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雯姣
石河子大學,新疆 石河子 832000
伴隨社會的進步,技術的發展,媒體的功能在逐漸強化、轉變之中,報刊雜志、電視廣播等傳統媒介,正逐漸演變為以互聯網為基礎的新媒體。新媒體的興起與成長,不可避免會對以往的媒體在思政建設工作領域造成深刻的影響。因此,思政工作者必須要順應時代發展的節奏,緊緊關注時代進步的動向,意識到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中新媒體的必要性與重要性。這是一種挑戰,更是一種機遇。
“新媒體”最早源于美國電網科技研究專家皮.高爾德馬克。這之后,專家學者們對“新媒體”這個詞匯下了很多定義。就目前來看,我們能夠把新媒體視作是和過去的像報紙、信件、電視廣播等媒介相比之下的,側重于借助網絡、移動通訊及數字等技術向人們提供信息服務的媒體形式,其核心就是可跨界流通的數字信息和各自接收方的靈活互動。
二十世紀末期,依托于互聯網科技與電腦發明之上的當代新型媒體開始興起,在信息科技基礎上實現信息的搜集與獲取,從而將社會信息化。在高校的思政教育過程中新媒體的參與度越來越高,為了將新媒體與思政工作有效的結合,必須以時代發展為風向標,不斷革新教育方式方法與之相適應。
傳統媒體并未被完全取代。借助新媒體來開展大學生的思政建設工作是不會完全取代過去的思政建設手段的,與之相反,新媒體能夠推動思政教育的方法革新,這是緊跟時代發展的重要表現。凡事具有兩面性,在將新媒體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相結合的過程中會面臨許多挑戰。所以要求思政教育工作者在這一過程中,必須時刻關注新問題的出現,關注新方法的研究,以更好地處理各類困難。伴隨互聯網科技的持續進步,以及思政教育工作者的深入鉆研與探究,借助新媒體開展思政建設工作的前景是一片光明的。
圍繞國家主席習近平的全新的國家領導集體非常關注網絡的進步與新媒體的建設。提出了:“新媒體思想建設的正確方式,是消除消極影響,激發積極的能量,將新媒體建設成國家治理與發展的幫手”、“推動新媒體的結合性成長,占據信息傳遞的最高位置”等許多重要講話。在習主席的方針指引下,思政教育工作者要善于使用新媒體,正確引導大學生“擁護什么、反對什么、走什么路、舉什么旗、跟誰走的問題”。
新媒體是基于當代信息科技、數字科技以及通信科技等技術之上成長起來的,對于大學生群體有著各方面很大程度的影響。此外,在實時性、趣味性、隨意性方面新媒體具有較大的優勢。科學地結合新媒體開展思政建設工作,就會對大學生思政教育產生巨大的幫助。
(一)思政教育的內容和方式的擴展。隨著網絡的普遍運用,各個國家、各個民族、各個領域的人們都可以在網絡上,利用各種交流軟件來發表自己的意見、觀點或是對于某些事件的看法,同時,思政教育工作者必須不斷汲取、參考當代新媒體內出現的有關思政建設的先進成果,堅持跟上時代的步伐,豐富思政建設的信息,這也就會慢慢地豐富思政教育的內容。在新媒體尚未出現時,大學生群體的思政教育是依靠家庭與學校進行的,而在新媒體產生之后,新媒體極強的吸引力,能夠減輕大學生對思政教育的抵觸情緒,所以新媒體是思政建設的重要方式。
(二)思政教育影響范圍的擴大與傳播速度的加快。新時代,新媒體滲透在人們的生活之中,人們無時無刻不在利用新媒體關注著社會和世界,一個人的言論往往一經發表,就可以讓更多的人看到,看到的人們再進行傳播,就這樣進行“接受——傳播”的反復循環,擴大了影響范圍,提高了傳播速度。假設思政教育工作者可以充分依靠新媒體的覆蓋面積廣,使用對象多、傳播效率高等優勢,普及有助于國家發展建設的思想政治教育內容,那么看到這些內容的人們都可以潛在的變成受教育者,而當他們將這些正能量的內容傳播出去的同時,完成了由受教者向教育者的角色轉變,大大提高了思政教育的效率。
(三)受教育者獨立判斷意識的增強。新媒體為大學生提供了有效的信息搜索途徑、廣泛的資源、以及多種多樣的信息表達方式,為大學生從中獲取信息、知識,增強社會責任心提供了便利條件。獲取信息與知識時的甄別能力是十分重要的,在搜索信息時,能夠篩選出正確的、有效的信息,并能夠獨立的辨別、判斷出哪些內容是自己所需要的,哪些內容是有用的。通過對新媒體的運用,增強了大學生自身的獨立思考意識和判斷對錯是非的能力,使大學生自身得到不斷的發展。
(四)大學生創新意識的提高。高互動性是新媒體的一個重要特點,在這個過程中淡化交流者雙方的身份,脫離傳統的思維模式,建立平等的互動關系,可以使大學生開拓思維,暢所欲言,積極發表自己的看法,虛心聽取別人的意見,有效思考自己的觀點和對方的觀點。
新媒體雖然促進了思政教育的發展,但在一定程度上對思政教育產生了沖擊。只有恰當的運用新媒體才能促進當代大學生思政教育的發展,消除在這一過程中所產生的不良影響。
(一)外來文化沖擊中國傳統文化。如今,新媒體中不只是包含本土傳統文化,而且還涉及到許多的外來文化,外來文化側重于指西方文化。中國的成長模式、歷史傳統以及具體國情同西方其他國家存在著很大的差異,因此,西方的有些文化、思想觀念、信仰等不適合我國的實際情況,強烈沖擊我國的思想觀念。新媒體所裹挾的外來思想文化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國人的價值觀與世界觀,大大弱化了我國的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對我國人民的思維觀念產生了一定的影響,而這些對于心智尚未完全成熟的大學生而言,十分容易使其價值觀、人生觀、世界觀偏離正確的軌道,對大學生思政教育的發展產生一定的阻礙。
(二)思政教育者主導地位的模糊化。新媒體的快速發展產生了一系列的新的思政問題。另外,在面對如此豐富的信息量的新媒體時,受教育者的獨立性增強了,要求表達自己的意志,所以思政教育者的權威性被削弱,并且新媒體的傳播速度較快,這使得受教育者快于教育者接收到思想信息時,由于沒有相應的思想引導,僅僅只能憑借自己的是非觀來判斷其對錯,從而以此來反駁教育者的教育,模糊了思想政治教育者的主導地位。
(三)思政教育效果的削弱。當今,網絡信息技術高速發展,通過新媒體進行高校大學生思政教育還處于初級階段,其教育系統缺乏全面性與系統性,傳統的思政教育無法滿足新時代思政教育者的要求,因此就導致借助新媒體開展思政建設的方式教育處于進退兩難的境地。這不僅影響了過去的思政建設的成效,而且無法充分發揮出借助新媒體開展的思政建設的作用。
總而言之,在互聯網飛速進步的信息化時代里,新媒體在大學生思政建設工作中會發揮更加重要的作用,應該如何對待與運用新媒體是值得我們深入思考的問題。思政建設工作者需要抓住機遇,戰勝挑戰,提高自己的職業能力,全心全意的促進高校思政建設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