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中原
中共六盤水市委黨校,貴州 六盤水 553000
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治國理政戰略思想的重要內容是“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它將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實際完美結合,巧妙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四個全面”具體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其中提到了全面依法治國為其他三個“全面”提供法治保障。同時,全面依法治國為解決我國在發展中面臨的一系列重大問題,解放和增強社會活力、促進社會公平正義、維護社會和諧穩定、確保國家長治久安等方面發揮著無可替代的作用。全面依法治國重在“全面”和“依法”即“五大法治體系”、“三個共同推進”(依法治國、依法執政、依法行政);“三個一體建設”,十九大報告中針對全面依法治國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時細化了全面和依法的內容,充分體現“依法治國”概念、體現全面性。
全面依法治國的總目標是加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的建設,打造以法治國的和諧社會。同時,它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創新思想中的一部分,對我國的建設有著非同尋常的意義,同時新時代提出了具體實踐要求即堅持全面依法治國。
全面依法治國需要堅持黨的基本方針和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朝著新的目標繼續前進。全面依法治國的基本要求是堅持以黨作為主導地位、堅持實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以及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為核心。這三個要求體現除我國的全面依法治國不能脫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制道路的建設,并且我們要不斷豐富我國法治體系制度的理論內容,加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的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必須堅持的唯一正確道路,而走這一條正確道路的保障離不開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它為全黨全國各族人民認識和行動指明方向。
十九大報告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和重要保障仍然是全面依法治國,同時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和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也離不開全面依法治國。作為全面深化改革的必然要求,全面依法治國有利于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有利于從法治軌道上深化改革、在改革中完善法治。
新時代對全面依法治國和黨的領導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即“三個推進”(堅持依法治國、依法執政、依法行政);“三個一體建設”(堅持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兩結合”(堅持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相結合);“一統一”(依法治國和依規治黨的統一)。
黨的領導是我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的核心力量和政治優勢。發揮黨的集中統一領導作用必須要加強對國家機關和政協依法程序的管理,積極發展相應的法治機關,充分發揮出相應的價值。為了加強我國的法制建設,中央成立全面依法治國領導小組,小組的展開有利于對我國的法治建設進行系統地管理和領導,更好地發揮出黨的領導在法治建設中的作用,堅持把黨的領導貫徹到全面依法治國的各方面和全過程。
各級政府應擔負起嚴格貫徹實施憲法和法律的職責。同時在全面法治軌道建設中,各級政府要堅持依憲施政,依法行政、簡政放權相結合;嚴格規范自身行為,在公正文明執法、維護公共利益、人民權益和社會秩序中不斷規范和完善自己。
法律為固國之本。全面依法治國要有法可依、有法必依。這就要求國家和民眾自主遵守民主立法的原則,確保人民有權參與立法,制定出滿足以人民的合法權益為要求的法律,法制的建立和實施都不能脫離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這樣才能保證立法能夠達到依法治國的要求,受到人民的尊重和支持。同時我們要不斷完善目前不足的法律法規以及法制體系,通過科學立法、民主立法提高法律的有效性,保障人民的合法權益。根據現代的社會發展需求和人民的實際情況對法律法規進行適當的修改,以滿足全面依法治國的需求,從而達到深化依法治國在社會發展中的作用。同時還要從國家整體利益出發,維護社會主義法制的統一和尊嚴。
全面依法治國不能僅依靠法律制度的建設,全民的法律意識也是重要因素。作為我國的公民,必須要具備相應的法律素養,自身有較強的法律意識,才能促進全面依法治國目標的實現。所以我們需要加強對法律法規的宣傳,提高大眾對法律制度的重視,培養公民的素養,幫助他們學法、懂法、用法。同時黨組織和黨員也需要不斷提高自身的素養,督促自己在尊法學法守法用法方面做到最好,帶動民眾提高法律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