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水靈 潘夢琴
摘 要:以農藥殘留標準為主的質量安全標準壁壘,日益成為很多國家限制茶葉進口的新寵。2013年6月,在其它國家都放棄的情況下,浙江成功地勝訴了美國環境保護局提出硫丹禁用的異議案,這是我國茶產業首次成功勝訴質量安全標準壁壘的案例。本文詳細介紹了浙江應訴美國環境保護局廢除硫丹殘留標準的案例,深入分析了浙江成功勝訴的原因,并提出了案件帶來的啟示。
關鍵詞:浙江茶葉商會;勝訴美國原因;硫丹禁用案;幾點啟示
2013年6月,在其它國家都放棄的情況下,浙江成功地勝訴了美國環境保護局提出茶葉硫丹禁用的異議案,這是我國茶產業首次應對質量安全標準壁壘的成功案例。深入分析浙江申訴成功的原因和總結其經驗,不僅為今后更好地破解茶葉出口質量安全標準,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也為我國其他農產品出口破除其壁壘提供了有益的借鑒。
一、浙江勝訴美國茶葉質量安全標準案始末
美國茶葉質量安全標準主要是指農藥殘留最低限量標準。1987年,美國制定了茶葉進口法案,規定了7種樣茶標準,低于該標準的、不符合農藥殘留量要求的茶葉禁止進口,到1997年,最低標準樣茶增加至10項;進入21世紀以后,美國政府認為國際化標準組織的茶葉ISO3720標準和食品法典委員會的農藥殘留標準太寬松,難以保護消費者的健康,于是不斷修改、提高茶葉農藥殘留標準,對農藥殘留的檢驗范圍也逐步擴大,特別是2008 年,美國不僅重新確定了農藥的最大殘留限量標準,而且美國食品藥品管理局規定對沒有規定農藥殘留標準的執行“一律標準”即最低檢出限量。2011年5月4日,美國環境保護局認為,由于國內在茶葉種植中一直沒有使用過硫丹的登記,因而沒有必要為進口茶葉設置硫丹殘留標準,決定廢除此標準,該草案的最后評議截止日期為2011年6月21日;在此限期內美國環境保護局沒有收到任何異議,于是在2011年11月1日作出書面決定,擬撤銷硫丹最大殘留限量標準,并提出了對此有異議的截至日期為2011年11月14日,如果在截止日期前,美國環境保護局沒有收到任何異議,決定從生效日起,美國市場上茶葉中的硫丹含量將從24mg/kg降低到0.01mg/kg。
浙江國際茶葉商會收到美國茶葉協會的通報后,立即聯合浙江茶葉對外貿易預警點進行商討、研究對策。美國廢除茶葉中硫丹限量標準后,要求我國出口到美國的茶葉中硫丹的含量必須低于0.01mg/kg,但我國茶葉中硫丹殘留量一般為2mg/kg左右,浙江出口的茶葉中硫丹含量一般為0.1mg/kg左右。自2009年以來,美國是我國茶葉出口的第二大市場,而浙江茶葉出口占了全國茶葉出口的50%以上。美國新的質量安全標準不僅使我國特別是浙江的茶葉更難出口到美國,甚至可能帶來連鎖反應,其他國家會仿效美國做法,提高農產品質量安全標準,這將對我國茶葉和其他農產品出口帶來很大的負面影響。為此,浙江茶葉對外貿易預警點和浙江國際茶葉商會決定申訴,2011年11月10日匯同英國茶葉協會、印度茶葉協會向美國環境保護局提出了硫丹禁用的異議。申訴的理由主要如下:一是目前國際組織保留了硫丹在茶葉中的使用,硫丹殘留標準為10mg/kg;二是美國環境保護局沒有遵循WTO的程序發布通告,導致我國沒能在廢除硫丹提議規定的期限內提出異議;三是美國環境保護局的決定違背了WTO/TBT的相關條款;四是浙江茶葉商會同意逐步結束使用硫丹,但要有較長的時間用其他農藥完全取代硫丹,希望美國將生效日期延期到2016年11月14日。
美國環境保護局收到浙江提出的異議后復審了該案,認為直接廢除茶葉中硫丹殘留標準確實不符合WTO/TBT的相關原則。然而,美國環境保護局認為,即便是處在不同的時間段,降低硫丹殘留標準是合適的,因為中國也計劃逐步結束茶葉種植中使用的硫丹。為了與逐步結束對菠蘿、草莓、動物耳標和選種植物的殘留限量標準保持一致,美國環境保護局最后同意恢復硫丹殘留標準,有效期到2016年的7月31日。美國環境保護局還認為,由于沒有根據WTO所規定的程序給予外國群體應有的通知,此次事項是個例外。經過一年半的申訴,我方終于獲得了成功,為我國和世界各茶葉主產區國家的茶葉持續出口美國市場贏得了機會。
二、浙江應訴成功的原因分析
(一)采取了聯合訴訟的應對機制
在本案例中,浙江國際茶業商會在收到美國茶葉協會的通報后,就協同浙江茶葉對外貿易預警點迅速組織相關人員收集資料、商討對策。針對美國環境保護局不公平的做法、不合理的規定,采取了聯合訴訟應對機制。由浙江茶葉對外貿易預警點和浙江國際茶葉商會聯合英國茶葉協會、印度茶葉協會共同向美國環境保護局提出硫丹禁用的異議案。從結果看,浙江采取的聯合訴訟應對機制,不僅把浙江的茶葉出口企業、商界、協會、政府都團結起來,而且也聯合了其他的茶葉主產區且使用硫丹的國家的茶葉協會,以團體的力量去應訴,從而在應訴中占據了更為有利的地位。
(二)美方發布的通告違反了WTO的透明度原則
美國環境保護局在2011年5月4日提出決定廢除茶葉中硫丹殘留標準,并沒有將該草案提交給WTO秘書處,導致WTO其他所有成員國沒能在規定的時間內對該草案及時作出評議。而WTO的透明度原則要求各成員方對外公開貿易政策措施和規則,要保證競爭的公平。該原則規定成員方制定新標準時,應在制定草案階段將此信息告知WTO秘書處,求得國際協調,并要求該成員國的TBT咨詢機構將標準草案向WTO秘書處通報。WTO秘書處將通報其他所有成員國,允許對此草案有異議的成員方在60天內向該成員TBT咨詢機構提出反對意見。浙江在申訴的理由中指出美國環境保護局的決定嚴重違反了WTO的透明度原則,導致我國沒能在廢除硫丹提議規定的期限內提出異議。
(三)美國規定的標準違反了以國際標準為基礎的約定
2011年以前,茶葉中硫丹限量的國際標準為30mg/kg,歐盟、日本和澳大利亞等國的也為30mg/kg,美國和印度的為24mg/kg。但我國把硫丹作為高效低毒的典型,廣泛用于茶葉的種植中,沒有硫丹的限量標準,但出口的茶葉都能夠滿足以上國家的要求。2011年7月,在聯合國糧農組織和世界衛生組織的農藥殘留專家聯席會議進行科學評估,并向全球廣泛征求意見后,國際食品法典委員會繼續保留了硫丹的使用,并將硫丹限量標準調整為10mg/kg。然而,美國環境保護局將茶葉中的硫丹含量從24mg/kg降低到0.01mg/kg,遠遠高出了10mg/kg的國際標準。而WTO/TBT第二條第四款規定,在國際標準已經存在的情況下,各成員方在制訂新技術法規的時候應以國際標準為基礎。第二條第六款又規定,技術法規要盡可能廣泛地協調一致。可見,美國規定的標準違反了以國際標準為基礎的約定。endprint
(四)美國的規定還違背了WTO/TBT的其他條款
該案例中美國環境保護局廢除茶葉中硫丹殘留標準的理由是,美國國內茶葉種植中從來沒有使用硫丹的登記,沒有必要為進口茶葉設置最大殘留限量標準。并沒有給出相應的科學解釋,也沒有進行風險評估,就廢除茶葉中硫丹限量標準。這種做法違背了TBT中第二條第二款規定的成員方實施的技術法規不得給國際貿易造成不必要的障礙。TBT的第二條第二款要求成員國在制定更嚴厲的技術標準時,要科學地解釋其合理性,或者不實施新的技術標準要證明其危害性。而且TBT的第二條第十款規定,各成員方應在新標準公布和生效之間留出一段合理的時間,以便出口成員方特別是發展中國家成員方的生產者有時間使其產品或生產方法適應進口成員方的要求。但美國環境保護局在沒有收到任何異議的情況下就立即執行新的規定,這完全不符合該條款的規定。并且TBT的第十二條第二款規定,各成員方在制訂技術標準時,要考慮到發展中國家成員方的特殊需要,不應對發展中國家成員方的出口造成不必要的障礙。但美國環境保護局要求廢除茶葉中硫丹限量標準后,要求出口到美國的茶葉中硫丹的含量必須低于0.01mg/kg,這不僅給我國茶葉出口到美國市場的貿易渠道造成障礙,而且使我國除有機茶外的其他茶葉難以出口到美國。
三、浙江勝訴帶來的啟示
(一)積極應訴,建立聯合訴訟應對機制
質量安全標準是最復雜的貿易壁壘,只有積極應訴、據理力爭,才有可能把質量安全標準的負面影響降到最低點,這也是應對貿易壁壘最直接的措施。單個企業或某一部門單獨應對,要付出較高的交易成本,而且難以獲得成功。本案例中浙江建立聯合訴訟應對機制值得借鑒,能把各個分散的力量凝聚在一起,不僅調動了國內政府、企業和行業協會等各自的優勢,而且能在全球范圍內爭取一切可能的力量,以團體的力量去應對國外質量安全標準,從而提高應對能力,降低應對成本。
(二)要充分發揮預警示范點、行業協會的作用
近年來,為了促進行業的快速發展和應對各種貿易壁壘,我國建立了各種行業協會和重點產品的對外貿易預警示范點。要充分發揮預警示范點專業解決國際經貿爭端的優勢和行業協會的協調管理作用。本案例中浙江茶葉對外貿易預警示范點,自創辦3年以來,積極收集、整理境外貿易壁壘;及時通報各國茶葉有關案件的預警、立案、應訴和案件進展情況;對國際市場的變化動態進行監測分析、發布預警信息、提出應對建議。正是準確地掌握了各種信息,才能在短短的十天內就提出了理由充分的異議。同時,浙江國際茶葉商會也發揮了關鍵作用。近年來,浙江國際茶葉商會積極接洽全球主要茶葉消費國和生產國協會,特別是國際上檢驗標準要求最高的國家和地區,如美國、加拿大、德國、英國和印度等,與各方建立了良好的溝通和信息交流機制,才有了美國茶葉協會的通報,才能夠聯合英國茶葉協會、印度茶葉協會共同應訴。
(三)要精通國際慣例、善用國際規則
當前全球化的經貿法規體制從“權力導向”轉變為“規則導向。只有熟知國際貿易辦事規則,充分掌握WTO/TBT等有關知識,才能合理、合法地維護自身權益。浙江在應訴美國茶葉質量安全標準的案例中,就根據WTO的透明度原則、TBT的第二條第二款、第四款、第十款和第十二條第二款有理、有利、有節積極爭取,最終美國環境保護局采納了我方的建議,同意在現定的基礎上延期5年后執行。
(四)加強質量安全標準體系的建設
此次浙江應訴的成功,使我國三年內出口到美國的茶葉將不會遭受硫丹殘留標準的影響。但隨著消費者日益重視產品質量和安全,不斷提高茶葉安全標準是大勢所趨。不久的將來,硫丹因安全性問題而被全面停用,在茶葉種植中要用低毒、低殘留和進口國允許使用的農藥替代硫丹。要進一步關注茶葉進口國相關農藥殘留標準調整的動態,將技術壁壘作為全面提升我國茶葉質量的契機,打造全產業鏈的茶葉質量可追溯體系,建立以風險分析為基礎安全管理模式。加強茶葉產、銷、學、研的協同創新,著力提升研發能力、加快自主創新、發展深加工、延長產品鏈、提高附加值,促進名牌建設。茶葉產業要從數量型增長向質量型增長轉變,建立“公司+基地+農戶” 的標準化生產管理模式,提高茶產業的規模化、機械化、集約化程度,加大茶園良種化率和無公害茶、名優茶、有機茶的開發。茶葉出口企業要著眼于整體利益和長遠利益,實施產品差異化和市場多元化戰略,實現由原料供應商轉變為品牌供應商。
參考文獻:
[1]陳宗懋,孫曉玲,金珊.茶葉科技創新與茶產業可持續發展[J].茶葉科學, 2011(5).
[2]江濤等.技術法規對中日茶葉貿易的影響——基于細分數據的視角[J].茶葉科學, 2012(1).
[3]江濤,覃瓊霞.中日綠茶貿易中的技術性貿易壁壘度量[J].茶葉科學,2010(4).
[4]孫東升,孫雯靜,周錦秀.歐盟農藥最大殘留限量對中國茶葉出口的影響[J].農業技術經濟,2007(1).
[5]揣江宇,胡麥秀.美國技術性壁壘對中美茶葉貿易影響的實證分析[J].中國農學通報,2013(20).
[6]顧國達,牛曉婧,張錢江.技術壁壘對國際貿易影響的實證分析——以中日茶葉貿易為例[J].國際貿易問題,2007(6).
[7]許詠梅,高啟杰.技術壁壘影響我國茶葉出口的實證分析[J].國際貿易問題, 2006(5).endprint