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宇 俞 宙 羅文琪 楊建梅
中國石油大學勝利學院文法與經濟管理學院,山東 東營 257000
近些年來,伴隨著社會的進步與相關媒體的發展,越來越多的大學生權益受侵案件得到了人們的高度關注。如何更好的維護高校學生的合法權益是現如今高校及學生本人都在關注的一個問題。學生的健康發展不僅與其接受的家庭學校教育、思想價值觀引導等有關,更關系到其合法權益是否受到有效保護。在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被廣泛運用到高等教育的階段,做好大學生的權益維護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近年來,高校大學生的權益侵害種類和程度日益增多和加深,且多以大學生權益遭到侵害而告終。這種現象背后隱藏的是高校管理有失規范和大學生維權意識的薄弱,而現如今大學生權益保護機制的先天不足和后天無力使得這一矛盾更加突出。①
隨著高校大學生數量的增加,大學生人身傷害事故也頻頻發生,如何對學生進行管理成為學校工作的重要內容。在我國,大多數學者的關注點往往聚焦在中小學生的傷害事故上,對于高校學生傷害事故問題的研究卻很少。但事實卻是,有數不勝數的風險擺在大學生面前。同學之間的沖突導致雙方甚至多方大打出手;大學生為找兼職上當受騙;去超市買了食品回來或食用時才發現食品已過期或已變質;停在樓下的自行車被盜卻束手無策等。
這些情況都是真實且廣泛存在于各個、各類高校中的。為達到對此問題更加深入和科學的分析,我們進行了問卷調查。
我們以當前大學生維權難以及維權意識薄弱的背景出發,以本科院校大學生為例,首先參考了國內外的文獻資料分析,而后在山東、浙江、福建等省市部分本科院校隨機發放調查問卷,通過統計得出在校大學生對自身權益保護的認識與看法。
在我們對所發放的500份問卷進行統計后得出,71%的大學生認為大學生維權的現狀不容樂觀,80%的大學生認為建立一個大學生權益保護協會的必要性,62%的大學生對其自身維權持有消極放任的態度,88%的大學生希望維權時得到校方的支持與幫助,85%的大學生認為若有校方的幫助維權成功率會大幅度上升。
我們認為,高校應當從一個合理的角度切入學生的維權行動,不僅找到一個合理的方式參與學生的維權管理,而且找到學校與學生之間的連接點,在維權的大方向上實現兩者之間的共贏。真正去保護學生的正當權益,從多方面促進學生的發展。
以上,構建大學生維權共同體,建立一個以大學生為主體,以高校為參與的大學生權益保護協會來確保大學生的合法合理維權勢不容緩。
大學并非封閉的整體,大學生在求學過程中會有很多時間與社會接觸,由于大學生缺乏社會經驗,在與社會接觸的過程中,合法權益被侵害的情況時有發生。
以學生兼職為例,對于校園外部的兼職崗位,一部分大學生利用課余時間去學校周邊做短期兼職,這類兼職是大部分學生的首選。當遇到侵權時學生為了最后拿到工錢,往往敢怒不敢言;另一部分是大學生利用寒暑假在校外或者更遠的城市做長期兼職,而大學生往往會因為社會經驗不足,思想比較簡單,辨別能力不足,導致那些不良商家及用人單位趁虛而入,使得大學生因打工而上當受騙,有的甚至因誤入傳銷組織而走上違法犯罪的道路。
學生侵權是多種多樣的,侵權結果有重有輕,且每一大類下都分支有多個小類別。無論侵權的危害大小,我們往往希望自己的合法權益能夠得到有力的保障。由此可見,學生對于權益維護的需求是極大的,而且不斷呈現增長的趨勢。
大學生作為社會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參與到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然而我們不得不承認,大學生由于其自身的認知不夠,在社會生活中往往會遭到許多侵權問題。我們所說的侵權,不僅指法律所保護的基礎權利,還有附加在其之上的各種衍生權利。在現實中,學生受害后,往往沒有合適的專門的途徑來幫助他們維權。結果可想而知,危害的后果不僅會達成已然造成的損失,而且還會影響其身心,從而進一步影響到他們的學習、生活。由此可見,構建一個專門的大學生維權共同體是促進其健康成長的必然需要。
在我國法律法規日益完善,全民素質不斷提高的背景下,大學生作為社會的特殊群體,迫切希望有一個專門的維權體系可以在侵權行為發生的每個環節對他們進行指導和幫助。這個體系是多方位多領域的,涉及勞資、銷售、餐飲、務工等多個方面;這個體系是高效率高動力的,在侵權行為發生后的極短時間內就有所動作;這個體系是低成本低耗能的,在權益受損時不需要興師動眾,就可以達到預想的完美效果;這個體系是真才能真實干的,真真正正為大學生群體服務,為眾多合法權益受侵害的同學服務。
我們認為,大學生的權利既包括作為受教育者應該享受的權利,還包括公民享有的一般法定權利。②因此,我們認為,單單通過校內的組織是遠遠不夠的,還應當聯系校內法學系的專業教師以及校外法律援助機構等社會力量一同加入。在許多涉及到法律的專業問題上,僅憑借學生個人或者協會是不夠的,只有具備專業知識人員一起加入,才能建立更多面和全能的共同體。
為促使該權益保護體系可達到高效率、高覆蓋率、高傳播率,我們認為要以網絡平臺為載體,建立多領域互聯體系。學生維權工作既要關注實體侵害,也要關注日益猖獗的網絡信息侵害。只有轉變觀念,借助“互聯網+”手段,構建一個由在校學生組織維護運行,由全體在校學生交互共享資源,同時又能及時聯系各監督部門、行業協會的線上平臺才能破除以人力堆砌來解讀海量信息的死循環。讓大學生自主的為學校周邊的服務項目、工作機會在安全、信用、質量等多方面進行評分,建立一定區域內簡單直觀的評價體系,由此讓虛擬信息無形中對大學生的消費、兼職等行為作出正確導向。
大學生維權共同體是一個全面的循環系統,其構建需要學生、高校、社會等各方面的共同努力。隨著我國依法治國進程的不斷加快,依法治校觀念的不斷強化,各個高校都必將選擇以法治理念為核心的管理模式。③不僅如此,伴隨著我國法制的不斷進步以及改革開放以來人們對于自身權益追求的不斷提升,大學生對于自身權益維護的急迫性與需求也是逐日加強。在多方面的因素下,構建大學生維權共同體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緩和多方的矛盾,最終達到促進大學生健康成長的目的。
在社會迅速發展的今天,人們對于自身權益的保護愈加重視,大學生的權益保護作為其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更是越來越受到重視。我們基于調查問卷與查閱資料的基礎上,認為解決該問題的合理措施就是構建大學生維權共同體。該共同體一方面以大學生權益保護協會為載體,做到事前預警、事中干預、事后總結,并起到溝通受侵害學生;另一方面,以云端平臺實現線上、線下實時交互,收集、分享周邊數據,并聯系法學系專業老師、校外法律援助機構的,尋求專業意見,從而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
[ 注 釋 ]
①王敏.以高校學生會為主體的大學生權益維護模式探索[J].理論探索,2017(4):136-138.
②余軍.大學生權利保護與高校依法管理學生研究[D].碩士學位論文.西南師范大學,2004:2-3.
③王敏睿.普通高校大學生維權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D].四川師范大學,2014.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