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菲菲
西藏大學政法學院,西藏 拉薩 850000
“人按照美的規律來建造”,此觀點是馬克思對于美的規律的核心觀點。馬克思把這種觀點運用在哲學、文學以及歷史學等領域,各個學科之間相互依存,融會貫通。當然,對于諸多社會問題,馬克思所提倡的美的規律也能夠成為至關重要的理論依據并且能夠起到關鍵作用。
人作為自然界的一部分,要從自然界中獲取衣食住行等生存物質資料。因此,人類需要進行勞動,讓自己身上的頭、手臂和腿運動起來。人具有感性認知和理性認知,可以聽見、看見不同的景象和美的形式。在馬克思、恩格斯看來,人類為了獲得物質資料而進行的改造自然的實踐活動是充滿意識和主觀性的,人在生產之前就已經把如何改造自然的實踐活動進行了分類、歸納,并把它作為內心的摹寫圖像,在實際行動中表現出來,把主體的標準及尺度運用到客觀對象身上,使主體和客體相互依存,相互統一。
隨著社會的發展和人類思想的進步,人對自然界改造的方法方式也在不斷更新。但是,人類的活動在一定程度上受到自然界的限制,人類不可能隨心所欲地對自然進行主觀意識層面上的改造。因此,人類為了達成自身的目的,就必須以自然界的客觀規律為導向和依據,并規范自身行為。同時,馬克思、恩格斯認為,對形式的審美感知只有在超越粗陋的實際需要之后才有可能,按照這種美的形式對客觀事物進行改造的主觀過程形成美的規律。
“動物只是按照它所屬的個種的尺度和需要來構造,而人懂得按照任何一個種的尺度來進行生產。”②比如在大自然中存在的一些現象:蜜蜂建筑巢穴,海貍搭建窩巢和螞蟻搭建巢穴等都是生物進化過程中的一種本能性的行為,它們的日常生命活動都是與自身生命體征聯系起來的,不具有任何摒棄客觀存在的行為。而人類就不同了,人類與動物的本質區別在于人類具有主觀能動性,可以通過自己的勞動來把自己的意識和主觀性變為世界上真真實實的客觀存在。
馬克思在《手稿》中所說的“內在尺度”具體是指人類在進行實踐活動的時候所參照的客觀及主管標準。也就是說,人類通過勞動改造自然時要考慮自然的承載力,同時還要考慮活動的目的和要求,也伴隨著審美理想和功利主義內容,這是人所具有的本質力量,也是廣泛意義上人的主觀能動性和人的本質向“善”性。
首先,人類按照美的規律來開展自身活動。人具有動物性的本能屬性,本質上無法脫離動物屬性,所以要按照個鐘的尺度來進行生產。但與動物不同的是,人類懂得把握客觀規律,能夠遵循內在尺度。人類只有在這兩種尺度的作用下才能夠完成美的規律的塑造,才能夠正確使用美的規律來改造自然,造福自身。
其次,內在尺度能夠提升美的規律。馬克思指出:“隨著對象性的現實在社會中對人說來到處成為人的本質力量的現實,成為人的現實”,③那么“一切對象必然成為他自身的對象化,成為確證和實現他的個性的對象”。作為客觀對象,有其自身的規律性,人類不可能對每件事務的規律性都了如指掌,有些情況下會被客觀事務所束縛,因此,人類按照內在尺度來改造客觀世界,可以突破個人能力的限制,使人的本質力量得以實現。
最后,內在尺度與美的規律和諧統一于人的自由創造當中。人類進行勞動的過程就是不斷提升自我、培養自己優秀品德的過程,我們要遵循客觀規律,要去合理、有規劃的發揮主觀能動性。
馬克思對美的規律進行了充分肯定,他提倡把這種規律運用到人類生存的每一個領域。事實上,馬克思所提倡的“美的規律”就是按照人的需要、人的目的來進行創造。人在這種規律中扮演了核心角色,處于首要地位。
人類通過勞動改造客觀世界。人類需要的物質生活資料幾乎全部來源于自然,但自然并不是把人類所需要的物質以現成的形式放在那里供人們使用,人類需要進行加工和改造,只有不斷勞動,才能生存和發展。勞動就是要按照“美的規律”來進行。
首先,我們要明確的是,規律是客觀的,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它既不能被創造,也不能被消滅。尊重客觀規律是充分、有效地發揮主觀能動性的前提,與此同時,規律在人類面前并不是高不可攀的,人類能夠發揮主觀能動性來創造各種可能。人可以在認識和把握規律的基礎上,遵循規律所產生的作用和條件來利用、改造規律,從而對客觀世界進行進一步改造,造福于整個人類。④比如,人類可以根據動植物的本質特性來發掘出水稻雜交技術,創造出更多財富。
其次,馬克思在手稿中提到了“三個復現”理念。何為“三個復現”,即對上述美的規律的實踐性表述。也就是說,美的規律在“理智地、能動地、現實地復現”中明確展開。人的思維具有理智性、能動性和現實性,美的規律會在這三種特性中展現開來。如果人類不加節制的使用理智型、能動性來對社會進行改造就會出現很多不利的現象。比如,人類大量開采資源、破壞環境而造成的環境污染、大氣污染和物種滅絕、資源匱乏等現象都是不遵循美的規律來進行實踐的后果。
最后,馬克思對于美的規律的闡述存在大量的理性因素分析,具有客觀實在的理性主義色彩。但是事物的發展往往受到歷史性和現實性的影響,馬克思的理性主義觀念是否強加到歷史性和現實性的基礎上,確實值得做出更加深入的探討與分析。
“美的規律”能夠提升我們理解和把握馬克思手稿中關于美學思想的概念意識。勞動能夠創造美,而人類的勞動又是遵循內在尺度與美的規律,是人類的目的性選擇與自然界的規律性選擇辯證統一的過程。⑤人向往未來,實際上就是對美的追求和向往,審美是一種創造,在現實中創造人類的需求。
[ 注 釋 ]
①馬克思.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
②馬克思.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
③馬克思.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
④紀佳妮.論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的哲學人類學思想[J].復旦大學學報,2014.10.
⑤陳巧.論馬克思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中的美的規律[J].文學教育,201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