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飛
(福建師范大學 馬克思主義學院,福州 350007)
心理健康是指各類心理活動正常、關系協調、內容與現實一致、人格處于相對穩定的狀態[1]。它不僅關系到學生個體的認知、情感、意識和行為,也關系到學生個體的身心健康和未來發展。大學生只有心理健康,才能關系協調、人格穩定、身心愉悅,才能促進其不斷地進步和持續地成長。隨著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的快速發展,高校教育事業進入一個新的發展時期,截至2015年,我國各類高等教育在學總規模達到3647萬人,高等教育毛入學率達到40.0%[2]。越來越多的學生有機會接受高等教育。這其中女大學生占據相當大的比例。以福建師范大學福清分校為例,現有在校生總人數共6395人,其中女生人數4100人,占64.1%,2016級新生總人數1649人,女新生1036人,占62.8%,這些95后女大學新生全部都出生在1995年后,她們占據學校的“半邊天”,她們的心理健康狀況到底如何會直接影響到她們在學校的成長。基于這一點考慮,本文以福建師范大學福清分校為例,對95后女大學新生的心理健康狀況進行調查分析,以便更加全面地了解95后女大學新生心理特點,為進一步提升其心理健康水平提供科學依據和理論指導。
通過隨機抽樣的方法,采用問卷調查法,選取1000名福建師范大學福清分校2016級女大學新生,回收有效問卷963份,有效回收率為96.3% ,如見表1所示。

表1 樣本分布
采用90項癥狀清單(SCL-90)[3]。該量表由L. R. Derogatis 編制于1975年,本量表共有90個題目,
分成10個因子,分別為軀體化、強迫癥狀、人際關系敏感、抑郁、焦慮、敵對、恐怖、偏執、精神病性和其他。每個題目采取5級評分制(沒有=1,很輕=2,中度=3,偏重=4,嚴重=5),按全國常模結果,總分超過160分,或陽性項目數超過43項,或任一因子超過2分,可考慮篩選陽性。該量表經過實踐檢驗,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
利用我校新生入學后第一學期集體晚自習的時間,集中發放問卷進行施測,要求被試按照自己“最近一個星期”的真實感受來作答,答題完畢后當場收回。事后進行無效問卷的篩排、數據錄入和校對,并采用SPSS13.0軟件進行數據處理,統計方法包括描述性統計、t 檢驗和方差分析。
調查結果顯示:95后女大學新生心理健康總體平均分為1.40分,從表2可知,各因子得分均顯著低于全國大學生常模[3],表明該群體的總體心理健康水平要高于全國大學生平均水平,其中得分排名前3位的分別是強迫癥狀、人際關系敏感和焦慮這3個因子。

表2 本次調查與全國大學生常模比較
注:*表示P<0.05,**表示P<0.01,***表示P<0.001。下同。
獨立樣本t檢驗結果表明,是否是獨生女在心理健康總均分上存在顯著差異(t= -3.049**),獨生女大學新生在軀體化、人際關系敏感、抑郁、焦慮、恐怖、偏執、精神病性和其他這8個因子的得分均顯著低于非獨生女,詳見表3。

表3 是否是獨生女大學新生心理健康狀況的差異檢驗
獨立樣本t檢驗結果表明,生源地在心理健康總均分上存在顯著差異(t= -2.986*),城鎮女大學新生的軀體化、人際關系敏感、抑郁、焦慮、恐怖、精神病性和其他這7個因子的得分均顯著低于農村,詳見表4。

表4 城鎮與農村女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的差異檢驗
從調查結果可知,95后女大學新生心理健康總體水平高于全國大學生平均水平。其中,強迫癥狀、人際關系敏感和焦慮3個因子得分顯著較高。95后女大學新生之所以存在強迫癥狀,主要是因為長期受到中國應試教育體制和家庭教養方式的影響。自古以來,“望子成龍”和“望女成鳳”的意識在中國長輩心中就根深蒂固,不論是家長、學校,還是社會大眾,大家對孩子的學習和成長期望很高,不管孩子心里是否真正愿意,各種補習班、各種興趣愛好培訓壓得孩子喘不過氣來,長期在高壓力下成長的孩子,很容易形成自我期望過高和刻意追求完美等強迫個性特征,因而強迫癥狀比較明顯;95 后女大學新生在適應新環境、新學習和新生活等方面,容易受到性別和情緒的影響,普遍會感到不適應和不自在。此外,來自農村的女大學新生有692人,占調查總人數的71.9%,受到家庭條件、經濟因素和成長環境等因素的影響,他們在人際關系處理方面經常會感到自卑。因此,在人際關系敏感上得分較高。95 后女大學新生中出現焦慮癥狀可能是他們在學業、生活和工作等方面對自己要求過高,但現實生活中又達不到自己的要求,當這種不對稱和反差長期無法調合時,容易產生不同程度的緊張、擔心和不安,甚至出現神經過敏或焦慮癥狀。因此,高校在新生入學教育中要堅持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一切從實際出發,根據 95 后女大學新生的實際情況,對其進行及時、有效、科學的引導,將會在很大程度上幫助其盡快地適應新環境,有利于他們在學校更好地成長。
從結果可以看出,是否獨生女在心理健康總均分上存在顯著差異(t= -3.049**),而且獨生女大學新生在軀體化、人際關系敏感和抑郁等8個因子的得分均顯著低于非獨生女,這說明獨生子女的心理健康水平高于非獨生子女。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兩個方面:一方面,從家庭環境來看,獨生子女是父母心中的“心肝寶貝”,相對于非獨生子女而言,他們在家庭中受到父母更多的關注和重視。父母和長輩們的寵愛,使他們從小就生活在一個幸福的家庭里,得到更多的家庭溫暖和關愛,這為培養其健康心理提供了良好家庭環境;另一方面,從成長環境來看,獨生子女多生活在城市,他們從小就能接受更好的教育,不論是課內學業輔導,還是課外興趣愛好培訓,不論是外語水平,還是計算機操作技能,都會優于生活在農村的非獨生子女,這些都從不同層面不同程度地增強他們的自信心和對生活的滿意度,進而提升其心理健康水平。
研究結果表明,生源地在心理健康總均分上存在顯著差異(t= -2.986*),城鎮女大學新生的軀體化、人際關系敏感、抑郁、焦慮、恐怖、精神病性和其他這7個因子的得分均顯著低于農村,這說明城鎮女大學新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要高于農村。原因在于生活環境的不同,越是生活在城鎮的95后女大學新生,其所處的生活環境越是優越,受到更多的關愛,得到更好的教育,這些都使得生活在城鎮的95后女大學新生更加見多識廣,有更多的機會展示自己,其綜合素質較高,在各方面能力的培養上也比來自農村的95后女大學新生更好,這使其在成長的過程中較少受挫,相對而言也很少有煩惱,自然心理健康水平也會更高些。
要提高95 后女大學新生心理健康水平,必須針對 95 后女大學新生心理問題和心理特點,以“普查、課程、活動和網絡”為載體,創新教育方法,加強心理疏導,多管齊下,形成合力。
重視心理健康普查是做好95后女大學新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前提條件。高校教育工作者要以全校新生心理健康普查為契機,全面地了解95后女大學新生的家庭環境、興趣愛好、性格特征、心理特點和思想狀況等第一手的信息,建立個性化的心理信息檔案,為提升95后女大學新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提供信息保障。此外,通過開展心理健康普查,科學地劃分95后女大學新生心理危機等級,建立心理危機預警機制。針對存在一般心理問題的群體,要通過個體約談、專業輔導和重點幫扶等方式,為他們提供有效的幫助和引導,使他們的心理問題得到改善;針對存在嚴重心理問題的群體,要第一時間與家長聯系,與家長一起,妥善安排其到正規的專業醫院就醫。根據不同心理危機等級采取科學的措施進行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實現轉危為機,促進其身心和人格健康發展。
開設心理輔導課程是做好95后女大學新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渠道。高校教育工作者要根據不同家庭背景和不同生源地95后女大學新生的個性特征、心理特點和現實需要,開設內容豐富、針對性強的心理健康選修和輔導課程。通過開設課程,普及心理知識,幫助95后女大學新生盡快認識自我、接納自我,形成積極的、健康的、穩定的自我認識和自我形象。以“大學生學習與心理指導”課程為主,各類心理健康教育選修課程為輔,加強心理引導,強化心理健康教育。通過課堂系統地講授基本心理知識,傳授正確自我認識、個體情緒調整、轉移注意力、人際交往原則和適應能力提升等技巧和方法,科學地引導95后女大學新生以積極主動的心態,適應新環境,融入新生活,在新的校園愉快地學習、生活、成長[4]。
開展心理拓展活動是做好95后女大學新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手段。高校教育工作者要以校園“525”心理健康月、心理趣味運動會和心理情景劇大賽等活動為依托,結合95后女大學新生的心理特點,開展豐富多彩的心理素質拓展活動。通過情景體驗、角色扮演、團隊合作、戶外拓展和行為訓練等心理活動方式,調動95后女大學新生參與活動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使他們能夠在活動中不斷地鍛煉自我,肯定自我;在活動中不斷地克服自卑感,增強自信心,在活動中不斷地提升心理素質和綜合能力,最終達到豐富生活、提升素質和完善人格的目的[5]。
構建心理宣傳網絡是做好95后女大學新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平臺。高校教育工作者要運用新媒體新技術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活起來,以“心服務,助成長”為主題,以“兩微一網”為平臺,以提供心理教育和服務為導向,構建95后女大學新生喜聞樂見的心理宣傳網絡,提升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時代感和吸引力,擴大心理宣傳的影響范圍。根據95后女大學新生的特點和需要,搭建全方位的心理健康教育網絡平臺,營造積極、健康、正面、向上的網絡環境。針對95后女大學新生入學心理適應問題,通過微信、微博、網站等網絡平臺,推送自我情緒調節、人際交往和環境適應等心理知識和方法,幫助95后女大學新生盡快適應新環境和新生活。
[1] 郭念鋒.心理咨詢師:基礎知識[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284.
[2]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網站.2015年全國教育事業發展統計公報[EB/OL].(2016-07-06)http://www.moe.edu.cn/srcsite/A03/s180/moe_633/201607/t20160706_270976.html.
[3] 郭念鋒.心理咨詢師:操作技能三級[M] .北京: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191-194.
[4] 陳飛.一般本科院校新生適應狀況調查及對策:以福建師大福清分校為例[J].福建師大福清分校學報,2013(3): 47-52.
[5] 施德寶.90后女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調查及對策:以福州某高校為例[J].泉州師范學院學報,2014(4):45-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