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佳玉
江蘇大學,江蘇 鎮江 212013
微信公眾號,是組織或個人向微信公眾平臺申請的賬號,主要目的在于促進注冊者與特定群體進行語音、文字、圖片等的溝通。對于微信公眾號作品著作權保護問題,微信公眾號的運營主體即騰訊公司也采取了積極的措施。但是即便如此,微信公眾號作品被抄襲轉載的數量仍然與日俱增。《中國微信500強月度報告》顯示,前500強微信公眾號中對于熱門文章的抄襲群體已近3成。
面對與日俱增的抄襲現象和龐大的抄襲群體,筆者不得不去反思我國目前對于網絡著作權保護的相關法律法規是否需要完善。
著作權是指著作權人對其創作的文學、藝術和科學作品等智力成果依法享有的專有權利。
1.所侵害的標的應當在著作權法保護的范圍內。著作權法所保護的客體是指作品。而作品必須具有獨創性并能通過某種有形形式固定下來的智力成果。所以說作為著作權法保護的客體必須是具有獨創性和可固定性兩個特征。獨創性,是指作品經作者獨立創作并且無抄襲的特征。而可固定性,是指作品往往可以通過某種有形形式作為載體而將其固定下來,但不是必然要固定下來。
2.須為著作權法所明文保護的排他性權利。我國著作權法第十條也通過列舉式的方式對于著作權的類型作出了相關的規定。
3.被害人須有著作權。被害人提起著作權侵權之訴,必須證明其享有著作權。雖然在我國,著作權取得采取“創作”主義,即作品一經創作完成,作者就取得著作權。但在訴訟中,當事人仍須證明其著作權的存在。
4.受害人須證明對方有侵權行為,如復制、展覽、表演、發行和抄襲等行為。
5.不存在著作權侵權的抗辯理由,即不存在強制許可,合理使用和法定許可的抗辯事由。
關于微信公眾號著作權的侵權問題,存在較大爭議點的是其是否存在著作權的抗辯問題。所以筆者接下來主要從微信公眾號著作權侵權的抗辯事由來論述。
首先,強制許可的認定。強制許可,是指著作權主管機關在特定條件下將對已發表作品上的權利授予申請獲得此項權利的使用人的制度。而微信公眾號復制轉載明顯不屬于強制許可的范圍,況且我國并沒有相關法律規定著作權許可的問題,所以不存在以強制許可作為侵權的抗辯。
其次,合理使用的認定。著作權合理使用是指在一定范圍內,法律允許他人自由使用享有著作權的作品,不需要取得著作權人的同意,也不需要向其支付報酬的制度。
我國《著作權法》第22條以列舉的形式規定合理使用,其列舉的情形中并沒有對于網絡文章的上傳或者轉發作出明確的規定,所以很難認定微信公眾號的使用者未經許可而上傳或轉發作品的行為構成合理使用。
最后,法定許可的認定。
著作權的法定許可使用,是指根據法律的直接規定,以特定的方式使用已經發表的作品,不需要取得著作權人的同意,但應向著作權人支付使用費,并尊重著作權人的其他權利的制度。
我國《著作權法》和《信息網絡傳播權條例》共規定了六種法定許可,即“報刊轉載”、“錄音制品制作”、“播放作品”、“播放錄音制品”,“教科書編寫”和“課件制作”。而微信公眾號的侵權更不符合這六種情形,所以微信公眾號的使用者是無法利用法定許可進行抗辯的。
由以上論述可知,對于微信公眾號作品的上傳和轉發而產生的著作權的侵權問題,涉嫌侵權之人只能以合理使用為由進行抗辯。我國《著作權法》第22條列舉的情形中并沒有對于網絡文章的上傳或者轉發作出明確的規定,所以很難認定微信公眾號的使用者未經許可而上傳或轉發作品的行為構成合理使用。
微信公眾號在我國發展速度日益加快,但是相應保護網絡作品的法律制度的配套措施卻沒有相應地得到提高,導致我國目前公民著作權保護意識不強,著作權侵權問題日益嚴重。所以筆者就目前微信公眾號著作權侵權問題出發進行研究,并且做出自己的見解和評價,提出自己的建議,希望可以對我國網絡作品侵權的立法起到一定的推動作用。
[1]馬思宇.微信公眾號轉載的著作權侵權與保護研究[D].吉林大學,2017.
[2]周時兵.微信公眾號著作權侵權問題研究[D].安徽財經大學,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