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詩琦
海南熱帶海洋學院,海南 三亞 572022
海南黎族由于居住環境和地理位置的差別,決定了每個方言區的生活習慣、宗教信仰、語言和服飾等的差別。分為五大方言區哈、潤、賽、美孚、杞,分布幾乎遍布全省。黎錦中不止有人形紋、動物紋和幾何紋,其中還有植物紋、卐字紋、漢字紋、日月自然現象的花紋和一些不規則圖形。圖案亦是如此還有其他大型圖案,僅幾幅較為突出和代表的作品。
人形紋中著名的有大力神紋、母子紋,還有繡上同一種樣式卻不同顏色的百人圖;還有色彩繽紛的舞蹈圖中歡愉的黎族人形紋;還有婚禮圖中各式各樣的人形紋,有轎夫、新娘和迎親隊伍,每個人動作不盡相同,但卻用來表現了婚禮盛大的場面。有關于故事性和事件的,用人來呈現,此來人形紋的是極為豐富的。
大力神紋,大力神的名字一聽就跟神話傳說有關,與西方的耶穌有點相似,他是創造萬物的神,叫做“造物”。大力神并不僅僅是力氣很大,他還非常神通廣大,相傳五指山、黎母山、七仙嶺、昌化江、南渡江和萬泉河都是他所創造的。他創造了人、動物、植物、綠水青山等等,黎族的百姓在這片樂土上開始了自己的幸福生活,安居樂業。所以黎族人民為了紀念這位偉大的神,把他繡到了黎錦上面,流傳千古。黎族人塑造了這一形象,他體魄剛健,氣勢宏大,有力的上臂粗壯、向上,與身體構成“M”形,雙腳展開,穩穩著地,雙腳的裝飾呈現巨大的魚尾紋形狀,能在海河中自由遨游。一般一種圖案不能構成一幅完整的圖案,所以大力神紋為主的花紋的襯托和裝飾主要以云紋為主,此番可看出黎族人們對神與人的差別,大力神遨游在天上,擁有無邊的法力,與人類不同。從整幅圖看來,黎族人有著豐富的想象力,對宇宙或者說是我們可謂的“天上”的一種想象,是對美好的向往。把神織到黎錦之上,第一是紀念他偉大的功績,第二亦有保佑平安,對神的敬畏之心。
母子紋,從氏族社會開始,最先體現的就是母子關系,無論在古代、近代還是當代,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無論是百善孝為先還是尊老愛幼等等,母子之間的這份感情是最直接和濃厚的。所以母子紋印上了以前的氏族時代的痕跡,也是當代人民的對母子情深的美好寄愿。
動物紋的種類非常多,但牛紋、蛙紋等等是最常見的花紋。??梢哉f是農業生產的好幫手,不僅可以看到牛在田地里務農,還可以看到小孩在牛背上瀟然自得的童趣。青蛙被當然保護神,而且黎錦中還有人形蛙紋,青蛙的地位顯而易見,亦是非常的重要。除此之外我們還介紹了龜紋、羊紋、龍紋、鹿紋、鴿紋、蝙蝠紋、喜鵲紋等等,但不僅僅是這些,還有很多精美的動物紋,魚紋、鳥紋、貓狗紋等等。
牛紋,在過去的的古代人們的生產力低下,從人力進步到畜力,牛則是重要的畜力之一,它提高了生產力,創造了更多的財富,所以黎族人們十分崇拜牛。牛象征著財富和權力,是黎族四大家產之一。在黎族的氏族中衡量一個人或者整個家族的社會地位,把牛的數量作為主要的評定標準最重要的因素。“合畝制”地區黎族的習俗,每年農歷三月的“牛日”禁忌殺牛。無論是男女還是老少都集中在“畝頭”家里吃飯喝酒,舉行“牛日”的慶典活動,并且給牛喝一種用“?;晔苯葸^的酒,表示對牛的崇拜和祝福。所以牛在黎族人們心目中的地位可謂是非常高的,這當然體現在五大方言區的黎錦中會經常采用牛紋作為圖飾,牛紋不僅是代表這財富的象征,它還包含著人們對牛的期盼,希望牛的靈魂能與人的靈魂一樣,永生不息。
蛙紋,青蛙不管是以前還是現在,它都大受歡迎,它可以吃掉害蟲,有益莊稼生長,保護糧食豐收,因此黎民百姓非常崇拜它,被視作為吉祥物之物。在海南省檳榔谷景區中,導游便像我們介紹了黎族人民對青蛙的崇拜,而且青蛙繁衍的時候可以產出很多的蝌蚪,人民便做多子多孫之說。所以在許多紋樣裝飾上都離不開青蛙紋,五大方言黎族人民在織錦上經常使用蛙紋,而且五大方言區都分別有具象蛙紋、變形化蛙紋和簡化蛙紋三種,盡管方言區之間不大相同,但青蛙的形態和特征還是非常的到位的。
龜紋,烏龜無論是在哪里都是長壽和永恒的代表之一,所以在黎族人們眼中,龜是有靈性的,蘊藏著神秘的力量,有著深厚的文化內涵的動物。在棉質的被上有著龜紋圖中織有卍字的圖案,意思是萬壽無疆,地久天長。
羊紋,在古代的時候,羊與祥通用,吉祥的禮俗中常用羊做牲,就是因為羊能傳達吉祥、福祉之故,羊也因此而成為吉祥、福祉的象征。羊又是十二生肖之一,所以本身就代表著祥物。在黎錦的羊紋中,它與甲骨文略有相似,在沒有文字的黎族中,看來這羊紋是由象形字演變而來的。羊紋在杞方言中較為流行,作為整幅黎錦的陪襯的花紋圖案。把羊紋織或者繡到黎錦上,都有吉祥和好遠的寓意。
龍紋,龍是一種神異動物,具有九種動物合而為一之九不像之形象,為兼備各種動物之所長的異類。封建時代,龍被視為皇權的象征,擁有著至高無上的權利。而龍也是十二生肖之一,所以龍代表著吉祥、太平盛世。龍還能帶來雨水,給予大地滋潤,給黎族百姓的農業生產帶來大豐收。把龍織或者繡到黎錦上,也是表達了黎族人對生活的美好向往,對生產的豐收給予了極大的期望,還有吉祥如意。還有中國人常說的,我們是龍的傳人之意。
鹿紋,鹿被黎族人視為“仁獸”,傳說,鹿是瑤光散開而生成的,它能兆瑞祥。鹿為純善祿獸,在中國文化中占著相當重要的地位。鹿也是長壽的象征,“鹿”與“祿”諧音,寓有福、祿、壽之意。黎族把鹿譽為瑞獸和吉祥之物,織錦花紋上的鹿紋代表吉祥、幸福、平安。鹿紋在黎錦上也如在現實中一樣,顯得十分的輕盈、靈巧,鹿紋用色十分豐富,構圖嚴謹、古典味道十足,鹿紋的黎錦可以說是最好的裝飾品。
鴿紋,鴿子被視為忠貞和長壽的動物,象征著和平(到今天亦是如此)和安寧。鴿紋向往的便是這家和萬事興,希望一家人和樂融融、團結一致,得到永遠的和平和安寧。
魚紋,在黎族的各大慶典或者祭祀上都必須有魚,才能成為完整的方式。潤方言在黎錦上繡上雙魚,表示這年年有余(魚),愛情、生活雙豐收,美滿和諧之意。
喜鵲紋,喜鵲俗稱鵲鳥,人們覺得它有預知的本領,所以有句話說是喜鵲鳴叫,定報喜事,所以喜鵲常常與喜事聯系到一起,而在黎族喜鵲被當做婚姻喜事的吉祥物。在黎錦上繡上喜鵲紋可以說是對婚姻幸福生活的一種美好寄愿,寓意匪淺。
蝙蝠紋,蝙蝠諧音福,因此在黎族人的心目中好運氣和幸福的吉祥之兆,黎錦上的蝙蝠紋常與卍字紋搭配在一起,可謂是萬福的意思。而用紅色的線織或者繡上蝙蝠紋的意思是一生平安、洪福齊天。
幾何紋,是原始的紋飾,應該算是較早的符號,經常被用作邊飾。到明清時期,幾何紋變得比較復雜精美。在搭配主要花紋的時候它亦能發揮巨大的作用,紋飾比其他花紋簡單,是五大方言區黎錦里都比較喜歡采用的紋飾,幾何紋能夠增加織錦花紋圖案的變化效果,美化整幅圖案,給人以美的感受。
黎族織錦婚禮圖,根據字面上的意思,它是以婚禮為主軸所拼湊出來的圖案。主要底色以黑色為主,搭配其他比較艷麗的顏色,給予人們視覺上的沖擊?;槎Y的花紋圖案是豐富的,把真實的婚禮現場還原到黎錦上,婚禮中有高舉火把來引路的伴娘和男儐、有牽著牲畜的、有送聘禮的、還有抬花轎的人。之后還跟著盛裝打扮的伴娘和男儐陪著新娘與她打傘的,最重要的還有常在電視上能看到的吹拉彈唱還加上舞蹈的八音隊等等。把這些畫面全部還原到黎錦上,表現生動、活潑、還非常的熱鬧,這反映了黎族人們心目中的所想所思,婚禮是神圣且喜慶的。婚禮圖中的人物形象和整體的事物,通過對故事藝術化的效果,把整個盛大的場面還原到黎錦上,其人物神情狀態是生動逼真的,由線到面整體十分和諧流暢,所用來裝飾的紋飾精美別致,色彩簡潔大方,主題鮮明突出,構圖非常巧妙,生趣盎然,具有獨特的格調和濃郁的鄉土風俗色彩。黎族婚禮圖織錦顯出黎族婦女高超的技藝、獨具的匠心。在筒裙上織出婚禮圖,是以人形紋為主,意思是可以繁衍子嗣,多子多福的寄愿。筒裙的尾端以狗紋為主,狗向來都人類最忠實的朋友,代表的是祥兆和驅邪的意思。這種搭配的意思不僅是說婚姻美滿、百年好合、百子千孫,還有辟邪之說。
黎族織錦舞蹈圖,少數民族多數是能歌善舞的,黎族亦是如此,他們有著歷史悠久的原生態民間舞蹈。還有傳統的“愛情節”——三月三,這是他們盛大的節日之一,這天大家都要盛裝出席,盡情的唱歌跳舞,從茫茫人海中找到自己相伴一生的愛侶。舞蹈圖的主題突出,生動地展現了青年男女活潑、青春還有強大的生命力,舞步整齊、姿勢優美、氣氛活絡,展現了三月三的盛況。在無論舞蹈中的黎族男子還是女子,都形態不一,但又充滿著栩栩如生的朝氣,原生態舞蹈和黎族歷史文化的相互結合,還有著原生態的音樂,獨特的節奏,舞蹈圖中的畫面是幸福的、歡樂的、還有著一種幾近對美好生活向往的祝愿。舞蹈的表現是動態的,但圖案卻是靜態的,如何把這幅圖展現出生命力又如何展現黎族的的傳統,是制作者挑戰性的表現,從構圖到真正的制作,都是黎錦藝術的完美體現。
關于鹿回頭有個美麗的傳說。相傳,古時候,在秀麗風光仿佛蓬萊仙境的五指山腳下,有著一位勤勞、勇敢、英俊的黎族青年獵手,他有著一手百發百中的好箭法,啥獵物都逃脫不了他的“神箭”。他心地善良、豁達大度。有一天他帶著弓箭遠出打獵,跋山涉水四處尋覓找獵物。突然,他發現一只山鹿從一片樹林中跑了出來。急忙引弓射之,山鹿驚慌地向南奔逃,獵手窮追不舍,緊緊追逐著奔跑的山鹿。他翻越過九十九座山脈,跨越過九十九條河流,一直追到南海邊際。青年獵手正引弓射山鹿,只見山鹿倏然回首顧盼,化身為一個美貌的妙齡少女,羞答答地朝著獵手走來,向他表示真誠的愛慕之情。于是鹿女和青年獵手結為夫妻,在此安居樂業,繁衍生息。其實關于鹿回頭的傳說有多個版本,但是無論是哪個版本的鹿回頭,都表達了主人公的善良,還有是對美好愛情的向往。而現在的鹿回頭是位于三亞市南3公里處,是海南島最南端的山頭。鹿回頭三面臨海,狀似坡鹿,高275米,在鹿回頭山頂上,可以將三亞市的全景盡收眼底,在三亞四季如春的城市里,在鹿回頭上的風景更是讓人美不勝收,在山頂享受頂級的氧吧的修養還能觀賞三亞市的美景,是現在三亞聞名遐邇的避寒旅游勝地。
黎錦是黎族人們的瑰寶,也是驕傲。在這個物欲橫流和高速發展的世界,手工制品顯得格外的珍貴。許多優秀的作品出世,無論是書、文章還是精美的黎錦,相信能在一定作用上,讓更多的人了解黎錦,欣賞到黎錦的美麗。
[1]符桂花.黎族傳統織錦[M].海南:海南出版社,2005.
[2]孫海蘭,焦勇勤.符號與記憶:黎族織錦文化研究[M].上海:上海大學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