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大治
白城市鶴城公證處,吉林 白城 137000
公證處在社會公眾心目中的含義是公平、公正、真實、合法的化身。現實生活中,人們往往是通過公證處的活動來審視我國司法制度保護公民合法權益的,尤其是現場公證,眾目睽睽之下,千百雙眼睛撲捉著那份公證書,因為公證書是真實、合法的重要載體。只要公證處出具的公證書有那么不真實、不合法的一點點表現,都會極大的損害國家形象,甚至激化矛盾,形成糾紛。
公證處是國家的證明機構,又是一個獨立的法人單位,是要獨立承擔相應法律責任的。隨著國家《賠償法》的實施,一旦出現損害當事人的合法權益的情況,給當事人在經濟上造成損失的,公證處是應當承擔賠償責任的。公證無小事,尤其是現場公證,在辦證過程中一定要慎之又慎,一不小心踏上雷區,那經濟賠償是少不了的。
公證員對自己的公證行為負相應的法律責任。如果出現錯證、假證、被當事人推上被告席是在所難免的。在司法部、最高人民檢察院聯合下發的《關于認真辦理公證人員玩忽職守案件的通知》中就將“嚴重違反辦證程序”列為玩忽職守案件,由此可見程序問題不可輕視。
導致上述現場公證執業風險的誘因或其根本原因,無外乎是老生常談,仍是個質量問題。如公證書違背真實、合法的原則,不管是公證員有意還是無意,給當事人造成損害都可能促使各種風險的發生。由此可見,有效地規范和防范現場公證的執業風險,關鍵是要從提高現場公證質量入手,說到底要從公證員的素質入手。
公證是國際通用的司法證明制度,公證員依法執業,履行的是國家證明權,代表國家出具公證書,所以公證員職業是十分神圣的。做為一名公證員,其“國家證明”四個字一定要入心入腦,這個意思強化了,就會在公證執業中嚴肅起來,會使我們感到手中的筆十分沉重,肩負的責任十分重大,進而十分認真地辦理每一件公證。而一些人在取得公證員資格后,往往隨著時間的推移將這三個字漸漸淡忘,接而利用掌握的國家公證權拉關系,套親近,什么關系單位、老熟人等充斥了現場公證,即不嚴格又不嚴肅,從而種下了各種風險的禍根。
公證是一項重要的信用保障制度。最大的價值在于“誠信”二字,所以公證應追求公正、正義的價值觀,從擔負國家證明職能的立足點出發,站在國家法律和社會公共的立場上,不偏不倚,使當事人的利益得到平衡。公證被稱之為靠“信用”吃飯的行業,這一點都不假。而在現場公證中卻易出現公證員不認真履行自己職責的現象,對公證事項缺少調查研究,對證明材料查證泛于形式,更有甚者圖省事,不調查,怕麻煩、不審查,不按公證事項程序規則辦理公證,公證員在現場公證中失去了職能作用,成為現場公證席上的擺設,出具的公證書為當事人的不合法行為披上了合法的外衣。
現場公證是一項業務性比較強的即時性證明活動,招投標、拍賣、發行彩票,藝術大獎賽、證據保全等許多活動,已把現場公證視為不可缺少的重要環節。對此要求公證員的業務知識更應全面,應急、應變的能力更強。在現場公證實踐中,即便是在公證員全程參加其現場活動的全過程,也常常難免出現違反誠信原則的現象,一不留神就會有造假的惡劣行為出現,就是業務精通的公證員也防不勝防。這就要求公證員要有扎實的業務功底,要保持清醒的頭腦,要有應變能力,要有敏銳的洞察力,不符合出證條件的堅決不能出證。
究其現場公證風險的成因,其主要因素是一個人的問題。對于公證員而言,最重要的執業要求是真實、合法、公平、公正。這即是公證員的執業基本準則,又是一種職業道德。公證員如果偏離這一基本準則,就會無端地破壞了公證機構與當事人之間的特有的信賴關系,就會無形地降低了公信力,喪失了公證的生命力。從這個意義上說人的素質比制度更重要。
在現場公證中,辦證程序同辦證實體是辯證統一相互依存的,只有嚴格地按照程序辦證,才能有效地保證辦證實體的正確。同時,還應提出在程序法制化情況下,違反程序即違法。這一點應引起公證員的特別注意,萬萬不可輕視。在現場公證實踐中,嚴重地存在著重實體輕程序的問題,一些公證員對公證事項只注意審查實體項目,在具體出證中卻對程序重視不夠,不該省略的省略了,不該簡化的簡化了,公證員該調查的不調查,該了解的不了解,現場公證當撞鐘,得過且過,應付了事,隨意出證。這種對工作不負責的做法導致了公證程序的不完備,問題出現時,缺胳膊少腿,無法應對。對此強化程序觀念是現場公證的前提。
程序在詞海里被解釋為:依次安排的工作步驟,規范整齊合乎一定的方式。從程序規則來看,公證有自己的程序規則,從公證申請、受理、審查、調查、出證、回避、管轄等都有嚴格的程序規定。這程序在一些人眼里看來只是那么幾個字、操作起來又只不過填幾張表、談談話、記記錄、查查證,然而這程序卻萬萬不能小視,如不按公證程序操作辦理公證,其結果對公證的效力影響是致命的。現場公證其最大的特點就是能夠體現出以程序視角反映事件的過程,反映公證事項的真實性和合法性,從當事人資格合法性的認定,材料真實性的審查,活動規則的規范性監督,無不在程序的規則之中。公證程序的正當操作即是程序公正與公證效力的有效結合。只有這樣才能體現出公證的職能作用。反之,不按程序辦理公證就違反規則,易出現錯假證,易被人鉆了空子,給公證事業造成不可彌補的損失。公證程序是公證行為的試金石。公證員必須在程序規則的框架下履行自己的公證職責。
現場公證的種類很多,其監督重點也不盡一致,其中重點范圍主要是:(1)當事人的身份證明,與之相關人的身份證明,包括身份證、營業執照、委托書、相關的批準文件等。(2)現場公證的各個環節,如競拍形式公告,招投標底價的密封,開獎器具的確定等公證員必須認真查驗,光憑職業經驗是不夠的,還要有現代科技手段。(3)現場公證結果的審驗、登記、封存一定要體現現場的特征,需保存原始材料加以固定。(4)公證詞的宣讀和公證書的制作,公證員的現場監督一靠直接感知、二靠法律審查的功能,公證書不僅對現場活動真實性作出證明還要審查其合法,只有認真進行法律分析后,才能得出結論。公證書正是公證員的素質、分析能力、辦證程序嚴謹性的最好驗證。對此,現場公證詞一定要嚴謹,結論要肯定,語言要流暢,簡潔易于宣讀,與現場公證氣氛相吻合。公證書則要求必備要素合理、詳實,每一要素都需有證明材料作依據。選擇要素要準確,證明結果有依據,闡述問題有記錄,適用法律有條款,使公證書真正體現現場監督的真實性與合法性。
現場公證的目的是為了證明活動的真實性和合法性,使社會公眾對現場活動充滿信任。然而,作為公證員當其讓當事人遵紀守法的關鍵在于誠信。“誠信”可以說是公證行業的無形資產,是一種資格與能力的表現。“誠信”服務要做到覺而不迷,正而不邪,純而不亂,凈而不柒,不為個人利益而心動,以誠信為定力,服務于現場公證,做到誠信為本、職業操守為重,遵守規則,不出假證不出錯證。這是每個公證人都應做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