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影
河南省中醫院放射科,河南鄭州 450000
糖尿病的發病率與我國居民生活、飲食習慣的變化緊密相關,糖尿病在臨床屬于常見病,該病癥會出現不同程度的并發癥,其中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癥就是其中之一。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癥主要是因為下肢動脈粥樣硬化斑塊所引起的,會造成病患下肢動脈閉塞[1]。早期發現、診斷治療對患者的預后十分重要,該研究選取2015年12月—2017年6月在該院進行檢查、治療的DLASO病患(71例)作為研究對象,對其實施64排CT臨床診斷,以期提升疾病的診斷準確率,現作以下陳述。
對2015年12月—2017年6月在該院進行檢查、治療的DLASO病患(71例)進行研究,其中31例病患進行彩超檢查(觀察組),40例病患進行64排CT檢查(研究組)。觀察組病患中,男女病患比例為16:15,年齡最小和年齡最大的患者分別是51歲和84歲,年齡的均值是(67.56±2.61)歲。研究組病患中,男女病患比例為23:17,年齡最小和年齡最大的患者分別是53歲和82歲,年齡的均值是(67.92±2.53)歲。糖尿病病患肢體出現了缺血性表現,并且病患的FPG超過了7.0 mmol/L,OGTT2 h水平超過了11.1mmol/L,ABI低于0.9。病患和家屬對此次研究目的和意義均有所了解,病患及其家屬均簽署知情同意書,并且經過該院倫理委員會批準。此次研究已將未簽署知情同意書患者、嚴重腎臟疾病患者、智力障礙者,或因其他因素影響不能完成該研究調查者排除在外。
31例病患進行彩超檢查(觀察組),掃描的主要范圍在病患的腎動脈端水平到足背水平。40例病患進行64排CT檢查(研究組),此次檢查所用儀器為GE公司生產的64層螺旋CT掃描儀器,其型號為CT750 HD。120KV的管電壓,350mA的管電流,40mm的準
71例病患均接受了檢查,需要了解下肢動脈病變的狹窄程度以及診斷準確率,并將檢出結果進行詳細記錄,之后進行數據之間的對比分析。
在該次檢測相關實驗數據進行收集與整理,整理好相關實驗數據后通過SPSS 22.0統計學軟件進行處理,其中計數資料通過率[n(%)]表示,計量資料則通過(x±s)表示,如果觀察組和研究組的數據進行對比后,(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檢查結果顯示:9例病患(40.91%)為I級動脈狹窄,10例病患(45.45%)為I級和II級動脈狹窄,3例病患(13.63%)為IV級動脈狹窄。研究組檢查結果顯示:17例病患(44.74%)為I級動脈狹窄,13例病患(19.12%)為II級動脈狹窄,I級和II級病患發病部位大多數在股淺動脈遠端,例如開口處、腓動脈分叉處、脛前動脈以及脛后動脈等。15例病患(22.09)為III級動脈狹窄,9例病患(13.23%)為IV級動脈狹窄。III級和IV級病患的病變范圍較大,且病變在動脈多段處,例如足背動脈至病患雙側骼總動脈之間,會出現不同程度的多處閉塞或者狹窄,部分患者因為局部閉塞導致側枝循血管斑塊。而在37例II、III以及IV級的下肢動脈狹窄的病患之中,出現官腔閉塞的病患共2例,狹窄程度為100.00%。將觀察組和研究組的數據進行梳理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在診斷之中,研究組檢出38例病患出現不同程度的下肢動脈病變狹窄,而觀察組檢出22例病患出現下肢動脈病變狹窄,觀察組的檢出率明顯低于研究組,將觀察組和研究組的數據進行梳理對比,相關數據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細見表1。

表1 觀察組和研究組診斷準確率對比分析
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癥與糖尿病、高血脂以及高血壓等疾病相關聯,其中糖尿病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癥在早期并沒有明顯的臨床癥狀,慢慢發展至后期會演變成后期肢體靜息痛,嚴重的病患可能會致殘[2]。為了保障病患的預后,需要加強病因的探究。臨床上主要是通過64排CT進行病因診斷,CT檢查無痛、無創、操作簡單且重復性強,能夠獲取清晰準確的下肢動脈圖像,不僅僅能夠讓醫師了解病患管腔的狹窄程度、病變部位,還能將管壁粥樣硬化的斑塊、病變累及范圍清晰顯示出來,這可以對病患病情的判斷提供科學依據[3~4]。此次研究中顯示,CT圖像清晰共38例,2例病患的成像較為模糊。38例病患中17病患為I級動脈狹窄,8病患為II級動脈狹窄,7例病患為III級動脈狹窄,6例病患為IV級動脈狹窄。在診斷之中,研究組檢出38例病患存在不同程度的下肢動脈病變狹窄,而觀察組檢出22例病患存在下肢動脈病變狹窄,觀察組的檢出率明顯低于研究組,將觀察組和研究組的數據進行梳理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在糖尿病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癥診斷中應用64排CT進行診斷,不僅僅能夠使診斷準確率更高,還能夠更清晰的展示下肢動脈以及斑塊情況,為醫師的臨床診斷提供有效的科學依據,值得應用。
[1] 王飛,郭俊濤,王苗. 64層螺旋CT在糖尿病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癥中的診斷[J].糖尿病新世界,2016,7(22):56-57.
[2] 孔愛松. 雙螺旋CT在糖尿病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癥診斷中的應用價值評價[J].糖尿病新世界,2016,12(9):109-110.
[3] 萬榮超,陳加軍. 64層CT在糖尿病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癥中的應用探究[J].心血管病防治知識:學術版,2014,22(3):85-88.
[4] 蕭劍彬,林少芒,張智輝,等.多層螺旋CT血管成像技術對糖尿病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癥的臨床診斷價值[J]. 中國醫學工程,2014,2(3):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