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 娜
海南師范大學法學院,海南 海口 571127
家庭暴力是影響家庭和諧以及社會治安等的重要因素。經調查顯示,我國多數婦女疾病、婦女殘疾以及婦女無家可歸等問題都來源于家庭暴力,主要體現在毆打、殘害、謾罵、捆綁以及恐嚇等眾多方面。而對于經濟控制型家庭暴力來說,并沒有在相關法律中對其進行列舉性規定,因此,對于其的判定也應該根據具體情況進行具體分析,如果屬于經濟管束行為,那么則不構成家庭暴力,但是如果出現了經濟控制濫用或者是經濟虐待等行為,那么可以將其列入到家庭暴力當中。
一方面,從經濟控制行為的角度來分析,我國有關于家暴婚姻案件審理的相關法律已經明確指出,家庭暴力主要體現在精神暴力、身體暴力、經濟控制以及性暴力等方面,其中經濟控制主要指的是加害人在控制夫妻共同財產以及家庭收支情況等的基礎上,對受害人的自我價值感、自尊心以及自信心等進行摧毀,進而對受害人進行有效控制。
另一方面,從行為嚴重程度的角度來分析,有學者對家庭暴力進行了重新解釋,認為家庭暴力是一個從人格侮辱到經濟剝削的過程,同時也是一個從威脅到殺人或者是從毆打到性虐待等的過程,這些過程對加害人家庭暴力行為進行了具體體現。對于實務處理來說,其主要是從故意性、殘害性以及嚴重性等方面對家庭暴力性質進行判定,筆者認為在家庭暴力判定過程中,除了要對身體暴力進行考慮之外,也需要對精神暴力進行充分考慮。
總之,在家庭暴力當中,從本質上來講,經濟控制屬于加害人的一種權利濫用行為,他們在對權利進行利用時,會表現出一種具有強制性的控制行為,想要通過經濟暴力對對方的權利進行有效控制。基于經濟控制的家庭暴力是加害方濫用權利的一種表現,他們沒有對受害方的經濟利益進行充分考慮,對經濟資源進行過度支配和占有,或者是對其進行隔離封鎖,對受害方的財產以及獨立人格等進行有效控制,讓其處于一種被動或者是依附的狀態[1]。
我國《婚姻法》中明確規定由以下幾種情況而導致雙方離婚的,那么無過錯方可以對損害賠償進行請求:第一,一方有重婚的,那么另一方可以請求賠償;第二,有配偶,但是卻和他人同居的,無過錯方可以請求賠償;第三,一方具有家庭暴力的,那么另一方可以請求賠償;第四,遺棄或者是虐待家庭成員的,無過錯方可以請求賠償。同時,我國《婚姻法》的若干問題解釋中也明確規定,在《婚姻法》中承擔損害賠償責任主體的應是離婚訴訟案件中無過錯方配偶,如果離婚案件沒有通過人民法院判決,也就是人民法院不支持離婚,那么對于損害賠償來說,則不予以支持。另外,如果當事人沒有起訴離婚,而是單憑該項規定對損害賠償進行請求的,那么人民法院也不會對其進行受理。從這些規定中我們可以了解到,對于《婚姻法》來說,其家庭暴力中的損害賠償似乎是將離婚作為前提條件的。
但是,對于我國《婦女權益保障法》來說,也明確規定,如果對婦女實施了家庭暴力或者是性騷擾,具有違反治安行為的,那么受害人可以通過公安機關渠道,對違法行為人進行行政處罰,或者是向當地人民法院提起訴訟。從糾紛解決渠道的角度來分析,家庭暴力具有兩種特征,一種是懲罰性,另一種是損害賠償性。其中,損害賠償原理在于沒有損害就沒有賠償,其目的在于對損害進行有效填補。
從家庭暴力司法實務的角度來分析,很難對婚內侵權行為進行認定,因為部分家庭成員能夠對創口進行自動修復,并且從財產共同制的角度來分析,這種損害賠償認定也并沒有太大的意義。基于這種情況,有學者認為,在對婚內訴訟案件進行處理時,可以讓加害方通過個人舉債方式對受害方進行經濟補償,并且受害方可以將該賠償作為個人財產,而不是將其作為夫妻共同財產。
對于經濟控制型家庭暴力來說,雖然其損害后果比較明確,但是如果婚姻關系能夠繼續維持,也并不一定需要進行解除性處理,具體賠償事宜還需要根據具體情況而定。婚姻屬于一種法律關系,具有準入條件以及關系解除后果,對于法律從業人員來說,應該對這些后果進行預見,并根據雙方當事人的實際情況,為其提供相應的法律服務[2]。
總而言之,家庭和諧需要家庭成員的共同努力,對于夫妻來說,應該互相信任、彼此尊重,杜絕家庭暴力,進而為家庭成員營造一個溫馨、和諧的家庭氛圍。另外,對于法律從業人員來說,在對婚內侵權案件進行處理時,也需要根據具體情況對經濟控制型家庭暴力以及損害賠償等進行合理認定,爭取將雙方的損失、傷害等降到最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