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品雅
北京工商大學,北京 100048
中國海事仲裁在歷經幾十年的實踐和完善后,已初步建立了具有中國特色的海事仲裁體系。目前,中國海事司法界與仲裁界提出了構建國際海事仲裁中心的重大戰略計劃,這意味著海事仲裁迎來一個全新的發展機會。在這全新的發展環境、時代背景之下,中國海事仲裁如何順應時代的要求繼續發展,在國際上起到重要作用,建成國際海事仲裁中心,推動海洋強國的建設,已成為當下海事仲裁面臨的重大問題。
根據我國《仲裁法》第十六條的規定,仲裁協議的生效要求具備三個實質要件,即請求仲裁的意思表示、仲裁事項和選定的仲裁委員會。之后又在第十八條進一步規定,對仲裁事項或仲裁委員會沒有約定,又不能達成補充協議的,仲裁協議無效。由此得知,我國對仲裁協議生效這一問題的規定實際上是十分嚴格的。在實踐中,簽訂仲裁協議的當事人可能不具備專業的法律知識,協議難免會出現各種疏漏。我國目前的法律規定極大程度上限制了當事人申請海事仲裁的意愿,打擊了申請仲裁的積極性。
從國際仲裁界對仲裁協議效力認定的有關條款來看,各國對其的認定標準都采取了一種十分寬容的態度。因為仲裁制度本身就賦予了當事人很大的自主權,其仲裁協議的效力不能僅因缺少某些條款就被否定。所以,對《仲裁法》第十六條的規定應做修改,刪除對仲裁事項和仲裁機構的要求,規定仲裁協議的生效應具備提交仲裁的意思表示和書面形式兩個要件。關于仲裁協議中可能缺少的其他事項,如仲裁機構等,可以由當事人進一步的協商補充。
臨時仲裁,是指根據雙方當事人的仲裁協議,在爭議發生后由雙方當事人推薦的仲裁員臨時組成仲裁庭,負責審理當事人之間的有關爭議,并由該臨時仲裁庭做出仲裁裁決。①承認臨時仲裁制度是當今國際仲裁界發展的趨勢,我國也應采取這種做法,這不僅會保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還將提高我國海事仲裁的國際競爭力,進一步推動國際海事仲裁中心的建立。
想將臨時仲裁制度引入我國,首先應對《仲裁法》做出相應修改。對于《仲裁法》第十六條的規定,根據國際仲裁界的通行做法,可以在條文“選定的仲裁委員會”后加入“或明確的仲裁地點”,這樣在原先機構仲裁條文的基礎上又承認了臨時仲裁。同時“明確的仲裁地點”不意味著當事人一定要在仲裁協議中約定出具體地點,只要其約定的地點在經合同解釋后能為常人所理解即可,如雙方約定仲裁地為合同簽訂地、合同履行地等。
除了對我國有關法律進行修改外,還要在實踐中大力支持和發展臨時仲裁制度,設立專門的臨時仲裁服務機構,鼓勵當事人選擇臨時仲裁制度,為其提供專業的臨時仲裁服務。因此,我國可以在海事仲裁委員會的下設機構中設立臨時仲裁服務機構。②中國海事仲裁委員會已經成立數十年,仲裁經驗豐富,妥善處理過多起國內外重大海事糾紛案件,對建立臨時仲裁機構來說已經具備了良好的基礎。
仲裁庭權力的大小直接影響著仲裁案件程序的進行,與審理效率也息息相關。仲裁庭對一個海事仲裁案件的管轄權除了來自當事人的仲裁協議外,更多的是來源于我國法律的有關規定。在我國《仲裁法》和海仲委的仲裁規則中,對仲裁庭權力做了部分強制性規定,其余則以當事人無相反約定為適用前提。
就國際仲裁界仲裁立法的發展趨勢來看,擴大仲裁庭權力為今后相關立法的主要發展方向。賦予仲裁庭更多的權力,是擴大當事人自主權的體現,同時也會提高案件審理效率。從海仲委的仲裁規則來說,若要擴大仲裁庭的權力首先應減少其中限制仲裁庭權力的條文,也要賦予仲裁庭在處理仲裁問題時更多的自主決定權。但是,一味擴大仲裁庭權力并不會必然提高仲裁效率,相應的還要對仲裁員權力的行使加以監督和規制,以防止仲裁員權力濫用。
為了促進海事仲裁裁決更加公正,應從外部對仲裁體系加以有效的監督和審查。當今,由法院對仲裁裁決進行監督是世界各國包括我國在內普遍采取的對仲裁監管的重要手段。在我國有關的法律法規中,體現為對仲裁裁決的司法監督制度。
目前,我國對國內仲裁裁決的審查標準是要嚴于涉外仲裁裁決的。隨著我國社會實際的不斷變化,國內仲裁裁決發展的越發成熟、國際化程度也不斷提高,采用之前的標準審查仲裁裁決已顯得過于嚴苛,且也會導致實踐中司法監督的復雜化。如今,國際仲裁統一立法化已成為當下的主要趨勢,我國也應及時統一對國內仲裁裁決和涉外仲裁裁決的審查標準。
同時,根據我國仲裁法的規定,當事人對于撤銷仲裁裁決的裁定是無法上訴的,這一規定很容易造成實踐中裁決撤銷的隨意性,且當事人也難以維護自身權益。雖然我國相繼出臺了有關規定,建立起涉外仲裁裁決不予執行前的逐級報告制度,但也無法從根本上解決問題,當務之急還是要盡快完善當事人對仲裁裁決提出異議的程序,維護仲裁當事人的正當利益,以促進仲裁領域的進一步發展。
[ 注 釋 ]
①李雙元,主編.國際私法學[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0:611.
②賴震平.中國海事仲裁模式創新路徑探索——臨時仲裁在中國海事仲裁委員會的引入[J].中國海商法研究,201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