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璐
沈陽師范大學法學院,遼寧 沈陽 110034
2015年召開兩會前夕,《關于全面深化人民法院改革的意見》提到“加大司法拍賣方式改革力度,重點推行網絡司法拍賣模式”①。網絡司法拍賣是法院自行的以網絡為載體的強制性的一種新型司法拍賣模式。我國目前有三種主流的網絡司法拍賣模式:“重慶模式”、“上海模式”和“浙江模式”。
網絡司法拍賣相較于傳統司法拍賣有更大的優越性。網絡司法拍賣在提高司法拍賣的效率和成交率,信息透明化基礎上不但使民事執行成本有所降低,最大限度地實現訴訟資產變現,還能夠營造一個公平、公正、公開的良好競拍環境。
網絡司法拍賣的出現,因其零傭金特性,傳統的拍賣行首先站出來質疑其合法性不符合拍賣法。然而其存在是有法律依托的。一方面,《民事訴訟法》第二百四十七條、《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第四百八十八條從不同層面為網絡司法拍賣提供支撐。另一方面,網絡司法拍賣的法理基礎定紛止爭與民訴法與民事執行的目標不謀而合,自行拍賣原則更加保障了執行申請人實體權利救濟的追求。
制度上網絡司法拍賣的現行法律規制不完善,拍賣方式程序操作上缺乏具體規則,參與主體法律關系的規定不明晰。實踐中參與的主體和客體存在局限性、競買人權利救濟難以實現、監督管理的有效落實存在困難、網絡司法拍賣自身的安全風險。
1.國外規制途徑及我國理論界的觀點。美國在《統一商法典》中提出“如果債務人無法償還到期債務的,債權人可以商業合理方式拍賣擔保財產”②肯定了網絡司法拍賣。意大利在《商事紀律改革法》中提出“在某些交易區域,不允許用網絡進行交易”③。德國、韓國、日本對網絡司法拍賣持否定態度。國內有學者提出制定單行的強制執行法就十分有必要,符合立法趨勢,且和審執改革的方向一致④。
2.我國宜采取司法解釋的方式的規制網絡司法拍賣。我國民事訴訟法剛修改不久,短時期內制定單獨的司法拍賣法難以實現。網絡司法拍賣的法律關系并非受拍賣法調整,直接采用修改拍賣法的方式來調整網絡司法拍賣,不合適。制定單行的強制執行法,遠水解不了近渴。因此,通過出臺司法解釋的方式來對網絡司法拍賣活動進行規制,時間短見效快。
1.完善網絡司法拍賣主體的法律規定。厘清網絡司法拍賣主體、法律關系、權利義務、法律責任。人民法院是唯一的拍賣人,負責相關的拍賣事宜、制定拍賣的規則、收取保證金以及負責后續問題與爭議的處置。網絡交易平臺提供一個第三方交易平臺,為網絡司法拍賣的順利進行提供技術支持。兩者之間是司法協助關系。
2.建立統一的網絡司法拍賣平臺。人民法院訴訟資產網“根正苗紅”,將其打造成為統一全國的交易平臺,便于整合資源,信息共享,更加中立公正,透明和規范、通過最高人民法院出臺相關司法解釋的方式,及早解決目前出現的棘手問題。擴大包括公民誠信系統在內的間接強制適用范圍,將網絡司法拍賣不良行為存檔記錄,有利于建立健全司法拍賣機制。明確適合網絡司法拍賣的標的物范圍,一些不具備標準的資產,比如玉器、瓷器等最好采用委托交易的辦法。
3.加強對網絡司法拍賣的監督和管理。首先,對法院的監督。人民法院在網絡司法拍賣中既是拍賣人又是監管者,為避免出現自己監督自己的尷尬局面,由檢察院監督充分發揮其法律監督職能責無旁貸。同時上級法院、新聞媒體、利益相關者需從不同方面加強監督。其次,對網絡拍賣平臺的監管。嚴禁平臺之間惡性競爭、違規披露司法拍賣信息、保障保證金的安全。再次,對競買者的監管。加大對惡意競拍、哄抬高價行為的懲罰力度。最后,對中介機構的監管。加快制定中介機構行業規范,正確引導第三方服務機構良性發展,提高準入門檻。
4.建設網絡司法拍賣的安全防控體系。一方面降低競拍人的競拍風險,保障其合法權益。另一方面建立完善的安全保障機制。在網上司法拍賣要求執行法院在身份識別、拍賣資產信息反饋、競拍環節網絡服務保障全過程全方位履行所有附隨義務,順利走完民事執行的“最后一公里”,保護競拍者的權益。
[ 注 釋 ]
①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全面深化人民法院改革的意見[N].人民法院報,2015-02-26.
②[美]史蒂文·蘇本,瑪格瑞特(綺劍)·伍.美國民事訴訟的真諦—從歷史、文化、實務的視角[M].蔡彥敏,徐卉譯.北京:法律出版社,2002.96.
③劉漢富.國際強制執行法律匯編[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0.75.
④肖建國.執行程序修訂的價值共識與展望——兼評民事訴訟法修正案"的相關條款[J].法律科學,2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