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慶玲
(250353 齊魯工業大學(山東省科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 山東 濟南)
法律意識是指人們依據法律的基本精神、內容來分析、解決問題的一種思維模式,是法律人必須具備的一種思維方式。由于非法學學生并未系統的學習法律知識,因此,對他們進行法律教育,從而提高其法律意識存在很大的困難。不過值得注意的是:對于非法學學生而言,對他們的法律教學無需要求他們精通各個部門法,只需他們對我國基本的法律有所了解即可。這也就是說,對于非法學專業的學生而言,法律教育是培養他們的一種基礎法律意識,或者說是公眾法律意識,而非專業法律意識。培養大學生的法律意識,既是大學生實現自我發展、提高綜合素質的必然要求,更是建設法治中國的必然要求。遺憾的是,由于各種因素的綜合影響,對非法學專業學生的法律教育并未起到法律教育應有的作用。很多非法學專業的學生連我國的基本法律都不知道,在發生合法權益被侵犯時,主動拿起法律武器維護自己權益的大學生非常的罕見,充分說明當代非法學專業學生法律意識淡薄。除此之外,近年來,各大高校頻發的校園暴力事件也充分的說明了大學生法律意識淡薄,做事不考慮后果,給自己、家庭和社會帶來了無法挽回的損失。
非法學專業學生法律意識淡薄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具體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的因素:
隨著我國高校招生的不斷擴招,大學生的規模也越來越大,每年都有大量的大學生畢業,從而加大了大學生的就業壓力。為了能在激烈的人才競爭中脫穎而出,專業知識的掌握很重要。所以,大部分的非法學專業學生認為沒有必要將時間放在對自己沒有什么作用的法律知識的學習上。除此之外,大部分非法學專業學生認為法律知識的學習就是要背法律條文,枯燥無味,從而導致他們無法認識到學習法律知識、培養法律意識的重要性。
家庭教育對于學生的成長至關重要,正所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因此,如果在家庭教育中忽視了對學生的法律教育,必然會影響學生法律意識的培養。在中國,從古代到現代,能夠以身作則教育學生自覺遵守法律,不闖紅燈、不隨地吐痰的父母比較罕見,有些父母甚至連自己都不認為闖紅燈、隨地吐痰等行為是違反規則的。學生從小受這種家庭教育的影響,必然會影響學生對一些日常規則的正確認識,進而影響到學生法律意識的培養。
對于非法學專業的學生而言,一方面,與之相關的法律知識的學習基本上來自《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這門課,除此之外,幾乎沒有與法律相關的課程,而非法學專業的學生中主動的學習法律知識的人又非常少,這必然使得大部分非法學學生缺乏基本的法律知識,進而無法培養自己的法律意識;另一方面,大部分高校中,對于《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這門課,通常由思想政治課老師進行講授,缺乏專業的法律老師,從而在進行法律知識的講授時,老師們受自身專業知識所限,很難采取靈活、多變的教學方法來調動學生的興趣。
通過上面的論述,我們了解到,大部分非法學學生,學習法律知識主要是通過《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這門課程,但是由于很多高校將這門考試的考試方式設置為“開卷考試”,導致很多學生對這門課程不夠重視,認為只要在考試之前看看書就可以通過考試。雖然學校將這門課程的考試方式設置為“開卷”的目的是為了拓展學生的知識面,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但由于這門課往往都是大合堂授課,幾百人在一個教室聽課,加之開卷考試的方式,致使學生對這門課的重要性認識不到,反而起不到開卷考試的作用。
只有讓非法學學生認識到法律知識對其學習、生活、工作的重要性,才能有效的提高他們的法律意識。這就需要學校在進行法律知識的教育時改變傳統的教學方法,通過組織模擬法庭、旁聽法院審理以及進入律師事務所參觀學習等方式讓學生更多的參與到法律實踐中,從而讓他們在實踐中認識到法律的重要性,進而才能在學習、實踐的過程中慢慢的提高非法學專業學生的法律意識。
家庭教育在學生的教育生涯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非法學學生法律意識的培養離不開學生的家庭教育。這就需要父母在日常生活中以身作則,為學生自覺守法樹立榜樣,從而強化非法學專業學生的規則意識,進而促進非法學專業學生法律意識的形成。
對于《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這門課,在進行法律知識的教學時,學生學習效果不好的很大原因是因為感到內容枯燥、無味。對于非法學學生來說,如果單純的講授法律知識,的確很難實現本課程的教學目的。而案例教學不同,結合社會中發生的事件,特別是最近發生的一些重大社會案件,與學生一起進行分析、討論,極易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體性。在這里需要注意:案例教學法需要講課老師不但對案例熟悉,更重要的是對其背后所暗含的法理熟悉,這就需要法律專業老師進行講授。因此,筆者認為對于《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這門課,應該由兩位老師共同完成,法律部分的內容由專門的法律老師進行講授,從而通過采用案例教學法提高學生學習法律的興趣,進而實現提高學生法律意識的教學目的。
[1]陳倩,彭城.淺談高校非法學專業法律通識教育課程的問題及對策[J].法制博覽,2017(28):57.
[2]蔡青.我國大學生法律意識的培養[J].人民法治,2017(03):58-61.
[3]劉鐵光.法律碩士(非法學)法律人的能力培養——基于案例研習模式的分析[J].當代教育理論與實踐,2016,8(05):172-175.
作者簡介:
孫慶玲(1990~ ),女,漢族,山東臨沂人,碩士學歷,齊魯工業大學(山東省科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