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凱
德州市公安局德城分局,山東 德州 253000
當今社會,我國經濟飛速發展,人口增多,社會經濟環境發生了深刻的變化。面對社會上新型的不確定因素日益增加、社會問題日趨復雜的現狀,公安隊伍管理方式也面對著新的問題、新的挑戰。
隨著現代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公安工作面臨著許多新情況新問題,民警難免有處理不當的情況。在互聯網的視野下,小問題也會被無限放大,再加以各種媒體為了博眼球而炒作和民眾們聽風是雨的從眾心理,它便成為了民眾心中“民警普遍能力不足”的確證。長此以往,人們對警察的信任度和工作滿意度大幅度降低,民警服務人民的積極性也會受挫。
新的社會情況對警察工作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因而公安機關需要對民警展開職業能力培訓教育。但是現實中職業能力培訓體系存在著一定的問題。培訓內容“多而不精”,對專業人才的培養作用微乎其微;理論教育較多而實踐教育較少,紙上談兵的問題普遍存在;培訓模式單一,內容乏味,難以調動民警參加培訓的積極性,培訓作用不明顯。
公安機關為應對挑戰做出了很多次改革的嘗試,但是成效不大。原因在于以往做出的改革仍多是指向表面上的問題,而沒有觸動內部的頑疾。公安機關上下溝通和任務傳達存在障礙、警察開展工作的專業性與針對性不強、處理事務的時效性存在問題,種種問題都催促著警務運行機制的改革工作的開展。
現代社會警察的工作具有極大的難度。首先,在社會轉型發展的大背景下,社會矛盾不斷出現,刑事案件爆發率升高,人民的思想道德水平存在一定問題,社會存在眾多安全隱患。由此警察工作日益繁重,并且面臨著眾多安全威脅。其次,除了原本公安內部監督機構對警察工作的監督外,民眾也在通過互聯網等方式監督警察的工作。但是民眾的監督往往帶有強烈的主觀色彩,或是誤解警察的工作,或是過分苛責,如此種種都打擊了警察的職業歸屬感和工作積極性。但現代的警察普遍面臨著薪資水平不高、安全保障機制不到位、生活壓力大等問題。
十八大報告指出:“提高社會管理科學化水平,必須加強社會管理法律、體制機制、能力、人才隊伍和信息化建設。”[1]想要提高公安隊伍管理工作成效,我們也必須從多方面下手,齊頭并進。
為更好地提升民警的工作能力以服務于人民,我們需要更新培訓體系與內容。一是培訓專業型人才,結合不同民警所在的不同崗位以及每個人的能力傾向選擇針對性的培訓內容,切實提高參與培訓者的能力。二是理論培訓和實踐培訓相結合,在實踐過程中將所學習的理論活化為個人的行動能力;可以增加新老民警間的工作交流,將處理社會事務和培訓結合起來,達成更好的效果。三是完善培訓工作的獎懲機制,以每位民警的切身利益為激勵,充分調動其積極性。
劉云山在第七次中越兩黨理論研討會上指出:“必須改進創新方式方法,運用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和手段,努力增強群眾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2]公安機關要將人民群眾放在工作的首位,深化和人民群眾的溝通交流,大力推行民生警務。針對網絡輿論的各種現象,一方面要約束亂象、理清風氣:另一方面要推行陽光警務,積極公開工作情況。要通過多種創新途徑增強與人民群眾的溝通,加強群眾對警務工作的理解,努力獲得人民群眾更多的認同,以服務熱情與服務成效提升廣大群眾的滿意度。
改革警務運行機制包含多方面的內容。要建立協作機制,理清各層級、警種的權利和職責,做到權力不越線,任務不推諉,避免在案件偵破中因職責不明導致工作無法順利開展,貽誤戰機等情況。要加強上下級交流機制建設,使得上級命令能真正在下級、在實踐中落實;下級工作情況和具體問題能真正反映給上級。上下形成一個整體,切實提高工作效績。
民警身體上的負擔多是來自于繁重的工作,因而想要緩解身體壓力,應從減輕工作壓力入手。警察的部分任務可以向社會開放,公益行為更多引入社會治理以分擔繁重的任務;管理者還應科學用人,結合每個人的能力特長分配處理不同事務,做到用人效益最大化。而民警心理上的壓力可以通過情感上的引導來緩解。鼓勵民警積極參與休閑娛樂活動、減少現實壓力、定期進行心理疏導等形式都能起到一定的作用。其中重要的一點是解決警察在物質需求方面的困擾,不至于心態失衡而走向腐敗。
新時代下的公安隊伍管理工作面臨著許多挑戰。我們應當積極應對挑戰,不斷完善公安建設,取得更高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