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俊
天津市北辰區人民檢察院,天津 300400
【基本案情】2014年5月31日21時許,被告人周某某通過app聊天,將被害人張某某騙至天津市北辰區某小區11樓一房間并將被害人手機騙走,而后周某某表示希望張某某加入傳銷組織。被害人張某某得知周某某意圖欲離開房間時被周某某、牛某某及他人(均另案處理)拘禁在房間處。2014年6月2日凌晨,被害人張某某欲從窗臺逃跑時不慎墜樓,后被牛某某發現送至醫院,經搶救無效死亡。周某某、牛某某被醫院保安控制住,后被公安機關抓獲歸案。
本案中被告人周某某、牛某某實施了控制他人人身自由的非法拘禁行為,這一點并無爭議,但被害人張某某的死亡結果能否認定為被告人非法拘禁致人死亡這一結果加重情節存在分歧處理意見。
第一種意見是周某某、牛某某的行為不構成非法拘禁致人死亡。我國刑法第二百三十八條第二款對非法拘禁致人死亡的規定,屬于刑法理論上的結果加重犯,構成結果加重犯要符合“結果與基本行為之間具有因果關系”這一要件。被告人周某某、牛某某雖然非法限制了被害人的人身自由,但被害人爬窗墜樓時其人身自由已脫離了被告人的非法拘禁行為的控制力,被告人對被害人爬窗墜樓的行為無法預見,對被害人死亡的結果不存在主觀過錯,因而不構成非法拘禁致人死亡。
第二種意見是周某某、牛某某的行為構成非法拘禁致人死亡。結果加重犯是指行為人實施基本犯罪行為,但卻非故意地導致了行為人意料之外的結果,而刑法為此加重法定刑的一種犯罪形態。被告人在實施非法拘禁的過程中,沒有考慮到被害人具有發生人身危險的可能性,對被害人的死亡結果在主觀上存在過失。因此被告人的行為符合結果加重犯的構成要件,構成非法拘禁致人死亡。
筆者同意第二種意見。
結果加重犯是指行為人實施基本犯罪行為,但卻非故意地導致了行為人意料之外的結果,而刑法為此加重法定刑的一種犯罪形態。構成結果加重犯要求行為人具有主觀過錯,即對加重結果的發生具有預見的義務和預見的能力,預見義務的來源包括行為人職務、業務行為要求,法律明文規定,行為人先行行為等。其中先行行為要求行為人先前實施的行為將被害人置于隨時發生一定危害結果的境地,因而負有預見危害結果并積極防止、救助的義務。本案被告人周某某、牛某某等人非法拘禁的行為屬于典型的先行行為。為迫使被害人張某某加入傳銷組織將被害人控制在由被告人掌控的特定空間里,讓被害人的人身、財產等權益處于隨時可能受到侵害的危險境地,二被告人在對被害人實施非法拘禁的過程中,應當考慮到被害人可能因逃跑、反抗而出現人身權益受損,發生人身危險的情況,對被害人死亡結果的出現具有預見義務。
判斷行為人是否有預見能力,要根據當時行為人的主客觀條件綜合判斷,包括行為人的身心狀況、知識經驗、當地環境等條件全面考慮,實事求是地作出判斷。本案中,被告人周某某、牛某某等人將被害人非法拘禁在11樓房間內并沒收被害人手機,阻斷其與外界聯系。期間被害人已表現出絕食、反抗、意圖翻窗、情緒極度緊張焦慮等極端行為,在此情況下,二被告人對被害人可能因極端行為而發生人身危險的情況具有完全的預見能力,但是依然沒有做出關閉門窗、安撫被害人情緒等行為來盡到注意義務,最終導致被害人翻窗墜樓的嚴重后果。
刑法上的因果關系是指刑法規定的危害行為與危害結果之間存在的特定聯系。因果關系也是行為人承擔刑事責任的首要條件。存在因果關系通常需要具備兩點要素,一是作為原因的實行行為必須具備引起危害結果發生的現實可能性,詛咒他人、勸他人前往危險地帶游泳等行為就不具備發生危害結果的現實可能性;二是作為原因的實行行為必須合乎規律地引起危害結果,如果危害結果的發生是由于其他突發因素引起,超出了原因行為的危害范圍,則屬于阻斷因果關系的介入因素。本案中,被告人周某某、牛某某等人為要被害人加入傳銷組織將被害人限制在房間內,限制被害人離開房間、與他人打電話等行動自由,被害人為擺脫二被告人的非法拘禁行為,獲取人身自由,不得已選擇爬窗逃離,在逃離時不慎墜樓身亡,因此,二被告人的非法拘禁行為是造成被害人死亡的主要原因,被告人的非法拘禁行為與被害人的死亡結果具有刑法上的因果關系。
綜上,被告人周某某、牛某某對被害人死亡的結果負有預見義務、預見能力,周某某、牛某某的非法拘禁行為與被害人死亡結果之間具有刑法上的因果關系,周某某、牛某某非法拘禁被害人,致被害人死亡的行為應屬于非法拘禁罪上的致人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