粟漩,錢虹,麥方永
(廣東省中西醫結合醫院 康復科,廣東 佛山528200)
認知障礙是腦卒中患者最常見的功能障礙之一,腦卒中患者3個月時認知損害的發生率可達30%[1],Ballard等[2]調查發現,年齡超過75歲的卒中患者腦卒中后3~15個月發生癡呆的概率高達9%。本課題組前期研究發現 “通督調神法”針刺能有效改善腦卒中患者的吞咽功能[3],臨床實踐亦證明 “通督調神法”針刺治療神志相關疾病療效確切[4-5]。基于此,本研究通過觀察 “通督調神法”針刺對局灶性腦缺血模型大鼠學習記憶功能的影響,為 “通督調神法”針刺在腦卒中后認知障礙的臨床應用提供實驗依據。
1.1 動物 SPF級雄性SD大鼠40只,體質量250~300 g,廣州中醫藥大學 (大學城校區)實驗動物中心提供 (合格證明編號:NO.44002100009037),飼養溫度在22℃~25℃,相對濕度在45%~60%,保持12小時明暗周期,自由進食與飲水。
1.2 儀器 Morris水迷宮設備 (廣州飛迪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1.3 模型制備 大鼠適應性喂養1周后隨機分為假手術組10只與手術組30只,手術組參照改良Longa法制備左側大腦中動脈阻塞 (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模型,假手術組僅分離動脈,不插入尼龍栓線。結果:假手術組死亡2只,手術組死亡6只,手術組大鼠再隨機分成模型組、針刺組、西藥組,每組各8只。
1.4 治療方法 ①假手術組不給予任何處理。②模型組不給予治療。③針刺組予 “通督調神法”針刺。操作:大鼠綁縛固定,參照大鼠穴位針灸圖譜[6]取百會、大椎、人中、風府等穴,常規消毒后,用華佗牌1寸無菌針灸針針刺, “百會”向后斜刺 0.5寸, “大椎”直刺 0.5寸, “人中”直刺 0.5寸,“風府”斜刺0.5寸,行針強度以大鼠安靜耐受為度,留針20 min。④西藥組予尼莫通12 mg/kg,按20 mL/kg灌胃。針刺及灌胃均為每日1次,連續治療15天。
1.5 行為學觀察 治療結束后第1天,所有大鼠進行水迷宮適應性訓練。治療結束后第2天和第4天進行Morris水迷宮測試,具體內容包括:①定位航行實驗:將大鼠從第1象限邊緣面向水池壁放入水中,記錄大鼠在水池中尋找到平臺的時間(即逃避潛伏期)及游泳路徑,定位航行實驗上午、下午各2次。②空間探索實驗:完成最后1次定位航行實驗后撤除平臺,大鼠入水后自由游泳120 s,記錄每只大鼠的平臺穿越次數以及游泳軌跡。
1.6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9.0分析數據,計量資料以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單因素方差分析,兩兩比較方差齊性時采用 LSD-t法, 方差不齊時采用 Dunnett's T3 法, P <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實驗動物情況 針刺組有2只大鼠因針刺意外死亡,假手術組和模型組各有1只狀態不佳,最終納入統計大鼠28只。
2.2 各組定位航行實驗結果比較 各組大鼠逃避潛伏期經方差分析,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P<0.05)。兩兩比較:與假手術組比較,模型組的逃避潛伏期明顯增加 (P<0.05);與模型組比較,針刺組和西藥組的逃避潛伏期明顯縮短 (P<0.05),且針刺組第4天的逃避潛伏期比西藥組更短 (P<0.05)。見表1、圖1。

表1 各組大鼠的定位航行實驗結果比較 (x±s)

圖1 定位航行實驗各組大鼠的游泳軌跡比較
2.3 各組空間探索實驗結果比較 各組大鼠平臺穿越次數經方差分析,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P<0.05)。兩兩比較:與假手術組比較,模型組平臺穿越次數減少 (P<0.05);與模型組比較,西藥組、針刺組平臺穿越次數增加 (P<0.05),且針刺組多于西藥組 (P <0.05)。 見表 2、 圖 2。

表2 各組大鼠的空間探索實驗結果比較 (x±s)

圖2 空間探索實驗各組大鼠的游泳軌跡比較
缺血性腦卒中是腦血管病的最常見類型[7],據統計,我國缺血性腦卒中發病率高達 91.3/10 萬 ~ 263.1/10 萬[8], 缺血性腦卒中和卒中后認知障礙已成為我國最重要的公共衛生問題之一。
腦卒中后認知障礙屬中醫學 “癡呆”范疇,該病多以陰精、氣血虧虛為本,以痰濁瘀血為標,病位在腦。 《難經·二十八難》: “督脈者……上至風府,入屬于腦”、 “腦為元神之府”,可見督脈與腦、神志關系密切。 “通督調神法”是通過刺激督脈要穴以疏通督脈經氣,最終達到醒腦調神功效的一種治療思路。針刺處方所選均為督脈穴位,其中 “百會”為 “三陽五會”, “大椎”與百會合用能調節一身陽氣, “風府”為“風邪所入之府,腦后之空竅” (《醫經理解》), “人中”為手足陽明經與督脈的交會穴,針刺以上穴位能起到益氣通督、調神健腦的功效。本研究結果顯示,模型組的逃避潛伏期較假手術組增加,平臺穿越次數較假手術組減少,說明MCAO模型大鼠的學習記憶功能出現障礙,而經 “通督調神法”針刺和尼莫通灌胃治療后,MCAO模型大鼠的學習記憶功能明顯改善。
綜上所述, “通督調神法”針刺能改善局灶性腦缺血大鼠的認知功能。 “通督調神法”針刺改善腦缺血大鼠認知功能的作用機制是什么?遠期療效如何? “通督調神法”針刺和尼莫通灌胃對缺血性認知障礙是否有協同治療作用?以上問題均值得進一步研究探討。
[1] 張通.中國腦卒中康復治療指南 (2011完全版) [J].中國康復理論與實踐,2012,18(4):301-318.
[2] Bollard C,Rowan E,Stcphcns S,et al.Prospective follow-up study between 3 and 15 months after stroke:improvements and decline in cognitive function among dementia-free stroke survivors>75 years of age[J].Stroke,2003,34(10):2440-2444.
[3] 粟漩,賴新生.通督調神法電針治療腦卒中后吞咽障礙療效觀察[J].針灸臨床雜志,2010,26(6):3-6.
[4] 孫培養,儲浩然,李佩芳,等.通督調神針法治療腦卒中后抑郁:隨機對照研究 [J].中國針灸,2013,33(1):3-7.
[5] 張緒峰,蔣麗元,王慧.李平通督調神針法改善失眠癥患者睡眠及心理狀態的臨床研究 [J].中華中醫藥學刊,2015,33(10):2542-2545.
[6] 華興邦,周浩良.大鼠穴位圖譜的研制 [J].實驗動物與動物實驗,1991,2(1):1-5.
[7] 賈建平.神經病學 [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8:175.
[8] 涂雪松.缺血性腦卒中的流行病學研究 [J].中國臨床神經科學,2016,24(5):594-5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