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紹華,劉成芳,邢恩桐
黑龍江省大慶市第四醫院手術麻醉科,黑龍江大慶 163712
老年人由于年齡增大,身體各項機能都在不斷老化,因而骨骼和平衡功能也在降低。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臨床上多發于老年體弱病患、長時間臥病在床病患以及骨折病患。病情輕者表現為患肢腫脹、色素沉著,嚴重者潰爛,喪失勞動能力[1]。對病患帶來巨大的心理壓力和身體壓力。嚴重影響病患的正常生活。下肢骨折的老年病患近些年人數呈不斷上身趨勢,在臨床上該疾病的治療一般為手術治療,但是對老年病患的身體機能及病患的心理承受能力有較大考驗,且存在老年患者手術后并發癥出現較多的情況。例如深靜脈血栓就是最為常見的一種并發癥。骨科中大型手術術后恢復時間較長,損傷造成的不適需要較長時間的休養才能得到恢復,所以,健康教育的作用尤為重要。此次實驗探究健康教育干預對老年下肢骨折手術患者深靜脈血栓形成(DVT)的影響,實驗選取了2015年11月—2016年12月在該院就診的并收治的下肢骨折病患62例。取得滿意結果,具體報道如下。
此次實驗選取了2015年11月—2016年12月在該院就診的并收治的下肢骨折病患62例,根據病患入院時間隨機進行分組,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31例。所有患者均使用X線平片或B超等影像學診斷方法診斷,所有患者均得到門診確診。所有患者中男性33例,女性29例。參與研究的患者年齡處于62~83歲之間,平均年齡(72.13±2.32)歲。所有患者均屬自愿參加此次研究,并與該院簽署相關協議。所有患者在年齡、性別、病程等一般資料上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P>0.05)。
此次研究分為兩組進行對比治療,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對照組采用傳統護理方式進行治療;實驗組采用健康教育干預的方式進行護理。對照組接受溶栓、抗凝、祛聚等常規藥物治療和護理,實驗組在此基礎上給予健康教育干預。健康教育為每周3次,每次健康教育干預時長45 min,以2周為1療程。醫護人員需根據病患病情、年齡、受教育程度、家庭經濟狀況等。采用不同方式對病情、疾病特點及常見并發癥、預后、深靜脈血栓形成的病因、危險因素及后果等進行講解。另外,醫護人員每日對病患進行檢查,檢查其有無DVT、PT癥狀。除此之外,醫護人員針對病患的病癥講解日常生活的作息規律及飲食情況,并叮囑家屬對其進行監督,保證每日遵醫囑進行服藥,保證生活的良好規律。另外,病患在日后發生不適癥狀一定要及時就醫,切不可拖延時間。
此次實驗的評價標準可以分深靜脈血栓形成診斷及焦慮評價。深靜脈血栓形成診斷標準為彩色多普勒診斷的DVT陽性標準: 血管腔內見有低回聲或者遠端血管腔增粗或者無回聲團塊,探頭加壓管腔變化不明顯;彩色多普勒顯示有血流充盈缺損或血流繞行現象等。焦慮評價是由護理人員在手術后(干預前)及干預 兩周后( 干預后)兩個時間段分別進行對患者進行測量,醫護人員選用焦慮自評量表進行心理狀態評定。
該研究中對數據采用SPSS 19.0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x ±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通過該次實驗結果來看,兩組病患焦慮自量表評分前后差距較大,實驗組在干預后,明顯焦慮情緒降低,數據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具體情況如表1所示。另外,在兩組分別治療中,實驗組病患發生下肢深靜脈血栓的概率為0.0%,明顯好于對照組的25.0%,數據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具體情況如表2所示。除此之外,兩組患者干預前后PT、APTT比較中,實驗組明顯在干預后好于對照組,數據比較差異明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具體數據如表3所示。

表1 兩組患者焦慮自量表評分比較[(x ±s),分]

表2 兩組患者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發生率比較

表3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PT、APTT比較[(x ±s),分]
健康教育是一種全民健康教育的重要形式之一,它是指通過教學的途徑幫助人們學到保持和恢復健康的知識,自覺地培養關心健康的態度,形成健康行為,從而達到最佳的健康狀態[2]。老年病患進行手術由于自身原因本身存在風險較大且難度大,且術后并發癥較多。因而需要醫護人員對病患進行必要的健康知識講解,使老年病患在治療期間深入徹底的了解病情和配合治療,力求治療效果更佳,縮短康復時間及并發癥的出現[3]。此次實驗探究健康教育干預對老年下肢骨折手術患者深靜脈血栓形成(DVT)的影響,實驗選取了2015年11月—2016年12月在該院就診的并收治的下肢骨折病患62例。兩組進行對比治療,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對照組采用傳統護理方式進行治療;實驗組采用健康教育干預的方式進行護理。實驗組需要針對患者不同的心理特點,給予疏導,在工作中報以誠懇的態度,對病患的訴求耐心聽取,鼓勵患者表達自己的情感,用合適的語言,取得患者的信任,讓患者感到醫護人員無微不至的關懷和溫暖,幫助他們正視現實,正確引導患者對疾病的認識,向他們詳細介紹骨折手術后的有關知識,介紹已康復的病例資料,使其積極配合治療和護理,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從實驗結果來看,兩組病患焦慮自量表評分前后差距較大,實驗組在干預后,明顯焦慮情緒降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另外,在兩組分別治療中,實驗組病患發生深靜脈血栓的概率為0.0%,明顯好于對照組的25.0%,數據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除此之外,兩組患者干預前后PT、APTT比較中,實驗組明顯在干預后好于對照組,差異明顯數據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因而在老年下肢骨折手術病患采用健康教育較原有治療方式更加有療效。總之,健康教育能夠使患者掌握疾病知識,消除抑郁、焦慮心理、穩定情緒,增強對手術治療的信心,積極配合治療,能有效預防老年患者下肢骨折術后早期DVT。
綜上所述,健康教育干預治療方式明顯好于原有護理方式,在降低老年下肢骨折手術患者的深靜脈血栓形成幾率顯效明顯,值得在臨床上推廣使用。
[1] 李洪軍,王海,何成彥.血漿纖維蛋白原及D-二聚體檢測對老年下肢骨折并發深靜脈血栓的早期診斷價值[J]. 中國實驗診斷學, 2016,12(8):111-113.
[2] 何紅燕,沈軍,肖東霞,等.教育干預對護士預防老年住院患者跌倒知識和態度及行為的影響研究[J]. 中國全科醫學,2016,11(15):32-35.
[3] 葉麗宜,安玉靖,陳木帶.健康教育干預血糖控制對糖尿病患者生活質量及心理的影響[J]. 中國實用醫藥,2017,12(10):112-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