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倩倩 高運申 樊曉麗
北京博大司法鑒定所,北京 100052
韓某,男,12歲,2013年7月24日因交通事故受傷致右髖部疼痛,2月后右髖疼痛無明顯改善,X示右股骨頭輕度變形。MRI提示右股骨頭變扁,考慮股骨頭無菌壞死,關節腔少量積液。7月后復查無好轉,診斷為小兒右股骨頭缺血性壞死(三度)。
2013年7月24日門診病歷:主訴右肘、右髖、左膝外傷(車禍傷)半小時。PE:右肘活動可、無紅腫。右髖部可活動。左膝稍紅腫,可下蹲。X片:右橈骨近端干骺端傾斜,形態不規則。處理:支具固定,消腫止痛治療。
2013年8月14日門診,右橈骨骨骺骨折2周,PE:右上肢支具固定,右髖部仍疼痛。
2013年10月11日門診,右髖疼2月。2月前車禍,外院拍片無骨折,休息治療,近2月右髖疼無改善,X示右股骨頭輕度變形。
2013年10月12日門診,右側肢體車撞后摔傷3月。右下肢行走略跛。PE:雙下肢基本等長,無明顯紅腫,無明顯壓痛。右髖外展位,內收、外展均有受限,感痛,余關節活動可。髖MRI:右股骨頭變扁,考慮股骨頭無菌壞死,少量積液。
2014年7月7日住院治療,骨科專科情況:下肢壓痛點:右側腹股溝中心區壓痛,臀橫紋右側輕度變淺,臀部肌肉右側輕度萎縮,肌力:左下肢5級,右下肢4級。髖關節:下蹲功能困難,“4”字試驗右側(+),雙內踝外展間距110cm,ALLis試驗(+)。輔助檢查:雙髖關節正位及蛙式位X線(2014-3-1)示:右側股骨頭骨骺密度增高見小裂隙,骨骺稍扁,左髖關節尚可。雙髖關節正位及蛙式位X線(2014-7-7)與(2014-3-1)相比示:右側股骨頭形態穩定,其它大致同前。出院診斷:小兒右股骨頭缺血性壞死(三度)。
1.法醫臨床學查體
乘坐輪椅入室。右肘部未見明顯瘢痕,雙側肘關節活動基本對稱,雙側前臂長度(肘橫紋至橈骨莖突):左側18.0cm、右側17.5cm。雙下肢長度(臍至內踝下緣):左側83.3cm、右側83.3cm。右髖關節活動部分受限,右下肢下蹲、起立輕度障礙,雙下肢肌力、肌張力、感覺可。
2.法醫閱片
2013-7-24右肘X線示:右橈骨近端干骺端傾斜,形態不規則,邊緣銳利,提示右橈骨近端骨骺骨折。
2013-8-12雙髖X線示:雙側股骨頭形態基本對稱。
2013-10-11雙下肢X線示:左下肢骨長度586.8mm,右下肢骨長度為578.0mm。
2013-10-13骨盆MRI示:右側股骨頭略變扁,關節面不平整,股骨頭內顯高、低混雜信號,右側髖關節少量積液。
2014-2-21雙髖正位X線示:右側股骨頭變扁,關節面不平整。
2016-1-29骨盆正位X線示:右側股骨頭變扁較前明顯,股骨頭內密度不均,關節面不平整。
人體髖部受到外力作用后,如果是中老年人,可形成股骨頭、股骨頸或股骨粗隆的骨折等,臨床表現較為明顯,一般的影像學檢查即可確診,而本例被鑒定人系兒童,兒童的骨骼有機成分含量較多,柔軟而富于彈性,塑形能力較強,故其受力后可無明顯的影像學表現或形成隱匿性骨折,一般X線片在受傷當時診斷率較低,不易檢查確診,在經過一段時間后,這種骨折或可自行愈合,或可引起股骨頭壞死。
股骨頭壞死全稱股骨頭無菌性壞死或股骨頭缺血性壞死,是由于多種原因導致的股骨頭局部血運不良,從而引起骨細胞缺血、壞死、骨小梁斷裂、股骨頭塌陷的一種病變。一般股骨頭壞死的原因有:1.外傷:外傷主要是指髖關節外傷,如髖關節脫位、股骨頭骨折、股骨頸骨折等,易發生股骨頭壞死,且出現股骨頭壞死的機率最高;2.長期大量使用激素類藥物,可造成骨質疏松、動脈血管阻塞,使骨細胞、骨髓細胞逐漸發生壞死;3.風濕:多發生于氣候寒冷潮濕地區;4.慢性酒精中毒:酒精中毒可致脂類代謝異常,血液粘滯度增加,造成骨微循環障礙而致股骨頭缺血壞死;5.遺傳因素等。其中外傷造成股骨頭缺血性壞死占股骨頭壞死的75%-95%。外傷造成的股骨頭缺血性壞死一般認為
絕大多數發生在外傷后1-5年,最早可在傷后2-3個月出現,一般外傷造成股骨頭壞死的發病率在20%-40%。股骨頭壞死多數病例與外傷有關,主要是由于供應股骨頭的血管受損所致,如因股骨頸骨折使供應股骨頭的血管受損,股骨頭全部或部分失去血運,導致股骨頭缺血性壞死。
本例被鑒定人韓某,男性,12歲。2013年7月24日因交通事故受傷,當時臨床檢查見右肘可活動、無紅腫。右髖部活動可。左膝稍紅腫,可下蹲。X片:右橈骨遠端干骺端傾斜,形態不規則。說明其右側肢體受到了交通事故的外力作用,可以證明本次交通事故的外傷史明確。2013年8月14日(傷后20余日)門診病歷載:右橈骨骨骺骨折2周,PE:右上肢支具固定,右髖部仍疼痛。2013年10月11日門診病歷載:右髖疼無改善,X示右股骨頭輕度變形。2013年10月12日門診病歷載:右下肢行走略跛,右髖外展位,內收、外展均有受限,感痛。髖MRI:右股骨頭變扁,考慮股骨頭無菌壞死,少量積液。
依據現有鑒定材料,可以排除被鑒定人系因使用激素類藥物、風濕、慢性酒精中毒及遺傳因素等導致股骨頭壞死的可能,分析其系因右髖部受到本次交通事故的外力作用,如右髖部扭傷、摔傷、股骨頸隱匿性骨折等,造成右側股骨頭無菌性壞死。股骨頭缺血性壞死早期可以沒有明顯的臨床癥狀,而常常是在復查原發損傷愈合情況時方才被發現。一般最早出現的癥狀為髖關節或膝關節的疼痛,本例被鑒定人系兒童,沒有引起足夠注意,易被忽視,而且股骨頭缺血性壞死是一個逐漸演變的過程,早期可無疼痛或有輕微疼痛,直到疼痛經久不愈,經影像學檢查才被發現存在股骨頭壞死,分析其屬于外傷性股骨頭缺血性壞死,被鑒定人右側股骨頭壞死與本次交通事故在時間上具有連續性,其發病過程符合外傷導致股骨頭缺血性壞死的病理生理規律,與本次交通事故存在因果關系。被鑒定人右側股骨頭壞死(三度),具有行髖關節置換術的適應癥,但因被鑒定人系未成年人,需待其長大成人后方可進行髖關節置換,鑒于被鑒定人目前情況及股骨頭壞死對其今后上學、就業、婚姻、家庭及社交等方面的影響,依據《道路交通事故受傷人員傷殘評定》GB18667-2002標準附則5.1、比照4.8.10.f)、附錄A.8及北京市關于該條款的“擴充性補充”之規定,綜合評定其為道路交通事故Ⅷ(八)級傷殘。
[1]范利華.損傷與疾病[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14.4.
[2]劉技輝.法醫臨床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