側面我們也可以認為法律是嚴謹的、公正的,這也是法律工作者一直追求的目標。然而,在現行的民商法連帶責任的判決中,很多民商法案件的審理過程里,卻體現不出嚴謹性。許多地方法院為了提高審判的效率,會讓原告對所有侵權人在同一時間進行起訴,這個選擇權本應屬于原告所有,由原告自主選擇,法院不能夠強迫原告被動性的選擇同一時間起訴所有共同侵權人。這樣進行審理,雖然某種程度上可以幫助地方法院提高工作效率,然而卻損害了原告的自身利益。在訴訟過程中,很難對所有侵權人的連帶責任進行嚴謹性的區分,其結果也失去了嚴謹性和公正性的標準,同時原告的利益并沒有被完好的保障和保護[2]。
對于改善和解決目前存在于民法連帶責任訴訟過程中的問題,需要從多方面入手,其中比較重要的就是方法性和意愿性。
首先便是需要解決意愿性的問題,從管理學的角度來說,對于一個現狀,我們想改變它,那么第一個問題就是要解決,跟這個現狀有關系的人,比如說執行人,他是否愿意改變這個現狀?在民商法連帶責任相關研究中,在訴訟過程里。我們需要考慮,執行司法程序執行訴訟的地方法院是否愿意改變目前的現狀?是否能夠提高對訴訟程序和訴訟過程的重視度?不嚴謹和流于現狀的審判和執行,短期來看,可以幫助地方法院提高工作效率,然而對于長期以及后續工作而言,卻給地方法院帶來很多的麻煩。因此,我們需要要求在進行訴訟程序設計時必須重視當事行使程序選擇權。
連帶責任在訴訟法的程序中,比較重要的便是對于權力的劃分,這是一個復雜的過程。需要通過三個階段來完成。第一步,需要跟訴訟中的原、被告、相關連帶責任人將合法性權益、訴訟權等基礎性的問題進行明確。然后第二步,參考與訴訟有關的一些法律規定和相關條例,對具體訴訟方式進行標注和解釋。之后的第三步,在訴訟過程中應該有相對專業性和針對性的進行。審判與執行工作,制定具體的方案。還能夠確保在訴訟過程中能夠對相關連帶責任進行合理的劃分[3]。
我國在不斷完善司法建設的過程中,很多法律條文,也將連帶責任的管理范圍進行了適當的擴張,同時,針對不同的連帶責任情況,也在立法中明確了相關的措施。同時在連帶責任中涉及到相關另一人的部分也進行了保護措施設置。然而目前我國還沒有針對連帶責任的比較完整的法律文獻只是在民商法中不同的條例,不同的情況中,涉及到連帶責任時,進行相應的解釋和說明,在地方法院的實際訴訟和執行過程中,對于連帶責任缺少細致的準確的理論性指導。因此,從目前的情況來看,對于連帶責任、權利的劃分和對于利益的保護,缺少明確性和嚴謹性。本文以連帶責任的基礎內涵為研究基礎,針對目前地方法院在審判與訴訟過程中遇到的連帶責任的相關訴訟問題和障礙進行分析。從立法和執行各方面角度探討完善連帶責任在訴訟程序中的權力劃分和提高訴訟程序的重視度等方面的策略,希望通過本文的研究,能夠為我國的民商法律帶責任相關法律的進一步完善提供些許的幫助。
[ 參 考 文 獻 ]
[1]馬成海.民商法中的連帶責任分析[J].法制博覽,2016(33):256.
[2]樸升旭.民商法連帶責任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J].法制博覽,2016(27):229.
[3]趙志豪.民商法連帶責任中存在的問題分析[J].法制博覽(中旬刊),2013(04):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