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琳
福建聯合信實律師事務所,福建 廈門 361000
在各國的立法和著作中,母公司與子公司的定義是一個較為混亂的概念。因為與母公司子公司相關的概念較多,例如關聯公司,控股公司,控股股東等相關概念。
1、域外對于母公司子公司的相關概述
根據美國的《投資企業法》的規定,如果一個公司對于另外一個公司持有25%的股權,即可以認定,持股公司為母公司,被持股者則為子公司。但是其他法律規定,也對母公司,子公司進行了規定,例如證券法等,但是這些又并未明確持股比例,而是以實際控制的為主。
根據英國公司法的規定,如果甲乙兩個公司之間存在母子公司的關系,一般存在以下幾種情況:第一種情況,甲公司作為乙公司的股東成員,并且對于乙公司董事會現實控制;第二種情況,甲公司對于乙公司持股比例在一半以上;第三種情況,乙公司并不隸屬于甲公司的管理,而是由甲公司的子公司擁有的子公司,這時候對于乙公司來說因為隸屬于甲公司的子公司,所以也算是另一種形式的甲公司的子公司。
根據德國的規定,如果一個公司對于另外一個公司擁有多數表決權的話,那么對于擁有表決權的公司即為母公司,被表決的公司即為子公司。
而根據法國的法律規定,一個公司占有另外一個公司一半以上資產時,就認為出資公司為母公司,被出資者為子公司。
2、我國對于母公司子公司的相關概述
目前我國對于母公司,子公司的模式歸屬等問題,一直存在一些問題。對于母公司子公司界定問題,學術界與理論界持有一下兩種意見,一種以控股為主,另外一種以實際控制為主。對于實際控股的理論來說,是指甲公司對于乙公司有具體的持股比例,持股比例意見不一,并且持股比例是成為母子公司的唯一紐帶。對于實際控制學說來講,認為對于公司享有了實際的控制權才可以認定為母子公司。對于這兩種理論筆者認為都不夠全面,應當結合來看,采取實際控制加控股兩種觀點。
1、母公司子公司都為獨立的法人
從法律的觀點來說,母公司與子公司在實體上具有獨立的法人資格。這是子公司與分公司的最大區別。由于子公司具有獨立的法人,這就使得子公司的債權人不能直接越過子公司,去向母公司索取。
2、子公司法人人格具有殘缺性
雖然子公司具有獨立的法人資格,但是因為子公司的特殊性,其法人地位存在一些缺陷,因為子公司雖然是獨立法人,但是從法律的規定上子公司的董事會需要服從母公司的指揮。子公司的經營決策權無權自己做出,需要服從母公司的指揮。對于財物等,也無法自己完全獨立。所以,雖然子公司具有獨立的人格,但是在行使上卻已經并不獨立,受控于母公司。
3、母子公司之間進行內部交易
根據相應的研究報道表面,在我國某些企業中存在母公司與子公司非市場因素的內部交易。這種方式是通過非市場化的交易,彼此之間實現一種利益轉移。這種內部轉移的行為,可能會導致子公司或者母公司某一方的債權人利益無法達到合法化。通過這種內部轉移的情況,當債權人向子公司主張自己的債權權利時,很可能面臨子公司轉移資產的行為,使得債權人無法有效的行使自己的債權利益。
對于母公司是否要對子公司承擔民事責任,是否應當承擔債務,對于這些依據的請求權是什么,近幾年來已經成為人們對于母公司子公司之間重要的一個研究內容了。
1、有限責任的觀點
根據子公司母公司兩者都具有獨立的法人資格,所以按照公司法的相關規定,對于子公司的債務,母公司是承擔責任的,也就是在其出資范圍內承擔責任,對于超出出資范圍的部分,對于母公司而言是不具有責任的。這種理論的核心就在于子公司是一個獨立的法人,母公司并不完全的對其掌控,子公司根據自己的制度管理公共事務,所以應當對自己的行為負責。
2、整體責任的觀點
這種觀點的持有者是認為,子公司是母公司的一個單獨的經濟體,子公司的布局經營都是被母公司調配的,并且子公司是作為母公司整體經營的一部分,所以出于整體的考慮,對于子公司的民事責任,母公司也是有承擔的責任。
對于母公司對子公司承擔民事責任,需要構成一定的要件,例如母公司違反了誠信義務,或者因為母公司實施了某些不正當的管控行為,又或者母公司為了謀取自己的利益損害了子公司的利益,維護母子公司的忠誠以為。對于以上這些情況,母公司都需要對子公司承擔民事責任的。
根據我們前面的論述,母公司對于子公司承擔民事責任的情況分為以下幾種:第一種是是源于誠信義務,誠信原則是法律的規定。如果母公司違反了法定的義務,那么這種情況是屬于民法上的侵權行為,對于這種情況,發生相關的債權債務糾紛時,母公司承擔對子公司的責任;第二種屬于母公司實施不當的控制。在這種情況下,母公司的行為會請侵害子公司的其他中小股東的正當權益,那么在這種情況下,子公司為了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母公司也是需要對子公司承擔相應責任的。
我國民法,公司法對于母子公司都進行了相關的概述,這些規定奠定了我國母子公司的制度基礎,并且較為完善的確立了公司的獨立責任以及責任劃分。并且在《外資企業法》等中也進行了一些規定。不過這些規定還存在不完善的地方,由于規定的過于籠統,在遇到較為復雜的實務案例時,缺乏一個法律學基礎。所以在完善立法時,首先將母公司與子公司的行為關系進行一個明確的確認,其次完善確定的追償機制,對于哪些行為應該實行全面責任還是部分責任,做一個較為詳細的規定。
對于母公司子公司的這種行為模式來講,由于母公司占據子公司的較多股權或者對子公司享有實際的控制權,在這種情況下,中小股東是很難行使自己的權益的。所以建立一個較為平等的調整機制,能最大程度上保證中小股東的權益,讓其參與到公司的治理中,行使自己作為股東的正當權利。這樣也可以盡量的避免,母公司對子公司的絕對控制,有利于子公司的經營發展。
加強母公司子公司的法律關系規制,不僅可以保護子公司債權人的合法權益,而且可以保護中小股東的合法權益。并且也可以調控母公司對子公司的絕對控制,讓子公司可以自我經營發展。避免成為母公司的一個經濟利益個體。這樣也可以使得母子公司在市場經營活動中,實現雙方的利益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