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嫣然 蔡旻君
河南師范大學法學院,河南 新鄉 453007
談及刑事訴訟法的基本理念,首當應當想到的就是懲罰犯罪與保障人權。懲罰犯罪是指通過刑事訴訟程序,在準確、及時查明案件事實真相的基礎上,對構成犯罪的被告人公正適用刑法,以打擊犯罪。對于懲罰犯罪的理解,應當注意以下幾個方面:第一,懲罰犯罪要求通過刑事訴訟程序,這一點也就意味著必須依據法律規定的程序或方式來進行,這一點實際上隱含了刑事訴訟對于主體的要求,即刑事訴訟的主體只能是公安機關、檢察院或是法院,私人不能夠作為刑事訴訟的主體。第二點,懲罰犯罪必須建立案件真相的基礎上,而不能根據相關人員的主觀猜測妄加評判,這就要求相關的辦案人員在案件發生后要及時采取相關措施尋找證據以為案件的偵破提供支撐。第三點,對犯罪人判處的刑罰必須公正、適當,法官自由裁量權的適用亦必須有相應的證據支持而不能僅僅依據主觀臆斷。而保障人權則意味著要保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正當權利。首先是無辜者不受追究,刑罰不能夠使得無罪之人的正當權利受到侵害;其次是要做到對犯罪人進行正當處罰,要做到公正即罪刑相適應;最后一點是要保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訴訟權利得以實現。值得注意的是,懲罰犯罪與保障人權之間的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輔相成、密切聯系的,或者說是既對立又統一的關系。此外,還應當糾正我國長期以來只重視懲罰犯罪而忽視人權保障的舊觀念,兩者同等重要,缺一不可。
刑事訴訟的公正價值體現在案件的處理結果和訴訟程序兩方面,簡單來說,就是實體公正和程序公正。實體公正要做到作為定罪量刑的事實應當證據充分,并在此基礎上正確適用刑法以認定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是否有罪、有何種罪,進一步判處相應的刑罰。但實體公正還包含一個可能被忽視的側面,即對于錯案、冤案應當及時予以救濟,并對正當權益遭受侵害的當事人采取賠償、補償等措施來減輕其損失。至于程序公正,亦具有豐富的內涵。首先是依法,即刑事訴訟的進行必須嚴格依據法律規范進行,其次是保障人權的要求,這一點前文已經涉及故不再贅述,繼而是取證方面,嚴禁采取刑訊逼供等方式來獲取證據。此外,程序公正還包括司法機關獨立行使職權、保障訴訟程序公開等要求。實體公正和程序公正的根本目的都是實現公正,但兩者具有獨立性,就我國的司法現狀而言,在一定程度上尤其應當給予程序公正相應的重視。
追求刑事訴訟的效率,即要求在投入一定司法資源的情況下處理盡可能多的案件。必須予以強調的是,刑事訴訟的效率必須以公正為前提,不以案件處理結果的公正為前提而盲目追求高效率是無意義的。追求刑事訴訟的效率,有以下幾個方面的要求:首先是應當降低訴訟成本,這要求辦案人員在懲罰犯罪、保障人權的過程中盡量采取代價較低的方案,盡量用更少的的人力、物力、財力做更多的事;其次,追求刑事訴訟的效率具有加速訴訟進程的要求,根據我國刑事訴訟法的具體規定,案件應當在法律規定的期限內審理完畢并作出裁判結果,相關人員不應當“明日復明日”,不應當將大量未決案件累積起來。
最后需要強調的是刑事訴訟的價值沖突問題,如在程序公正和實體公正之間的非法證據排除問題,以刑訊逼供的方式獲取的證據,由于違反了程序上的要求,自然難以保障實體上的公正。此外,還有刑事訴訟的公平價值和效率價值方面的沖突。對于此問題,必須堅持公正優于效率的觀念,公正價值在刑事訴訟中處于毋庸置疑的優先地位。倘若不顧及公平而盲目追求破案率等則有極大可能造成冤假錯案,具有嚴重的社會危害性。冤假錯案的形成,不僅僅使得真正的有罪之人逍遙法外免受刑事處罰、無辜者的正當權利受到侵害,還會使得社會大眾對于法律的信任度降低、損害法律的權威性?;诖?,刑事訴訟過程中應當在保證司法公正的前提下追求訴訟效率。
[1]陳建軍,喻永紅.論我國刑事訴訟目的、價值的定位及其實現條件[J].河北法學,2004.
[2]李長城.刑事訴訟目的新論[J].中國刑事法雜志,2006.
[3]萬毅.刑事訴訟價值評論[J].法學論壇,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