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煒婷
華中師范大學法學院,湖北 武漢 430070
隨著社會關系的日益復雜,懸賞廣告相關糾紛與日俱增。然我國對懸賞廣告的法律性質至今沒有規定,僅《物權法》和《合同法司法解釋二》對其基本問題做了規定。法律規定的缺失增大了司法裁判的難度。界定懸賞廣告的法律性質,以指導司法裁判,確定《民法典》立法體例是勢在必行的。
何為懸賞廣告?王澤鑒先生認為:“以廣告聲明對完成一定行為之人給予報酬的意思表示。”①;江平先生認為:“廣告人以廣告的形式聲明對完成廣告中規定行為的任何人,給予廣告中約定報酬的意思表示②”。
綜上,懸賞廣告的特征至少有:懸賞廣告是特定廣告人向不特定的人發出的意思表示;懸賞廣告是一種通過廣告的形式發出的意思表示;懸賞廣告是約定了給付報酬的意思表示。
關于懸賞廣告的法律性質,學界主要流行著契約說和單方行為說。《合同法司法解釋(二)》將懸賞廣告置于合同法的調整范圍,似為契約說,合理與否有待探析。
契約說認為懸賞廣告是廣告人以廣告的方式向不特定相對人發出要約,要求相對人完成指定的行為后給付報酬的契約。
第一,懸賞廣告與要約、承諾制度高度契合。廣告人向不特定的相對人發出懸賞廣告的行為一旦滿足要約的要件,即可成立要約,而行為人完成要約中指定的行為則視為對要約的承諾。
第二,采契約說更有利于維護私法自治。雙方當事人是基于其獨立的意思表示而做出要約、承諾的,同時廣告人與行為人之契約是基于平等的社會地位與對等的權利義務,體現平等性。
1.當事人須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合同方可生效,縮小了懸賞廣告的適用范圍,造顯失公平。2.若行為人在完成指定行為時對懸賞尚不知情,因不具備真實的意思表示,合同不成立,則無報酬請求權,損害行為人權益。3.同時履行抗辯權的行使,與歸還遺失物的法定義務相矛盾。4.要約可撤回、撤銷,若行為人已著手指定行為,這對行為人是十分不利的。5.將懸賞廣告理解為合同,行為人的舉證責任將被加重。
單方行為說認為懸賞廣告是一種單方法律行為,廣告人對完成指定行為之人單方面負有給付報酬的義務,而不論完成行為的人是否作出有效之承諾。
第一,無民事行為能力人或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完成指定行為后,不會因為缺少民事行為能力而喪失報酬請求權。
第二,單方行為說沒有雙務合同中同時履行抗辯權的問題,自然不會引起與法定義務相矛盾的情況。
第三,不論行為人對懸賞廣告是否知情,只要完成廣告中的指定行為,便有報酬請求權,保護了行為人利益。
漢語詞匯豐富,許多近義詞看似意思相近,但運用時有細微差別。為了讓學生仔細辨別詞語,可以在閱讀文本時讓近義詞語對對碰,引導正確辨析、使用詞語。
第四,免卻了行為人在主張報酬過程中的諸多舉證責任。
1.單方民事法律行為不可撤回。加重廣告人義務、損害其利益,顯失公平。
2.楊立新教授認為:“在立法上不把懸賞廣告置于債篇,就要置于另外一個位置上,而這樣做,對于整個民法的結構有所破壞。同樣,在構建民法學的理論體系上,也存在這樣的問題。”③
不難看出單方行為說彌補了契約說之缺陷,更具實踐性。雖然持契約說提出了一些規則以補充完善,但卻會破壞合同法的整體結構。故,筆者傾向于單方行為說。下面就的爭論焦點提出己見:
契約說與單方行為說學者都以此反駁對方的觀點。然而,懸賞廣告的撤回性已逐漸成為一種國際慣例,即廣告人可在行為完成之前撤回懸賞廣告,而行為人就其損失有賠償請求權。因此,撤回性實不足為判定懸賞廣告性質的標準。
我國民事立法多借鑒德國等大陸法系國家,未來民法典在立法體例上亦可借鑒其結構,即將懸賞廣告單列一節或將其置于單方行為一節中。
近年來單方行為說已經成為主流觀點。如楊立新教授在早期持契約說,近年已改采單方行為說。⑤最高人民法院發布的“魯瑞庚訴東港市公安局懸賞廣告糾紛案”也體現了司法部門的觀點轉變。由學者起草的兩個民法典草案也均采單獨行為說。
[ 注 釋 ]
①王澤鑒.債法原理[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3:255.
②江平.民法學[M].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0:586.
③楊立新.論懸賞廣告[EB/OL].http://www.fabang.com/a/20111103/455132.html,2011.03.
④張文顯.法理學(第四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272.
⑤楊立新.債法總則研究[A].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7.35;楊立新,朱巍.論戲謔行為及其民事法律后果——兼論戲謔行為與懸賞廣告的區別[C].當代法學,20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